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建設給排水措施

時間:2022-05-11 03:09:38

導語:生態環境建設給排水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建設給排水措施

摘要:水是人類生存中最重要的一種物質,在人們的日常生活與生產中都是不可或缺的,由于作為現在日益緊缺的一種緊緊關系著人類命運的能源,水的污染與日漸缺少兩大問題已經是目前世界各國高度關注的一部分,水資源的問題與每個人都密切相關,所以需要每個人都重視并共同解決。而在生態環境建設給排水措施中,就應該針對目前水資源面臨的問題作出相應方案盡力解決。本文將著重與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如何設計給排水能夠達到對水資源問題解決的最大效果與效率。

關鍵詞:生態環境建設;給排水措施;創新研究

隨著時代的發展,國家注重把戰略目標放在可持續發展上,所以生態環境建設被越來越重視。而在生態環境中,由于地上水被無節制的使用、肆意的污染,地下水不合理不科學的開采和排水,導致了地球上水資源的問題日益嚴重,供水、排水與生態環境建設之間就存在了各種矛盾與問題沖突。而在目前國家既需要經濟上的快速發展,又需要力求生態環境的保護。所以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就要給出為經濟發展中必須的排水、供水問題與保護生態環境的一系列措施,以保證供排水與環境保護之間的沖突得以妥善解決。

1生態環境建設與給排水

1.1生態環境建設。生態環境是國家發展與人們的生產生活的基礎,國家以可持續發展為長遠的戰略目標,所以就需要保護并建設好生態環境。一般需要遵循依法保護與建設、以先進的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的科學方法來建設。1.2給排水。給排水是城市用水供給與市政、建筑排水的簡稱,“給水”是現代自來水廠從江河等地上水中抽取水在通過一系列物理化學手段凈化后提供給用戶,而“排水”則是指現代污水處理廠將居民生活用水與工業生產用水后產生的廢水污水集中進行物化手段的潔凈處理后,再排放回大自然[1]。

2生態環境建設中給排水的問題

2.1給排水埋地管道。給排水中首先一個問題就是其埋地管道,給排水的埋地管道需要鋪設在沒有經過人工干擾的堅實土層或是經過夯實的符合設計要求的松散土層上,鋪設的管道以及管道的支撐或支墩、管道的溝槽、管道鋪設的高程與坐標都有相應的嚴苛要求,但在這個過程中很容易造成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并且在鋪設管道的原材料選擇上,還容易出現原材料容易被管道中的水或土地的酸堿性影響而被腐蝕,而產生的腐蝕物則又是對生態環境的又一種消極的影響。在鋪設給排水的埋地管道過程中要對生態環境大興土木同時劣質或不符合生態要求的建設原材料還會對環境加以不利因素,所以極大程度上的阻礙了生態環境的建設發展。2.2排水過程中的污染問題。在排水的過程中,污水廢水主要來源于生活用水與工業用水,而存在這兩類污水中的污染物則大不相同,所以應該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得到才能最后將潔凈的水排放給大自然,以求生態環境的不被破壞。居民廢水主要是居民在日常中清洗各種物體以及廚余垃圾產生的,所以水體中含有的有機物較多,就需要采取相應清潔的方式處理得到能夠達到排放標準的水;而工業廢水則是由于更多的為各類有毒害的無機物離子的存在,在我國目前幾種較為典型的工業生產廢水來源主要是造紙行業、煤化行業以及食品發酵行業,在這一類的工業生產中,采用各種有毒化學試劑較多、用水量較大,并且中間產物與廢棄產物的產生多,使得工業廢水中各類對環境不利的因素較多,而大多企業為了經濟利益對廢水污水的處理沒有做到完全的重視,導致大量不達標的廢水被排放到自然環境中,造成了環境的極大污染,阻礙了生態環境的建設。所以在處理這類工業廢水時,就需要格外小心,先關部門單位的大力監督,避免將沒有完全處理干凈的工業廢水排入自然環境,造成自然環境中難以挽回的傷害[2]。2.3水資源供給的不合理。我國人均水資源匱乏,在開采調控水資源時也沒有做到科學合理。首先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有2200立方米每人,而世界平均水平則超過到了8800立方米每人,并且在水資源系統上的脆弱還導致了水資源供給無法達到我國人民生產生活的要求,并且除此之外,在水資源本身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在我國水資源的利用效率還極其低下,農業、工業與城市生活用水都難以做到對水資源最大程度的利用,浪費現象嚴重,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率低下。

3生態環境建設中給排水的合理措施

3.1合理分配水資源。在水資源極度匱乏的當下,在生態環境建設中,對于“給水”就需要進行合理的分配,首先在對于各類耗水量大的行業就需要大力創新發展新的科學技術,以求對水資源更低的需求以及對水資源提高重復利用環節,并且還要引導各行各業對生產用水能夠實現二次循環利用;在對于居民生活用水方面則要杜絕供水網中的漏水的情況,并且將要大力向民眾宣傳節約用水觀點,提高民眾節約用水的意識[3]。3.2合理處理廢水污水。想要更好的保護神態環境,在人類的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水資源進行合理分配,更要重視可能對環境造成污染的“排水”環節,廢水污水主要分為兩類,一類是居民的生活排放污水,這類污水中主要含有各類如蛋白質、脂肪與碳水化合物等的有機物與如寄生蟲卵和腸道傳染病毒等的病原微生物,這類污水由于存在大量有機物而極容易腐化不穩定,細菌與病原體以其中的有機物為營養基礎而能夠大量繁殖導致各類傳染病的頻發造成生態環境的污染,所以此類污水廢水就需要以生物的方式如曝氣生物濾池與A/O生物濾池的方式來處理居民生活廢水;而對于工業生產中產生的排放污水,則更多的是存在各類如汞、鉛的對人體有害的重金屬元素各類農藥等有毒害的化學物質,這類污水如果沒有處理好就排放入大自然,其中的各種復雜的毒害物質不僅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還會對生態環境造成難以挽回的傷害,所以對于工業廢水的處理就需要號召工廠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就優先采取無毒無害的原材料與生產工藝,在處理過程中就要小心謹慎的多利用生物降解與化學沉淀方法,力求將廢水作為有利資源實現二次利用。合理處理各類廢水污水才能在給排水的過程中保護好生態環境。3.3使用優質建設原材料,防止二次污染。在生態環境建設中的給排水工程就需要在建設材料的采購過程中,嚴格把控,選定合格的供應商采購優質的用于鋪設給排水管道的原材料,從建設原材料入手,因為在水在管道中流動的過程中,如果采用了劣質含有不好物質的建筑原材料,水就會被管材中的物質污染,由此排入大自然時就容易破壞生態環境。而對于處理過的自來水而言,其中的微量化學元素也容易腐蝕管道,造成水中有利離子的減少細菌與不良離子的增多。除了對建設管道原材料質量與選擇的把控外,對于儲存的水箱也要選擇更為科學的材料,因為在傳統的混凝土水箱中,容易滋生各類細菌微生物,并且在凹凸不平的水箱內部還容易攀附青苔等會對水資源造成污染的物質,所以在對于水箱材料的選擇設計上,可以使用目前更為環保流行的玻璃鋼等材料,并且在水箱的設計規劃時,還要考慮好水箱使用過程中的密封性,才能更好的保證水箱中水體的不受污染,為生態環境能夠更好的建設[4]。

4結束語

在對人類而言至關重要的水資源短缺的當下,在生態環境建設的過程中就需要以各種科學先進的手段做好給排水工程,合理規劃水的分配、處理好需要排放的各類污水廢水并且在選擇建設原材料環節上做好把控,這樣才能更好的為人類可持續發展做好生態環境的建設。

參考文獻

[1]胡洋.淺談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中的問題與對策[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3,(22):44-45.

[2]曹立峰.市政給排水設計規劃中常見問題及解決措施探討[J].工程技術(全文版),2017,07(01):128.

[3]李淑榮.對綠色建筑給排水專業設計的探討[J].四川建材,2014,(06):88-89.

[4]趙衍美.綠色住宅建筑給排水工程設計探討[J].環球人文地理,2014,(12):74-75.

作者:魏恩宏 單位:天津泰達水業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