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畜牧合作組織普及化的思路

時間:2022-03-07 03:13:44

導語:淺談畜牧合作組織普及化的思路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淺談畜牧合作組織普及化的思路

推進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普及化是畜牧業產業化、現代化和實現規模經營的客觀要求

從2006年起,嫩江農場便大力倡導發展奶牛業,在這6年時間里,農場畜牧產值增加了4500萬元,養殖戶在獲利的同時也認識到了轉變經營模式的重要性。一家一戶小規模養殖由于生產和經營水平不高,導致銷售渠道不暢、生產成本高、新技術推廣難,使養殖戶在市場競爭中處于不利地位。另外,一家一戶的養殖模式也很難抵抗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往往導致畜牧業再生產的中斷,使畜牧業生產發生大起大落的周期性變動。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可以將分散的養殖戶組織起來,降低單個養殖戶與市場的交易成本,改善養殖業的微觀經濟基礎,促進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合作制具有為弱勢群體提供聯合起來獲取規模效益、加強談判地位的作用。合作經濟組織內部成員統一生產、統一對外經營,既發揮了合作的優勢,又不損傷廣大養殖戶的積極性。畜牧業發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產業化和規模經營,畜牧業產業化經營各環節之間的有機結合,是畜牧業產業化生命力所在。合作經濟組織的成立,減少了龍頭企業與養殖戶的交易成本,也消除了養殖戶與企業交易過程中由于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種種問題;同時,這樣的組織形式和制度安排為交易的各方提供了穩定的預期和信任,從而促使畜牧業由傳統管理方式向現代管理方式轉變。

現階段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存在的共性問題

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的產生有效地解決了養殖戶分散經營所面臨的自然風險和市場風險,削弱了日益突出的小生產與大市場的不對稱性,發揮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合作社經濟組織仍面臨著需要解決的困難和問題。嫩江農場在看到客觀的直接利益和間接利益的同時,也看到了目前合作社養殖模式存在的不足。1、制度不健全,內部管理不規范。根據調查研究顯示,由于部分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機構不健全,機制不靈活,組織章程形同虛設,沒有約束力;財務管理制度不透明,成員關系較為松散,與會(社)員利益關系不密切,沒有真正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均沾”的分配機制。嫩江農場合作社也存在以上問題,農場在扶持合作社成立的同時加大監管力度,在提供相應優惠政策的同時,提出了相應的要求,其中就包括在管理制度方面的約束,避免上述問題的出現。2、組織化程度偏低。嫩江農場的合作社規模小,從而使合作經濟主體缺乏參與市場競爭的力量,生產、交易成本過高,養殖戶投資能力太弱,獲得的信貸支持有限;在信息獲取方面,還存在著手段落后、渠道不暢、虛假信息泛濫問題,以及自然災害帶來的風險等。目前畜牧合作社管理不到位,帶動力和影響力有限,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完善和提高。

積極推進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建立

完全靠養殖戶自身的力量自發地把分散的畜牧個體組織成一個有凝聚力的團體,難度較大。因此,有必要由農場出面,扶持并引導廣大養殖戶組建畜牧合作經濟組織。嫩江農場從2010年以來做了大量工作,從不同方面出發,引導扶持全場奶牛養殖業向股份制合作社方向轉變,具體方法如下:1、加大宣傳力度。目前,農場已組織建立了多個不同類別的合作經濟組織,但總的來說,其發展速度相對較慢。這種狀況除了合作經濟發展歷程短暫等客觀原因外,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養殖戶的合作意識淡薄,對合作經濟組織的重要性和意義認識不足,而過去合作化運動的失誤也挫傷了他們的積極性。這就需要通過宣傳、教育、典型示范等方式對養殖戶進行合作經濟知識的宣傳教育,使廣大養殖人員充分了解合作經濟的性質、特點和能給養殖戶帶來的效益,使養殖戶認識到合作經濟組織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真正意義上的合作社,它在組織制度、運行機制、利益機制等方面與過去計劃經濟體制下的合作形式有著本質的區別,它是處于市場經濟弱勢地位的養殖戶為維護自身利益而自愿結合起來的一種經濟組織,是養殖戶自己的組織,其主體就是養殖戶。嫩江農場在確定了以上宣傳宗旨后,迅速行動,通過電視、廣播、講座以及發放宣傳單等方式進行宣傳,兩年間,共播放專題知識講座20集,開展現場專家講座10余場,發放宣傳手冊1萬份、科學書籍500本。通過宣傳做到了合作社養殖模式家喻戶曉。2、加大財政等配套政策支持力度。為了引導奶牛養殖業走新型合作化道路,嫩江農場制定了一系列有利于畜牧業合作經濟組織建立和發展的方案和措施。其中包括:農場為合作社的成立提供一部分的啟動資金。為鴻源合作社提供的青貯地承包費用、飼草費用等,解決了合作社建立初期資金緊張的問題;為合作社提供資金扶持,完善標準設施建設以及配備大型機械。合作社現代化牛舍、機械集中榨乳廳、運動場、大型青貯窖均為農場投資建設,農場還為他們提供了TMR日糧攪拌車及牽引車、滑移式裝載機等大型機械,提高了日常生產的機械化程度;為合作社發展出臺相關優惠政策,其中包括青貯種植優惠政策、防檢疫全部免費政策、土地補貼政策、保險補貼政策等;農場畜牧科為養殖戶提供全程服務,保證其擁有優秀的技術團隊;農場為合作社組織提供一定額度的貼息貸款,2010年凡購買奶牛超過15頭的養殖戶,農場為其協調奶牛貸款,并且補貼貸款全額利息;農場號召相關部門以及合作社所在基層單位為合作社提供資金、技術、物質支持。農場出臺的一系列優惠政策,對合作社的健康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3、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任何形式的養殖業發展都需要優秀人才隊伍的支撐,合作經營模式同樣如此,嫩江農場主要從兩個方面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首先,為了引導養殖戶走畜牧養殖合作的道路,農場對他們進行畜牧合作經濟組織方面知識的教育。農場采取所有可利用的手段和力量對養殖戶以及相關部門進行合作社知識的教育和培訓。向他們介紹國外合作社的發展情況,分析合作社與過去的社區合作經濟組織以及股份公司的區別,從而提高他們對養殖合作經濟組織的認識。其次,畜牧合作經濟組織發展的水平和競爭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其成員的素質,由于廣大養殖戶的文化素質偏低,急需大力開展文化和專業技術教育,圍繞主導產業,以實用技術為重點,培養各類技術骨干,不斷提高養殖人員的科學文化素質和養殖科技水平。同時,加強對合作經濟組織管理人員的培訓,提高他們的商品意識、市場意識和經營管理水平。就嫩江農場第三畜牧養殖區的鴻源奶牛養殖合作社來說,該合作社目前日產鮮奶5噸以上,年效益可超過120萬元。它的成功與擁有優秀的養殖技術團隊是分不開的。鴻源奶牛養殖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成立之初就開始走科技養殖的路子,全面推廣散欄式飼養模式,應用TMR全混日糧飼喂、機械榨乳、性控凍精繁育、青貯玉米與扁豆混播、疾病綜合防治等先進飼養技術。合作社擁有一個高水平的技術團隊,共有技術人員6名,平均年齡不到35歲,其中擁有大學本科學歷4人、大專學歷兩人,這6名技術人員從事奶牛養殖行業時間均在3年以上,是農場優秀的奶牛業技術人才代表,他們無論在日常工作、安全生產、規章制度的執行等方面都為全體合作社員工起著表率作用,實現了合作社整體技術的不斷更新。4、加強獸醫隊伍及繁育體系建設。合作社養殖應注重疾病防治及繁育體系建設。嫩江農場在合作社成立階段就開始無償為養殖戶提供醫療及繁育服務,合作社的獸醫及繁育人員均為農場畜牧科技術人員,通過技術輸送,真正解決了他們的難題。首先是防檢疫工作,合作社對各類疾病采取預防為主的方針,認真組織開展春、秋兩季防檢疫工作,嚴格按照農場的部署制訂防檢疫方案,并在畜牧科的監督下,保質保量完成各項工作任務;注重日常消毒工作,嚴格按照消毒制度開展消毒工作。大門處設有車輛消毒池,每個大型牛舍和擠奶廳都有消毒池和消毒通道,禁止外來車輛和人員進入,特殊情況必須經過徹底消毒方可進入,牛舍、運動場、擠奶廳要按規定定期消毒,工作人員定期進行體檢,保障了奶牛業的健康發展。其次是繁育工作,為了保證優良奶牛品系得以延續,合作社全面應用性控凍精繁育技術,并制定了嚴格的繁育制度,各相關技術人員按照具體要求開展繁育工作,尤其是在繁育檔案建立方面,每頭奶牛都建立了完整的奶牛系譜檔案,填寫好配種、妊娠、產犢、產奶記錄。通過一系列舉措,合作社目前已完成800多頭奶牛的育種工作,順利產犢542頭,產母牛概率高達93.42%,繁殖率提高一倍,對實現養殖戶增收具有重要的意義。總之,專業的合作社養殖是一種新的養殖模式,雖然這種養殖模式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可以確定它能提高群體效益,增強養殖組織化程度,減少從業人員數量,提高抵御養殖風險的能力,進而使奶牛養殖由粗放飼養向專業養殖方向邁進。今后,嫩江農場將繼續深入研究和探討,爭取摸索出一套更適合本地發展的合作社養殖模式,為全場養殖戶實現增收服務,為墾區的畜牧業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以一個嶄新的精神風貌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

本文作者:張靜工作單位:嫩江農場畜牧副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