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漁業現狀及產業發展思考
時間:2022-12-12 09:59:51
導語:生態漁業現狀及產業發展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漁業是鄉村振興中的一項重要產業,是農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三農”工作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遵義市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始終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積極推廣環保、健康的水產養殖模式,大力推進生態漁業發展,促進漁業轉型升級。本文就遵義市生態漁業發展工作有利形勢、現狀及存在的問題進行闡述,并提出相關的建議與思考。
一、客觀看待新時期生態漁業發展的有利形勢
(一)生態漁業發展市場前景廣闊。近年來隨著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合理健康的膳食已然成為人們的焦點議題。水產品具有低脂肪、低膽固醇、高蛋白、味道鮮美等特點,加之廣泛的知識普及,使得廣大消費者對水產品營養價值認識更加深入,水產品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市場需求日益漸增。2017年以來,為消除網箱養殖對水體造成的污染,牢牢堅守發展和生態兩條底線,保護和修復水域生態,遵義市全面拆除了養殖網箱1690.5畝,網箱養殖拆除后,全市水產品總量減少了4萬余噸,水產品市場需求量大、前景廣闊。(二)生態漁業發展符合當前環保要求。農業農村部等10部委《關于加快推進水產養殖業綠色發展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提出,要加快落實養殖水域灘涂規劃制度,即水產養殖過程中堅持“生態優先”。生態漁業指的是按照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原理,通過自然調控和人工控制相結合,使漁業生物與周圍的環境因子進行良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實現可持續的、穩定的、高效的漁業生產模式。發展生態漁業不僅可以充分利用我市轄區資源,實現漁業可持續發展,保障水產品市場供給,同時也能使水域自然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因此,生態漁業發展符合當前環保要求。(三)生態漁業發展政策等歷史時機最佳。根據貴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明確將生態漁業納入全省12個特色產業之一,并指定由副省長領銜推進,各級各部門組建工作專班,重視力度大,發展前景機遇大好。(四)生態漁業發展是技術革新所需。傳統池塘養殖方式基礎設施建設落后、養殖技術更新慢、種業發展質量不高、飼料轉型升級慢、疫病防控壓力大。為促進漁業發展,創新養殖方式,提升養殖效能,加快推進漁業轉型升級早已迫在眉睫,生態漁業發展是當前技術革新所需。
二、因地制宜力推的幾種生態漁業模式
(一)大力推廣稻田生態漁業。稻田生態漁業發展具有一水多用、一田多收的效果,既破解了國家要糧、社會要美和農民要錢的矛盾,又能解決漁業要空間、要效益的問題。目前全市所轄縣區均有稻田生態漁業分布,具稻魚、稻蝦、稻魚鱉、稻蛙、稻鰍等多種模式,計劃推廣面積55萬畝,4家稻漁綜合種養企業加入“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2家企業獲得“全國稻漁綜合種養示范基地”殊榮。(二)大力推廣循環水生態養殖。循環水生態養殖通過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把養殖水體中的固體物、懸浮物、可溶性物質等從水體中排出,并補充溶氧,使水質滿足魚類正常生長需要,并實現水體循環利用。具有節水節地、節能減排、易操易控、保護環境、提質增效等優點。目前全市循環水生態養殖技術有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生態養殖、異位循環水生態養殖和陸基式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殖3種模式,其中池塘工程化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已建設養殖槽32條,養殖槽面積3520m2,異位循環水生態養殖模式已建設投產3處,養殖面積3900m2,陸基式集裝箱循環水生態養殖引進推廣養殖箱體20個,最大養殖水體500立方米。(三)大力推廣流水養殖。遵義市溶洞水、山泉水資源十分豐富,冷水資源0.3219億立方米,地下徑流量為43.89億立方米,水溫在10~20℃之間,溶氧充足、水質無污染,適宜開展冷水性魚類(鮭鱒魚)、亞冷水性魚類(鱘魚、裂腹魚)流水養殖。目前全市有流水養殖企業21家,已建設養殖面積86余畝。(四)大力推廣大水面生態漁業。大水面生態漁業是指在養殖灘涂水域規劃可養庫區水域,采取人工增殖(如放養鰱、鳙魚),通過加強水域管理達到“凈水、增魚、增收”的生態漁業模式。目前,在播州區角口庫區,務川縣的石埡子庫區,赤水市的七里壩庫區,余慶縣的方竹、團結、魁龍、打鼓臺、高寨等庫區有開展大水面生態漁業。
三、生態漁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一)對生態漁業認識不足。生態漁業不是傳統落后的漁業養殖,它是通過采取相應的技術和管理措施,使漁業生物與周圍的環境因子進行良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轉換,實現保持生態平衡,提高養殖效益的一種養殖模式。但當前仍然存在很多對生態漁業定義內涵認識不足的問題,沒有將它與傳統漁業區分開來,部分甚至又回到傳統低效的養殖模式,這嚴重阻礙了生態漁業工作的推進步伐。(二)基層技術推廣力量嚴重不足。具有一支較高專業素養的技術推廣隊伍是生態漁業發展工作必不可少的技術支撐,但目前面臨著基層專業人員少、專業化知識水平低、新技術了解不透徹、技術服務指導不精準等一系列問題。特別是基層鄉鎮一級,人員抽調調整變動大,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干部力量嚴重不足,水產專業人士極具缺乏,生態漁業發展工作推動極具困難。(三)生態漁業發展與土地紅線矛盾突出。水產養殖污染可以通過技術的手段解決,達到排放標準,滿足環保要求,但是水產養殖建設或多或少需要利用土地,涉及到耕地紅線,生態漁業發展與土地紅線矛盾突出,這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生態漁業的發展。(四)漁業投入不足,基礎設施建設薄弱。如許多池塘年久失修、深度不足、淤泥厚、建設不規范不標準。又如一些流水養殖場設計不合理,設備配套不足,養殖尾水處理設施不夠優化,部分循環水養殖的交通條件較差、配套的電力設施及相關設備落后。漁業發展資金沒有納入財政預算,加之地理、氣候等諸多因素,漁業種業滯后,這些都制約著生態漁業的發展。(五)規模產業化、產業規模化程度不高。受地理區域條件限制,生態漁業產業發展較為零散,大多不成規模或規模化程度低,這樣一來就導致企業有訂單不敢接,養出水產品不好賣、賣出水產品價格低的局面。另漁業大多處于養殖、銷售環節,二產、三產占比仍然較低。
四、生態漁業發展的幾點建議
(一)加強宣傳培訓力度。加大對漁業技術骨干人員培訓力度,著重對主推生態養殖技術、水產專業基礎常識、漁業漁政有關法律法規及當前政策解析進行培訓,提升漁業干部隊伍專業技術水平,夯實人才基礎,提供技術保障。強化宣傳工作,圍繞養殖主體所需全面做好服務協調工作,協助養殖主體正確選擇適宜養殖方式。及時更新知識,學習借鑒國內科學養殖技術、先進養殖經驗,提高技術推廣能力。(二)科學規劃產業布局,嚴格執行養殖水域灘涂規劃。遵義市獨特的山區地理環境,很多地方稻田種植病蟲敵害較多,且田塊面積較小,產量產出較低,勞動投入成本極高,但特有的地理環境特別適合開展異位循環水等生態養殖。針對這些區域,建議開展調查評估,因地制宜合理規劃產業布局,對種植效果不好又適宜開展生態漁業的稻田,必要時建議政府層面依法依規予以調規,并納入養殖水域灘涂規劃,以優化產業布局,促進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生態漁業發展。(三)加大漁業基礎設施投入。建議將生態漁業產業發展納入財政預算,加強財政支持,積極拓展資金渠道,給予一定的生態漁業產業發展資金,用于漁業種業補貼、基礎設施補助、漁業貸款貼息、漁業保險補貼、網箱養殖漁民轉產轉業扶持、水產品質量監管和地方公用品牌打造等。(四)積極探索創新組織方式,提高抗風險能力。創新漁業生產經營模式,強化經驗累積,以龍頭企業或專業合作社牽頭把分散的小規模養殖企業、養殖個體有效地組織起來,按照統一品質、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的形式對外銷售應對市場競爭,有效提高生態漁業應對自然和市場風險能力。(五)加強地方漁業品牌建設。遵義市魚類種質資源資源豐富,水體水質優良,建議結合實際開發利用好現有資源,以“烏江魚”“冷水魚”品牌為載體,突出區域優勢,打造品牌效應,形成地方特色。
作者:朱忠勝 趙譜遠 李星星 宋嬌 田景權 單位:貴州遵義市水產站
- 上一篇:城市公廁空間設計研究
- 下一篇:建設項目工程造價控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