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豬代養發展模式及前景探析
時間:2022-07-19 03:46:59
導語:生豬代養發展模式及前景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生豬代養產業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生豬產業,較大程度地降低了農戶的市場風險,保障了農戶利益,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成本,加強了公司與農戶的利益聯結。創新養殖戶與貧困戶緊密性利益聯結新模式,走生態綠色養殖健康道路。
印江縣地處貴州東北部,全縣總面積1969km2,轄3個街道,13個鎮,1個鄉,總人口為44.9741萬人,其中農業人口36.6萬人。長期以來,印江縣生豬養殖都是以散養為主,但散養存在人力資源短缺、技術落后、飼養管理水平局限等因素影響;中小規模自養生豬也會受市場、經營管理、人力資源等風險的影響,從而導致印江縣生豬養殖發展相對滯后。如何優化發展生豬產業,提高養殖收入,促進印江縣生豬產業又好又快發展,2016年印江縣引進貴州武陵集團合作代養生豬,做大做強印江縣生豬產業,掀起了生豬代養熱潮,助推印江縣脫貧攻堅。
1生豬代養發展模式分析
印江縣脫貧攻堅產業發展以“短、平、快”產業與長效產業相結合,生豬產業作為畜牧短效主要產業之一,為增強養殖戶避風險能力,把產業效益與扶貧效益有機結合,堅持走龍頭企業帶動戰略,采取“龍頭企業+代養場+貧困戶”的訂單發展模式,擴大生豬養殖總量,全力推進產業化建設、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品牌化營銷相結合的現代畜牧業發展道路。貴州武陵集團于2004年開始從事生豬養殖,2016年開始推行“公司+生態農莊”模式發展生豬養殖,貴州武陵集團子公司貴州武陵集團畜禽養殖有限公司專門負責“公司+生態農莊”業務,目前已經成立了碧江服務部、萬山服務部、印江服務部、石阡服務部、甕安服務部5個服務部。在印江縣“貴州印江武峰農牧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通過推行“公司+基地+合作社+家庭農場”的產業化經營模式,帶動印江縣周邊鄉鎮的廣大農戶通過發展優質肉豬養殖增收致富,使企業和農民都得到較好的效益。目前在印江縣發展生豬代養戶76戶,存欄6.5萬頭,年出欄14萬頭,帶動農民增收1120萬元。
2生豬代養戶合作方式
貴州武陵集團畜禽養殖有限公司為印江縣生豬產業發展代養合作龍頭企業。武陵集團在自治縣農業農村局的指導下拓展業務,在印江縣城設立辦事機構,并與生豬代養戶簽訂為期5年的《生豬委托養殖合同》,負責及時提供仔豬、飼料、全程技術服務和育肥豬回收,按生豬委托養殖合同付給代養場代養費;代養場負責建好標準化豬舍和日常飼養管理工作。2.1生豬代養模式按照“公司+農戶+貧困戶”“公司+集體經濟+貧困戶”“公司+能人+集體經濟+貧困戶”3種模式發展委托養殖。由武陵集團以“七個統一”方式運作,即:統一環境規劃與圈舍設計、統一提供優質豬苗、統一提供綠色飼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飼養標準化管理、統一藥品疫苗、統一合同回收品牌銷售。農戶提供勞動力和標準化圈舍。2.2代養費用結算標準企業提供的豬苗初重10kg/頭左右,飼養周期每批代養肉豬周期為170d。代養費用結算標準由4個部分組成:①代養增重費按0.95元/kg增重結算。②成活率結算標準(按94%進行獎懲),超出94%的頭數按500元/頭獎,低于94%的頭數按100元/頭懲。③料肉比獎懲,按2.75∶1(料肉比(X))在2.85<X≤2.95,-3元/頭,2.7≤X<2.75、+5元/頭,2.65≤X<2.7,+15元/頭;X<2.65、+30元/頭。出欄平均體重超過115kg以上部分按3.2∶1結算耗料。④市場盈利分配(當盈利額小于0時不進行分配),市場機會盈利分享=實際銷售合格豬數×實際銷售合格豬均重×(平均銷售價格-14元/kg)×20%。農戶代養1頭豬收益在130元~180元不等。
3生豬代養戶與貧困戶的利益連接方式
3.1“公司+農戶+貧困戶”。農戶代養生豬圈舍建設申請市級脫貧基金項目,500頭及以上為1個單元生態農莊,每個單元至少帶動1個貧困人口就業,帶動的貧困戶由村支兩委與代養戶簽訂合同,連續解決3年及3戶貧困戶,保障每個貧困人口勞力年收入2.4萬元以上,這樣既解決貧困人口的生產技能,同時又可以通過勞動獲得報酬,實現貧困戶增收脫貧。3.2“公司+集體經濟+貧困戶”。村集體經濟資金用于新建標準化豬舍修建,通過生豬代養收益實行利潤分紅,按照7∶2∶1比例進行分紅,70%作為貧困戶分紅,20%作為村集體經濟合作社資金滾動發展,10%作為全體村民集體分紅。貧困戶分紅直到2020年貧困戶穩定脫貧。集體經濟通過與精準貧困戶利益連接機制,實現精準貧困戶穩定脫貧。3.3“公司+能人+集體經濟+貧困戶”。代養戶新建標準化、規模化豬舍,村集體經濟資金入股到生豬代養場,代養場每年按入股資金的8%返給村集體經濟,村委會將返到集體經濟資金,用于精準貧困戶分紅,創新發展代養模式給部分村各項資源有限,采用易地資源共享,讓貧困戶有增收渠道,實現貧困戶穩定增收脫貧。
4生豬代養取得成效
4.1生豬代養經濟效益顯著。2016年8月,印江木黃大坳村張旭鋒是第一批的合作生豬代養戶。第一批進豬708頭,出欄684頭,成活率96.6%,利潤166.7元/頭,代養收益11.40228萬元,帶動貧困戶1戶4人,戶均增收1.5萬元。現在張旭鋒代養生豬第6批,存欄800頭,通過前幾批生豬代養收益50多萬元,還學到了養豬新技術真本領。印江縣像張旭鋒這樣的代養戶有76戶,也在生豬代養上得到增收致富。2017年印江縣天堂鎮沙壩村農牧專業合作社一期工程投入350萬元生豬代養場建成,在2018年生豬代養第一批3000頭,收益40萬元,目前第二批3500頭已上欄。該合作社生豬代養二期工程投入250萬元又在天堂鎮馬井村落成,圈舍正在修建中,計劃年底投產。4.2生豬代養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通過印江縣生豬代養為市場提供了綠色優質的畜產品,增加了市場供應量;通過“公司+合作社+貧困戶”養殖模式,實現產業助推脫貧攻堅;通過標準化生產、市場化經營、產業化推進、品牌化創建等,在本地區畜禽養殖中發揮了示范帶動作用。2018年印江縣脫貧攻堅關鍵之年,通過“生豬代養”,發展代養戶76戶,其中村集體經濟專業合作社代養17個,帶動貧困戶1393戶4875人增收,實現脫貧。
5印江縣生豬代養發展前景
長期以來,養豬行業以散養為主,規模化程度較低,近年來隨著外出打工等機會成本的增加以及環保監管因素的影響,散養戶退出明顯,生豬養殖規模化正在明顯提升,規模代養生豬不斷掀起熱潮。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推進,新農村建設加快,環保要求不斷提高,養殖場糞污環保成套處理未全面成熟,體系不建全,這類養殖場戶會逐步被淘汰。印江縣有梵凈山國家級和洋溪省級2個自然保護區,在保護區范圍內要求依法關閉或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在環保高壓下,保護區內養殖受到制約。而生豬規模代養場做到建設用地符合國土和村鎮建設規劃,符合動物防疫衛生條件;遠離禁養區、水源保護區、風景旅游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和城鎮居民區等;從設計、建設、投產全程堅持實行“干稀、雨污分流,糞尿分流、干糞和污水分離”方式,實現生態環境保護,發展綠色循環經濟,確保產業可持續發展;農戶代養模式零風險,更確保產業穩定發展。今年印江縣招商引資又引進銅仁傲農飼料公司與印江武峰牧業合股,在縣新寨鎮后壩村建5000頭生豬繁育基地,確保印江縣生豬代養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作者:張金嫦 單位:貴州省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縣農業農村局
- 上一篇:電力工程安全管理技術問題研究
- 下一篇:環境保護措施在煤礦設計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