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淡水漁業發展對策

時間:2022-08-28 11:12:42

導語:高效淡水漁業發展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效淡水漁業發展對策

摘要:漁業作為很多地區的支柱產業,對于當地的經濟發展起到積極作用,但是淡水魚在養殖過程中還存在著很多問題,這些問題限制了淡水漁業的高效發展。文章就如何發展高效淡水漁業提出了對策,旨在更好地促進我國漁業的發展

關鍵詞:高效淡水漁業;經濟發展

淡水漁業在發展過程中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比如氣候、養殖技術以及養殖生態環境等等。很多地方的漁業發展在發展過程中沒有掌握一定的管理和養殖技術,使得產量預定的目標不達標。如何有效提高淡水漁業的產量是漁業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挑戰,因此本文從管理和技術兩個角度出發,探索了如何提高淡水漁業養殖的高效性。

1淡水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淡水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主要存在的問題如下。第一淡水漁業在發展過程中很多漁業在發展過程中漁業經濟發展不明顯,局域優勢不明顯,規模經濟沒有形成,地方產業特色不明顯。第二是在發展漁業過程中對于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使得池塘周圍環境發生惡化,造成了泥沙淤積的形成,使得池塘原有的生態環境被破壞。第三是在發展水產養殖過程中,可能受到疾病的影響,使得漁業發展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很多基層養殖技術服務質量不完善,從而使疾病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從而給養殖戶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第四,目前我國很多淡水養殖產業大多存在于基層地區,受到技術和資金的限制很難使漁業獲得長遠的發展。第五,淡水漁業在管理方面也存在著很多問題,在各個養殖的各個環節缺乏有效地管理,既沒有降低管理成本,又沒有提高水產品的產量。因此如何進行高效管理也是漁業發展需要面臨的重要問題。

2淡水漁業養殖技術概述

2.1選種方面。提高淡水養殖的前提是需要保障魚苗的質量和數量,使得魚苗的類型要適合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水質,盡可能給魚苗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生態發展和水質環境。另外在魚苗的選擇和購買的過程中,需要從池塘生態環境的容量和水質來選擇合適的數量和種類。在養殖過程中,需要對于池塘的水質進行相應的檢測,使得池塘的水質滿足相應的標準,對于飼料的選擇過程中不能肆意在飼料中加入各種藥物,從而保障養殖的科學性和合理性。2.2水質方面。水質環境是水產養殖的重要場所,優質的水源能夠促進魚苗生長發育。保障水質的各種指標是提高水產產量的重要因素。這就需要養殖戶需要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合理控制,使水環境的各項指標滿足相應的標準。2.3飼料方面。飼料為魚苗生長發育提供了必備的營養物質,對于不同類型的魚苗需要選用不同種類的飼料,對于飼料的投放時間和投放量也需要進行合理地管理,使魚苗在發育過程中得到充足的營養保障,從而更好地促進魚苗的發育。

3常見的水產生態養殖模式及其應用分析

3.1堅持市場導向,著力加強市場資源配置。重點建立淡水漁業協會。淡水漁業人工養殖技術的突破,特種水生苗木產量的增加,水產養殖面積和產量的提高,觀賞性休閑漁業的快速發展,都對淡水漁業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隨著人工養殖、種子養殖、成品養殖、市場營銷等方面的激烈競爭,導致信息不暢通,市場變化,出現了一些不公平競爭,嚴重影響了淡水漁業的正常發展。此時人工養殖、種子養殖、成品養殖、銷售行業協會。完善行業自律體系,維護正常的生產秩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政府行政部門的指導下以及水產技術推廣部門的支持下,本著自愿的原則,十大龍頭企業,十個核心示范領域和五個區域特征部分支持的重點產業將形成一個行業協會或合作。經濟組織。行業協會自律,嚴格遵循市場機制。按照企業經營的原則,協會內的苗圃、養殖場相互獨立、合作,協調養殖、養殖、銷售,建立和保持高效、規模化生產淡水漁業的新格局。3.2稻田模式。稻田模式是目前漁業發展比較綠色環保的一種養殖模式,通過對于養殖區域合理的配置從而保證稻田面積和養殖面積控制在合理范圍之內(一般推薦的范比例是1:3)。另外在開展稻田模式過程中,對于育苗的時間和管理方式也要進行科學地設置,保障能夠將漁業生產效率發揮到最大,從而保障最終漁業生產的效率。同時在稻田模式使用過程中還需要遵循生態學的相關觀點,不能刻意破壞周圍環境的生態系統,使其更好促進漁業行業的正常發展,從而保障養殖戶的經濟效益。首先,必須對稻田進行疏浚和消毒。在疏浚和消毒過程中,要根據培養對象有針對性地進行消毒。不可用同一種消毒劑對不同類型的培養物進行消毒,否則會破壞培養環境的生態系統。例如,在養殖魚類時,如果池塘里有很多有機物,如污泥,很容易滋生微生物生長,這很容易導致干旱、缺氧的環境,甚至有毒有害氣體和隱藏的細菌。因此,在冬季,有必要加強稻田的疏浚和干燥,并使用石灰水消毒,從而減少疾病的發生。第二,關注稻田改造。為了提高產量,最好是挖圓槽,能夠有效防止水產品受到稻田干旱的影響。3.3加強淡水漁業發展的管理。淡水漁業發展過程也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在管理過程中進行有效管理,需要降低養殖的各項成本,保障養殖的最大經濟效益。因此需要在管理過程中需要加強對于每一個養殖環節的過程控制,從魚苗選擇、飼養環境的設計、到養殖過程中飼料投放時間和投放量的控制以及疾病的預防都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規劃,加強對于各個環節控制,從而保障水產養殖的經濟效益。除此之外還需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可以充分利用微生物來改善淡水養殖的生態系統,促進對于養殖水質的凈化和對于分解產生的有機物,從而保障周圍生態系統的正常發展。因為在漁業養殖過程中,微生物能夠通過呼吸作用來對于有機物進行分解,這樣就可以有效杜絕水環境的富營養化的問題,有效維持水環境的生態平衡,從而促進魚苗的健康成長。二是開展立體生態養殖技術,將水產養殖與畜禽養殖可以高效結合起來,從而建立一個更加多層次的養殖生態系統。例如,可以在水庫養魚,在周圍地區飼養家禽,在斜坡上種植果樹。這樣的生態環境更有利于降低養殖成本,提高農業經濟效益。第三,注重生態防控技術的應用,一些養殖戶常使用農藥等化學試劑來除去周圍的雜草和抑制一些疾病,但是長期使用這些農藥等化學試劑會破壞周圍的生態系統平衡,嚴重的話甚至造成物種入侵。然而,可以通過發展生態養殖技術可以有效避免這個問題,在維護周圍生態系統平衡的同時,促進漁業產業的高效發展。3.4建立相應的質量的監督機制。目前,可以選擇重點商品的魚類市場進行魚類交易,將塘口魚類的私人交易轉變為市場上的公開交易。根據魚類的原產地、魚類的品質、魚類品種的規格建立完善的質量監督機制。

5小結

在發展淡水漁業的過程中,需要從養殖技術和管理技術兩個角度出發,從養殖的各個環節出發,合理控制水環境周圍生態環境的平衡,從而促進淡水漁業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江鳳榮.淡水漁業的發展現狀與發展探討[J].農家參謀,2017(12):103.

[2]王漢玉.淡水漁業養殖的生產現狀[J].農民致富之友,2018,583(14):243.

[3]吳凡,劉晃,宿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的發展現狀與趨勢[J].科學養魚,2008(9):72-74.

作者:魏紹君 單位: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武寧街道辦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