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濕地公園建設思考
時間:2022-02-21 09:04:05
導語:生態文明濕地公園建設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態文明建設早已被提升為國家的戰略發展高度,其建設已刻不容緩;而城市濕地作為現代城市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城市的發展擴張中,不斷受到侵占和破壞,使之成為越來越稀缺的生態資源,城市生態濕地的保護、合理開發利用等逐漸成為了生態文明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文章從城市生態濕地的含義、作用及現狀、濕地公園的問題等入手,尋求有效合理的城市濕地保護措施。
鍵詞:城市生態濕地;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文明建設;規劃設計
1城市濕地的概念
城市生態濕地是城市生態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而生態濕地公園是城市生態濕地的主要承載形式,因此生態濕地公園的保護與規劃是城市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環節。城市生態濕地位于城市內部或邊緣地帶,一般指在城市形成與發展中,殘留或者經過人工改造的天然濕地、半人工濕地和人造濕地等。城市生態濕地的存在,對城市的發展和形成有種極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城市濕地保護對生態城市建設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2城市濕地的作用及現狀
2.1城市濕地的作用。其中城市濕地的主要功能包括供應、調節、文化和支持等四大功能[1]。濕地位于水域與陸地的過渡段,作為兩種生態系統的交匯地段,濕地不僅擁有陸地生態系統和水域生態系統的部分特性,而且濕地也有其獨特的特性;濕地內生物種類非常豐富,復雜程度為三大生態系統之首。有著大量的自然資源,眾多的生態服務功能。城市生態濕地位于城市之中,其主要功能是調節城市氣候,緩解城市熱島效應,蓄洪防旱,改善城市空氣環境,清潔污染水源和美化環境等,城市濕地的妥善保護,對城市的發展與城市居民的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2]。2.2城市濕地的現狀。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城市生態環境受到嚴重的考驗;但國內近年來逐漸意識到濕地對人們生活的重要性,對濕地的保護也在一步步地在加大力度;在近期,國家各地相繼提出了立法保護濕地的措施,編寫濕地保護的方案,對濕地面積提出了相應的發展目標,并對濕地的保護率提出相應的保證,對破壞濕地的涉事人員加大懲處力度等舉措,國家開始從法律層面重視濕地保護。
3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設計現狀
但因其對濕地內涵了解程度欠缺,出現了對原場地考察不充分、技術欠缺、設計手法雷同等問題;通過調研,國內濕地公園規劃設計主要總結為以下幾個問題。3.1生態技術和研究欠缺。因未對濕地內涵進行深入了解研究,濕地景觀的保護手段并未成熟,大量濕地公園實際上不具備濕地特征,不僅是在植物的選擇、搭配上,景觀效果上同樣也未突出濕地景觀的獨特性,城市濕地景觀不僅起不到恢復濕地的功能、對游客的科普教育功能也欠缺[3]。3.2景觀設計手法雷同。濕地公園的設計并不能一概而論,在設計初期,未考慮濕地本身和地域的獨特性。比如,未考慮到應該要根據其濕地本身所處位置,濕地的破壞程度,濕地的地形地貌,周邊環境和自然環境條件等,地域上未能夠考慮濕地和當地的文化背景,搭配植物的方式也未順應本地的實際情況,植物選擇也過于統一,未考慮到鄉土植物,本地特色未得到體現。3.3缺少管理與維護。因濕地公園大多缺少相應主管部門管理,濕地的管理又缺少技術支撐,政府部門沒有建立起濕地公園的統一管理機制,導致了濕地恢復初期效果較差等情況發生,雖然濕地景觀自身能夠起到一定的自我修護能力,但在初期生態系統較為脆弱,很容易導致恢復效果差的后果,而且游客破壞的景觀效果等都需要維護與管理。
4濕地公園景觀設計的方向
城市濕地公園作為城市濕地主要存在形式,是近十幾年來景觀行業的重要關注點;城市濕地公園的設計規劃,多是在受到人們破壞的濕地基礎之上進行的,在規劃設計時以生態保護為核心,不僅要對原濕地進行恢復整治,考慮其自身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情況。同時,濕地公園也要承接相應的游客接納量,有相應的景觀效果、景觀特色、地區形象展示等,設計規劃時要結合當地的人文地理環境,使之起到科普教育、自然野趣和休閑游覽的作用。
5結束語
城市生態濕地公園建設進入了新的階段,城市型濕地對于人們的生活、城市的發展有眾多益處,對于城市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有著決定性的作用,對于濕地景觀的建造,應始終以生態恢復為前提,通過評估其開發強度,結合地方特色,加強生態技術以及善于利用地理環境形成獨具特色的“城市桃花源”,對于濕地景觀的發展研究,仍然需要大量的思考與總結。
參考文獻:
[1]王建華,呂憲國.城市濕地概念和功能及中國城市濕地保護[J].生態學雜志,2017,26(4):555-560.
[2]張慧,李智,劉光,等.中國城市濕地研究發展[J].濕地科學,2016,14(1):103-107.
[3]劉僑博,韓曉盈,李爽,等.城市濕地的生態環境保護問題探究——以哈爾濱市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15,40(6):147-150.
作者:謝于松 單位:四川大學建筑與環境學院
- 上一篇:革命老區生態文明建設啟示
- 下一篇:試論生態文明刑事法律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