生態農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時間:2022-06-19 04:44:00

導語:生態農業現狀及發展趨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農業現狀及發展趨勢

摘要:生態農業是未來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趨勢,生態農業的建設不僅要重視農業生產資源的優化配置,同時更應關注相關生產方式,以及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文章主要分析生態農業發展現狀,并且對生態農業未來發展趨勢進行明確,以期通過對農產品高端品牌化的設計,增加農業綜合競爭力和農民的經濟收入,提升發展水平。

關鍵詞:生態經濟;農業發展;發展趨勢

近年來,隨著資源節約型與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進程的加快推進,生態農業發展問題越來越受人們重視。相關人員應提高對目前生態農業發展現狀的關注度,在農業生產與發展過程中,通過對生產方式的優化升級,設計高端農產品類型,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促使農村生產力得到進一步解放與提升。

1生態農業發展現狀

現階段,生態農業發展越來越受重視,相關人員利用先進技術手段和管理方式,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在生態農業發展中,通過對相關生產物質和生產原料的控制,使得生態農業具有實際應用意義。然而,當前我國生態農業技術方式不夠合理,總體發展水平較低,需要相關領域人員根據目前技術應用情況,設計有利于生態農業發展進步的策略與方法,為生態農業中服務功能的實現奠定良好的基礎[1]。生態農業發展建設中,同樣需要對其產業化運作方式進行研究,考慮影響生態農業發展的因素,在此基礎上,設計有利于生態農業發展的措施與方法,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應重視農業生態產業化建設中存在的技術應用不合理、產業結構調整等問題,善于利用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科學有效的管理方案,為生態農業發展提供技術保障。

2生態農業未來發展趨勢

2.1農產品高端品牌化。農產品高端品牌化是提升生態農業發展水平的關鍵,對生態農業建設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實踐中,發展品牌生態農業,可提升農產品的經濟附加值。農產品設計過程中,需要對產品的價值進行發掘,實現地域文化與農產品品牌的有機融合,為生態農業發展貢獻主要力量。走高端品牌化路線能夠對農產品的優化設計產生深遠影響,實踐表明,在農產品設計中,對品牌價值進行發掘,堅持走品牌化路線,可顯著提升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由此可促進農業經濟發展。例如,在某市的生態農業建設中,對稻米品種進行品牌設計,形成了“稻花香”特色品牌,不僅完善了生態農業產業鏈條,還提升了農產品的市場品牌價值,為當地特色農業經濟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在高端品牌構建中,應重視發揮管理人員的指導能力,明確生態農業的發展趨勢,促使生態農業發展更加具有實踐價值。2.2農業生產結構調整。生態農業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農業生產結構進行調整,采取與市場經濟發展更加匹配的農業生產方式與農產品結構,提升農業經濟發展質量。在農業生產結構調整中,需要重視科學技術在結構轉型中的應用價值,善于利用多樣化的技術手段與生產方式,提升產品附加值。例如,在某市生態農業發展中,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減少玉米作物產量,并且對相關產業如飼養行業進行協調整合,以此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在產業結構優化調整過程中,需要堅持糧食安全戰略,增加對重點行業的生產投入,促使產業結構優化完整。在產業結構轉型過程中,應減少化肥和農藥的使用量。在農業生產過程中,化肥的過量使用會影響耕地的土壤質量,使相關土壤受到污染,最終威脅糧食生產安全。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應關注生態環保農業技術應用,對相關農產品施加有機肥料,減少生態環境污染。2.3規模化與產業化進程。農業生產過程中,將促使農業經濟發展規模化與產業化,利用集群效益降低農產品生產中的經濟成本,并且對生態農業方式進行調整,促使農業生產更加科學有效。實踐生產中,農產品加工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需要與生態農業生產具體要求相一致,對農業生產技術進行優化升級,可以促使生態農業建設活動更加經濟環保,體現生態農業發展趨勢。規模化與產業化是未來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需要對相關技術和方案進行全面部署,促使生態發展理念在農業生產實踐中得到有效落實[2]。未來生態農業朝向規模化、產業化的方向發展,對生態農業進行設計與技術應用的過程中,應結合當地自然條件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地開展綠色生態型農業種植或養殖項目[3]。實踐表明,在農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發展過程中,需要對農產品的發展潛力進行技術評估,重視相關農產品設計中存在的技術不足與問題,并且采取多樣化的技術手段與方法,為農業經濟產業化與規模化提供保障。產業化農業發展中,需要對相關農產品的采購、運輸、加工、包裝和銷售等各環節進行技術規范,并且對引發農業種植成本增加的因素進行分析與控制,提升農產品開發利用價值[4]。實踐工作中,需要對生態農業發展技術進行論述,對產業結構進行調整,明確未來生態農業發展趨勢。

3結論

在農業生產中,通過開發產品價值,走高端品牌化路線、調整農業生產結構、注重農業經濟規模化與產業化,可顯著提升農產品的市場價值,促使農業生產更加具有活力與創造力。同時,在農業生產中需要對生態農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處理,認識到目前生態農業發展尚處于初級階段這一實際情況。

參考文獻:

[1]張建海.經濟轉型期生態農業建設與可持續發展研究:以白銀市為例[J].山西農經,2019(1):96-97.

[2]何左香.探討生態農業建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家參謀,2018(13):15.

[3]王崇紅,陳冬生,王燕.山東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經濟效益分析[J].東北農業科學,2019,44(5):82-87.

[4]劉路.淺談如何加快推進桃城區農業產業化進程[J].現代農村科技,2018(1):5.

作者:顧士麟 孫璐 單位:沈陽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