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論文
時間:2022-07-04 10:00:14
導語:城市生態環境建設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齊齊哈爾市城市生態發展現狀
1.1自然氣候
齊齊哈爾市屬于大陸性季風氣候。季節性變化非常明顯:春季較為干旱,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暫短霜早,冬季干冷漫長。年均降水量約為41.5cm,年均溫度為3.2℃,年平均無霜期為136天左右。年均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110至120千卡,與長江中下游地區相似,生長期(五至九月)的輻射量為每平方厘米65至67千卡。每年光照時間在2600至2900小時,在生長期(五至九月)的光照時數在1300小時左右。齊齊哈爾市有利的自然資源是有充裕的太陽輻射,雨熱同期,不利的氣候條件是春耕時期出現干旱、夏季多雨而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秋季早霜,冬季嚴寒干冷,常年刮風等,它們給農作物的生長帶來危害,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齊齊哈爾市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
1.2自然水資源
齊齊哈爾市主要的江河有嫩江、諾敏河、雅魯河等170余條,有湖泡800余個。因此,齊齊哈爾市的入境水量十分充沛。此外,齊齊哈爾市有15個地下水含水層。這些地下含水層分布在平原潛水分布區,它們調蓄能力強,補給量充沛,地下水埋藏淺,便于開發利用。齊齊哈爾市江河天然水質好,地下水可滿足飲用水要求。
1.3自然土地資源
1998年底,齊齊哈爾市擁有耕地面積大約為2602萬公頃,草原面積約為1145萬公頃,林地面積約為560萬公頃,水域、葦塘面積約為275萬公頃,荒地約為195萬公頃。齊齊哈爾市土壤主要有暗棕壤、黑土、草甸土、沼澤土、砂土,且齊齊哈爾市大部分土壤熱量高、透性好、質地輕、地勢平的優點。
1.4自然森林資源
齊齊哈爾市林業用地面積約為68.5萬畝,可用林地面積約為41.5萬畝,材林、防護林、經濟林、薪炭林共41.1萬公頃,林木蓄積量約為1644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大約為11.7%。
2齊齊哈爾市生態現狀
目前,齊齊哈爾市生態環境雖然在有些方面與其他城市相比有一定優勢,但是與過去的二十年相比,該市在以下幾個方面發生了比較大的變化:草地面積逐漸減少,鼠害也日益嚴重。草地面積減少了近33.47萬平方千米,減少幅度達38.8%;可利用草地面積平均每年減少達2.27萬平方米;草地的實際載畜量超過了理論載畜量。在過去的二十年間,齊齊哈爾市天然濕地減少了5.8萬公頃,對濕地動物的生存產生了直接影響,特別是對鶴類的生存與繁衍構成威脅。此外,齊齊哈爾市這幾年來也開始出現了水資源短缺現象,水土流失嚴重,空氣污染也越來越嚴重。
3齊齊哈爾市建設生態城市的意義
3.1解決齊齊哈爾市的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建設的矛盾
建設生態城,可以逐漸提高城市發展的環境意識,減少對生態資源環境污染和破壞。基于生態城的理念,在城市工業發展過程中,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加快產業機構的調整,發展現代服務業,促進工業生產的節能降耗。
3.2生態城市建設是提高城市綠色生產力和市場競爭力的需要
建設生態城市,有利于齊齊哈爾市步入先進的世界綠色科技領域,提升該市的整體素質、國內外的市場競爭力和形象。作者認為對于一個城市來說,如果一個城市能擁有好的生態環境,就能更好的吸引人才、資金和物資,在市場競爭中處于有利的地位。例如,該市的“扎龍自然保護區”“、明月島”等就吸引了眾多的游客,促進了該市的旅游業發展。因此,綠色規劃與建設是建設生態城市重要內容之一。
3.3生態城市建設可以滿足群眾的生活需要
隨著經濟的日益增長,齊齊哈爾的居民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相對于傳統的數量型、物質型、戶內型的城市生活來說,現在的城市居民更青睞于質量型、精神型、戶外型的生活。生態生活休閑方式正在成為市民日益增長的生活需求。
4齊齊哈爾市生態城市發展目標
4.1注重生態環境的生態效益
齊齊哈爾市的城市環境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城市周邊鄉村的綠化狀態。從生物學的角度來說,綠色植物是自然保持生態平衡的支柱,是生態系統中的生產者。綠色植物具有凈化空氣、涵養水源、保障人體健康的作用,此外,綠色植物還有降溫、增濕、除塵、隔噪、殺菌和調節氣候的功效,這種自然生態功能是任何人工環保工程所不能代替的。
4.2強調生態環境的經濟效益
比如,旅游景區的旅游收入,餐飲服務界、經濟林木的產品收入和園林設計、施工,道路綠化工程等直接經濟收入。因此要加強對“扎龍自然保護區”、“沙龍動植物園”、“明月島”、“龍沙公園”、“哈拉海濕地”等綠色生態的保護。借助這些自然景觀來吸引更多的游客,促進旅游業的發展。此外,自2001年以來,齊齊哈爾市已經成功舉辦了十四屆“綠博會”,共有來自國內29個省(區、市)以及24個國家(地區)的上萬家企業的6萬多名中外客商前來參會參展,累計成交總額超2億元。齊齊哈爾市因而贏得了“綠色食品之都”的美譽,目前,該市綠色(有機)食品年種植面積1280萬畝,年產綠色農產品140億斤,擁有綠色有機產品標識1500多個。因此要充分利用該市現有資源來建設生態文明城市的同時促進我市的經濟發展。4.3體現生態環境的社會效益建設綠色生態城市體現了我市服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宗旨。“綠色”孕育著一個城市的社會文明。城市生態環境的好壞不僅是城市經濟實力的反映,也是一個城市精神風貌好壞的標志。
5齊齊哈爾市生態城市的發展原則
5.1生態城市建設要堅持規律性原則
自然規律是一個龐大而又精密的規律體系,人們很難對它有透徹的理解。因此,在處理人與自然關系的同時,一定要實事求是,千萬不可狂妄自大、為所欲為。生態城市建設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順其自然。
5.2生態城市建設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城市是人群高度集中的地方,城市的建設必須從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注重城市經濟和社會環境的協調、可持續發展,滿足市民對生活、工作、休閑的需要,建設良好的人居環境。
5.3生態城市建設要堅持綠色生態是生產力的原則
在以城市綠地系統建設為基礎的情況下,一定要重視城市的水環境、城市市容衛生、城市垃圾等污染物的等方面的協調統一治理。因為“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6建立和完善生態城市建設的決策管理機制
6.1健全生態城市建設的組織協調機制
建立齊齊哈爾市“城鄉清潔”領導小組,協調相關部門或地區的生態城市建設工作,形成市、縣分級管理、部門分工負責的組織管理體系。
6.2完善齊齊哈爾市資源管理體系
進一步貫徹落實有關生態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制定和實施有效的自然資源產業政策;從該市獨特的自然地理、歷史文化、人口規模等實際情況出發,建立一個符合我市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資源管理體制;提高該市自然資源有償使用、競爭性開發和資產化管理,依法征收資源使用費用、補償費,形成合理的價格機制,控制人們對資源的濫用。
6.3建立完善的公眾參機制
全市推廣和普及生態環保知識,樹立環境良好的社會公共道德準則。此外,相關單位組織和領導人應正確引導人民群眾開展垃圾分類推放、節約用水、資源回收利用等環保活動,同時成立群眾參與生態城市建設的“有獎舉報”機制,建立環境誠信制度,公開環保政務信息、擴大群眾對我市生態城市建設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
7結束語
作者認為在進行城市生態建設時,必須更新觀念,必須樹立科學的發展觀,堅持保護為主、生態優先、綜合開發的原則。在建設的規劃布局上,實行山、水、田、路綜合整治,梯、壩、林、果、草配套開發,堅持打造示范工程與農業產業化開發相結合,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所以相關生態建設部門要做好生態發展的規劃,政府部門要特別注意引導群眾尤其是農民的生態發展意識,鼓勵農民種植品質優良、特色鮮明的農作物,從而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和經濟優勢。這樣才能在發展生態城市的同時提高城市的經濟發展,改善人民的生活質量,構建和諧生態“智慧城市”。
作者:黃秋菊 李琳琳 單位:齊齊哈爾工程學院
- 上一篇:高職經管類專業兼職教師管理體制研究
- 下一篇:招標投標監督管理體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