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小水電開發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
時間:2022-12-26 11:11:22
導語:論小水電開發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概述
“十三五”是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推進水利現代化進程的重要時期,也是農村水電發展至關重要時期。結合新時期治水新思路,迫切需要優化小水電開發利用,規范、科學、優化農村水電管理、調度,提升農村水電綜合功效,適應農村水電發展新常態,促進農村水電科學發展,推進農村水電現代化進程,提升農村水電安全保障能力。遼寧省規劃到2020年,全省農村水電裝機規模達到71.98萬kW,農村水能資源開發利用程度(與技術可開發量功率比較)達到74.90%。實現新建、改擴建電站43座,全省“十三五”期間新增裝機容量為15.04萬kW,新增年發電量為4.72億kW•h。“十三五”期間,遼寧省農村水電規劃項目主要分布在鴨綠江流域和遼河流域。在新建及改擴建43座電站中,鴨綠江流域有31座,遼河流域有11座。從區域上看,仍然以遼寧東部山區、北部山區為主。從水能資源開發建設的形式看,已建水利工程的配套電站較多,重在挖掘水利工程的潛在效益,發揮水資源的綜合效益,水庫配套電站也占一定比重。
2規劃區水環境現狀
2.1地表水環境質量現狀。本次規劃范圍內共涉及劃定的42個水功能區,規劃區河流現狀水質達標的水功能區個數為37個,達標率為88.09%,現狀水質不達標的水功能區個數為5個,不達標率為11.90%。水功能區水質達到Ⅲ類以上標準的個數為39個,占此次規劃范圍內水功能區總數的92.86%。地表水水質相對較差的是渾河支流紅河灣甸子鎮至英額河入河河口,太子河支流小湯河關門山水庫出口至入太子河河口河段,遼河支流清河的清河水庫出口至入遼河河口河段,城鎮污水和農業面源是河流污染的主要原因。2.2河流生態環境現狀。規劃區涉及到的比較大的流域有渾河、渾江、太子河、清河、大洋河等流域。(1)渾河。經調查,渾河流域的大伙房水庫有魚類6目8科44種,其中鯉形目鯉科種類最多有36種,占總種類的82%。(2)渾江。渾江干流自上而下建有桓仁電站等8座梯級電站,使渾江干流河段形成了水庫、減水河段相間的狀態。各種魚類在庫區育肥和越冬,渾江干流、支流或水庫庫灣、庫尾上游河流段內存在香魚和鯉、鯽、魴、鯰魚類的產卵場。(3)太子河。根據調查及文獻記載,太子河流域共有魚類8目15科64種,鯉科魚類最多,有29屬39種。(4)清河。清河是遼河中游左側的支流,清河水庫位于清河中游,根據歷史資料及近期調查,清河流域內清河水庫有魚類9科31種。清河無珍稀保護魚類,在清河支流和清河水庫庫灣等地有產沉粘性卵魚類產卵場分布。(5)大洋河。大洋河水生態系統保護較好,水生生物豐富,魚類有66種,其中徊游性魚類6種,從黃海上溯到大洋河產卵的短吻銀魚、公魚、香魚等為珍稀魚類。
3河流環境影響分析
3.1對河流水文情勢的影響。本次規劃新建電站22座,其中水利工程配套的消能電站4座,水庫配套電站有2座,中型電站1座,其余15座為小型電站?;溉士h大雅河水利樞紐工程攔河壩使河水天然流態發生變化,建壩前天然狀況下流量的季節變化變成由人工控制,但河流總水量不變。水利工程配套的消能電站是利用引水水量發電,電站尾水進入河流或水庫,增加河流或水庫的水量;由于電站規模較小,增加的水量對水文情勢影響很小。已建水庫壩下的配套電站建設,是利用水庫向下游放水進行發電,沒有改變現有水庫的調度運行方式,對現狀的水文情勢沒有影響。其他15座新建的電站所在河流為季節性河流,電站規模較小,擋水閘壩較低,徑流式發電,電站基本沒有水量調節能力。電站在運行初期,下游河道水量減少或斷流;正常運行后,河道的水文情勢變化不大。3.2對水環境的影響。新建電站閘壩的建設使庫區水面擴大,水深增加,河流流速變緩,使污染物的擴散能力減弱,庫區水域污染物的濃度、分布都將發生變化。大壩攔蓄營養物質氮、磷、鉀,促進藻類生長,如水庫淺水面過大,會發生富營養化現象。本次規劃中新建的電站庫容小,水體交換相對頻繁,因此對水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較小。改擴建電站是在原電站的基礎上建設,對河道的水文情勢影響很小,電站本身不產生污染,因此對水環境不會造成影響。3.3對河流生態環境的影響。電站閘壩以上水面形成后,水流變緩,水深變大,由于鯽魚、鯉魚等非洄游或短距離洄游性魚類喜在水流動的砂卵石上產卵,所以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原河道內的魚類產卵場所,這些魚類會游向上游尋找合適的產卵場所,電站建設不會對這些魚類的繁衍產生大的影響。相反,庫區形成后,水面變寬,水量變大,增加了魚的活動空間,庫區浮游植物和動物生物量的增加,增加了魚類的餌料來源,會給魚類提供較優越的生存環境,魚的數量將有所增加。規劃電站建設使水庫水生生物群落與閘壩下游河道水生生物處于隔斷狀態,阻斷了洄游性魚類的洄游通道,直接影響其生長和繁殖,對其生存帶來一定影響。由于河流中的魚類為常見種,閘壩下游仍有其生長和繁殖場,種群不會減少,對魚類影響有限。值得注意的是,電站建設施工期產生的廢污水主要是電站基礎開挖基坑排水、混凝土拌合及沖洗廢水、施工車輛沖洗含油廢水、施工人員生活污水等,其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石油類、COD、BOD等,污廢水若處理不當將對河流水環境造成一定污染,影響河流水質。同時,電站工程產生的各種建筑垃圾(如各種包裝材料、廢棄的建筑材料等)和生活垃圾(如各種食物殘渣、塑料餐具及其他玻璃、陶瓷、紙、布等廢棄物),如隨意丟棄,將對河流環境產生一定的不利影響。
4保護河流生態環境對策
對于小水電開發所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只要在開發前開展充分的調查研究,并在開發中和運行期間采取適當的工程和管理措施,可以將水電開發所帶來的不利環境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其主要對策為:(1)科學合理調度電站運行,在滿足發電條件下,盡量加快水庫內水體的交換頻率,減少水在水庫的滯留時間,改善水質。(2)在工程建設中,要求建設單位必須采取切實可行的污水處理設施,做到達標排放,在水功能區目標為Ⅱ類及以上的河段,施工廢水達標處理后用于降塵灑水或綠化用水,嚴禁直接排入河流。(3)電站運行期,管理站應嚴格按照環境保護要求,采取污水處理、控制排放,生活垃圾清運到指定垃圾處理場等措施,保證不污染水體。(4)為維護現有的水生態系統,最大程度減少水電站建設對壩下水生生態環境和水生生物的影響,建議根據壩下保護目標計算適宜的生態流量,并配備下泄設施。通過分析發現,小水電開發在工程施工期對環境產生的影響是短暫的、影響范圍有限,在采取相應的環境保護措施后,影響可得到減免。
5綜述
小水電開發利用將在一定程度與范圍內對河流環境產生不利影響,尤其是電站工程建設涉及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敏感區域,雖對其影響不大,但仍需加強管理,采取環境保護措施,使不利影響得到較大程度的減緩。在水電運行管理的全過程中,要通過采取一系列措施盡可能滿足河流生態環境要求,減少對河流原生態環境的影響,確保農村水電發展與地方經濟發展、生態環境建設協調一致,促進地區生態平衡和環境可持續發展。
作者:吳海東 姜子南 單位:遼寧省水利事務服務中心
- 上一篇:化工生產技術管理探究
- 下一篇:農業機械調度算法改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