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時間:2022-08-23 09:21:04

導語: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設計探討

摘要:推動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是教育信息化2.0時代下,更加堅持發展的方向之一。TPACK(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法知識)是將信息技術整合到學科教學中的必備框架。文章基于TPACK框架,從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教學內容三個方面探討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設計頁眉頁腳”一節進行教學設計,促進學科教學與技術的深度融合,有效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TPACK;教學設計;頁眉頁腳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各高校面向全校開設的公共基礎課程,確保其高質、有效的實施,是有重要意義和價值的。目前,該課程在進行教學改革過程,均表現出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教學內容并未深入融合的問題。在教育信息化2.0的時代背景下,強調技術與教育的融合是近年來我國推教育信息化的基本原則[1]。從我國目前的教學實踐來看,任友群學者認為,更多的是技術對教育的“單向融合”,而非技術與教育的“雙向融合”。TPACK框架強調深刻理解信息技術知識、教學法知識、學科內容知識及其之間的互動關系,才能實現技術與教育有效的雙向融合?;谏鲜龇治?,論文嘗試采用TPACK框架,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設計并實施,以期實現教學技術、方法和內容的深度融合。

1《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狀分析

《大學計算機基礎》是各個高校面向非計算機專業大一年級學生開設的一門公共基礎課,具有基礎性、普及性、實用性以及不可替代性,其旨在培養學生的計算機理論知識,操作技能,計算思維等信息化的綜合素質。該課程在各院校實施過程中,普遍存在如下問題。

1.1學習者方面

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計算機應用水平方面存在較大差異。一部分學生,由于受家庭條件和所在地區條件的限制,很少接觸或沒有接觸過計算機;另一部分學生,已具有一定的計算機應用能力,能操作系統、常用的軟件和工具等。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對計算機的興趣不足。部分學生不能意識到計算機對專業、生活的服務作用。主要表現在抗拒計算機學習,把更多的時間用于專業課。

1.2教學內容方面

該課程內容涵蓋理論和實踐兩部分內容,具體計算機發展史、計算機系統組成與結構、計算機操作系統、信息編碼與數據表示、Office辦公軟件應用、計算機求解方法、多媒體技術等,知識覆蓋范圍廣、實踐性能力要求高,但安排課時有限,部分課程內容需要設置由學生自主學習。而且,計算機軟硬件的更新頻繁,教學內容有時會滯后于技術的發展,無法滿足實踐需求。

1.3教學方法方面

《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大多學校是在機房中進行教學,教師在前面講授和演示,學生聆聽后統一操作,由于學生基礎差異,以及,教學形式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2]。針對目前現狀,[3]張紅艷學者基于“分層目標”理念設計并創建網絡課程。[4]張杰學者將成果導向教育(OBE)理念融于教學,根據學生崗位技能需求設定課程目標,將知識點按模塊劃分,采用任務驅動、案例教學、導學方式等教學方法開展教學。[5]張國榮學者提出了基于翻轉課堂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改革思路。各學者在解決《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現存問題時所采用的方法,整體思路均是從如何促進教學方法、教學技術與教學內容深度融合的角度為出發點,提出教學改進策略。

2TPACK框架概述

TPACK即整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是由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的兩位學者Mishra和Koehler在對高校教師專業發展項目進行的為期五年的研究后,于2005年首次提出,[6]并于2006年在《技術-教學法-內容知識:教師知識的一個框架》一文中詳細論述了TPACK框架中的七個元素,其中包括三個核心要素以及四個由核心元素相互組成的復合要素(如圖1)。

3基于TPACK框架下“頁面布局之設置頁眉頁腳”教學設計

上文分別從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三個方面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的現狀進行了分析。目前該課程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教學方法、教學技術和教學內容三者并未真正融合,針對該問題,論文從提出背景、構成元素兩方面,對TPACK框架進行分析,欲基于TPACK框架下,對《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頁面布局之插入頁眉頁腳”一課進行案例分析。

3.1TPACK框架分析

信息時代,教師必須具備信息通信技術、學科內容、教學法三種知識交互形成“融合技術的學科教學知識”(TechnologicalContentandPedagogicalKnowledge,簡稱TPACK)。美國密歇根州立大學馬修凱勒教授在接受我國學者采訪時,針對TPACK研究的起源、現狀、問題與未來趨勢等問題闡述了個人建議,他提到,[8]TPACK模型的提出是面向研究者和教師專業發展人士的,希望利用TPACK框架能幫助教師專業發展更好地實施。因此對于TPACK框架的分析便顯得至關重要,如表1所示,是對Mishra和Koehler七元素模型的二維分析。

3.2基于TPACK框架下“頁面布局之插入頁眉頁腳”的分析

“頁面布局之插入頁眉頁腳”是具有理論和實操雙重性質的一節課程。理論部分是指頁眉頁腳是什么和其適用情景。實踐部分要求學生掌握在計算機中插入和編輯頁眉頁腳的方法。理論部分和實踐部分的內容,教學方法以及需要利用的技術手段存在差異,因此在利用TPACK框架對該部分內容分析時,將對這兩部內容分別進行分析。

4小結

本研究從教學內容、技術手段、教學方法三方面分析了《大學計算機基礎》課程中,設置頁眉頁腳課程教學策略與措施,實踐結果證明,基于TPACK框架的課程教學,有效地幫助教師開展教育教學,促進技術與課程教學的深度融合,教學質量顯著提高。

作者:吳迪 單位:重慶商務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