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信息與計算機應用發展策略
時間:2022-07-29 08:36:23
導語:網絡信息與計算機應用發展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信息網絡的高速發展已經成為當前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趨勢,而盡管網絡安全管理技術正在慢慢地更新與發展,但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整體體系仍處在不成熟的階段。對此,相關專業人員應當著重分析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系統存在的安全隱患,并針對安全管理技術所覆蓋的領域做出相應的探索與改革,創新出切實有效的網絡安全維護體系,并以此來提高我國網絡領域的安全性。
【關鍵詞】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技術
計算機應用保障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仍然是計算機網絡領域需要面對的重大難題,有關于網絡的社會工作都需要在網絡信息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礎上,才能夠順利運行。因此,基于網絡環境與信息安全的管理技術,當前計算機的應用需要不斷的通過完善安全管理規章制度,并提高計算機應用的安全管理技術水平等方式來打造出完善的網絡信息保護體系,且此項管理技術值得相關從事人員對其深入研究與探索。
一、淺析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重要性
1.1網絡安全防護為計算機工作運行提供保障
網絡的互通性帶給我們生活便捷性的同時也具有多種隱患,為了保證人們在應用計算機進行工作時免受網絡安全隱患的干擾,人們需要借助網絡信息安全防護系統的特性來維護計算機網絡信息系統的穩定。例如網絡信息安全管理中的網絡服務功能在電子郵件的過濾工作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一般的計算機能夠通過運用網絡服務的功能來過濾所接收的文件,且在網頁的瀏覽當中能夠自動地幫助使用者過濾具有病毒等因素的不良網站,為計算機的文件數據接收提供了安全保障。其次,部分信息安全防護功能能夠有效的防護外界因素對計算機內部的權限隨意更改。常見的網絡服務器當中使用了強密碼、物理隔離以及高權限審核與驗證等安全保護技術,當外界的一些病毒程序妄圖侵犯并篡改服務器中的數據時,系統會自動生成防火墻來將外界病毒進行隔離,以此來保障服務器運行的穩定性。
1.2安全技術管理能夠為網絡信息數據的存儲安全提供保障
信息儲備也是網絡信息技術的特點表現之一,當前計算機網絡能夠對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云儲存,因此,保障云空間中的數據免受侵犯也是當前網絡信息安全管理工作的要素之一,而安全技術管理能夠有效地保護網絡信息的安全性,其表現在數據的接收與輸送,以及數據的云存儲。在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存儲中,主要的安全管理措施為數據的加密技術以及數據的備份技術,加密技術的作用在于能夠保障數據儲存的安全性,實際上是維護了信息數據所有者的權利,加密技術能夠為個人的信息數據云空間增加一道安全屏障,在法律允許的范圍之內以保障信息的使用。而安全管理技術當中的備份技術能夠有效地保障網絡信息數據的完整性,由于信息數據云盤必須要在網絡信息安全的基礎上才能完整地儲存數據信息,而當前我國大部分數據網絡的安全都會受到外界因素的侵犯,云儲存信息難免會出現丟失的問題,這時候就需要備份技術來防止網絡信息數據的丟失與泄露問題。
1.3完善網絡安全管理有利于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
只有在良好的網絡環境的影響下,當前網絡信息才能夠進一步的發展,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力度能夠營造出一種安全穩定的網絡環境,對此,當前從事該方面的人員會借助先進的技術管理工具來打造良好的網絡環境的目標。在2011年某網絡交流互動平臺中超過400萬的用戶賬號信息受到了侵害,此項網絡安全慘案的發生原因在于平臺系統對于用戶的安全管理方式缺乏嚴謹性,其用戶賬號管理方式未能及時的創新,導致用戶的賬號隱私受到侵犯,其中一些隱私信息還被用于交易買賣,使得網絡環境烏煙瘴氣。而后來,該企業部門完善了內部網絡安全管理的規章制度,將用戶原有的明文密碼進行了深度的清理,并采取了新的賬號管理,使用加密密碼的方式來進一步保護用戶的信息保密程度,最終改善了惡劣的網絡環境現象。
二、當前網絡信息安全問題的形成因素與表現
2.1整體網絡信息系統尚未完善
當前網絡信息的管理系統體系尚不成熟,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計算機網絡本身具備較強的開放性以及共享性,此類特性影響了網絡系統對信息傳輸安全的判斷。首先從網絡信息的開放性來看,大部分網絡信息都是以開放的姿態面向使用者,這就導致了網絡信息安全極其容易受到攻擊的現象,盡管在外界攻擊的情況下,網絡系統也必須以全開放的姿態投入使用,因此,當前網絡信息管理系統只能夠通過制定網絡信息保護措施來防止外界威脅因素的侵害。而從網絡系統的共享性來看,網絡系統自身并不具備對信息數據共享的辨別功能,公開的網絡信息系統具有很強的信息流通性,一些不法人員很容易通過小手段來獲取公共網絡信息系統中的數據資料,信息的安全性有待加強。
2.2網絡數據儲存防護系統的缺陷
網絡數據儲存的防護系統也是當前網絡安全管理值得注意的地方,作為當前主要的信息存儲工具,數據庫通過信息數據的共享來幫助人們存儲和輸送信息,而這一工具已經成為當前生活中必不可缺的事物,其防護系統的缺陷毫無疑問會對其工作運行產生較大影響。當前大部分的數據庫空間采用的都是基本的加密方式,此方式只能簡單地對使用者的身份進行審核,其本質缺乏保護信息數據安全的相關功能,當加密系統被破解之后,內部的信息與數據能夠直接被更改。總的來說,當前網絡信息數據的存儲防護系統尚未完善,信息的安全仍然存在一定的威脅。
2.3網絡安全管理病毒應對系統更新速度慢
網絡病毒可以說是威脅計算機信息安全的重要因素,其本身具有自我執行與自我復制的能力,在侵入計算機網絡之后,病毒會根據設定的執行命令潛伏在計算機系統之內,待到相應的觸發條件生成之后,病毒能夠以極快的復制速度侵入計算機信息網絡的每一部分,據統計,每年受病毒影響的網絡信息損耗非常之大。而當前面對計算機病毒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更新頻率較慢,從而導致病毒在網絡信息系統當中存在一定時間之后,才能得到解決,盡管當前應對病毒的有效程序軟件較多,但卻沒能得到合理的歸類,以至于現在網絡信息安全的病毒應對措施仍然以防火墻為主,病毒的查殺手段無法與病毒的出現頻率相同步,使得病毒危害對網絡安全系統產生了較大的危害。
2.4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缺乏適用性
由于當前國內的網絡安全管理體系尚未健全,以至于全國的網絡體系無法得到統一的管理,因此也會衍生出多種網絡安全保護操作系統。但當前大部分網民在網絡安全防范意識這方面的存在缺陷,使得盡管網絡安全操作系統具備強大的安全保護功能卻無用武之地,由于操作系統過于復雜,使用者缺乏對計算機網絡信息安全保護技術的認識,在安全隱患發生的時候也束手無策。總的來說,當前計算機網絡信息的保護系統操作要求性過高,其本身缺乏自動管理的能力,只有熟悉安全保護系統的使用者才能夠發揮出其最大的使用效果,這就暴露了當前計算機網絡操作系統缺乏適用性的表現。
三、以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計算機應用發展策略
3.1完善計算機網絡的訪問與控制技術
基于網絡安全技術管理,當前計算機網絡的訪問與控制技術需要得到加強與完善。計算機網絡的訪問控制技術能夠隔離不具有訪問權限的訪問者,其次便是能夠有效的過濾網絡中無效信息的傳輸,而通過此類保護管理能夠保障注冊用戶的權限不受侵害。而為了完善訪問與控制技術,目前可以從較為常見的受托者指派控制與用戶權限屏蔽控制入手,首先是加強受托者指派控制與訪問的實施力度,通過網絡信息目錄的安全控制來制定相應的訪問形式,而用戶權限的屏蔽控制則需要與網絡端口與節點的控制相結合,確保用戶權限登錄的準確性,以此來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
3.2提高網絡自我監測系統的性能
網絡安全管理中計算機的網絡自我監測系統是一項實用性較大的功能,當前我國網絡用戶比例巨大,但能熟練掌握網絡信息管理操作系統的人數比例相對較少,對此,為了加強另一部分網民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中的入侵檢測技術水平,從事相關行業的人員可以通過提高網絡自我監測系統的性能水平來實現計算機網絡安全的自我防護。在某一個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普查中,調查者抽取了1000名調查對象,并對他們的網絡安全管理能力進行了問卷調查與評估,如表1所示,從概率結果可以分析出,大部分網民并不熟練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系統的手動操作步驟,且對網絡自我監測系統的需求意愿較高。對此,計算機軟硬件與程序的開發者并需要不斷的完善當前網絡自我監測系統的性能,以此來滿足國內網絡使用者的需求,提高網絡環境的安全性。
3.3完善網絡防護系統的自我防護功能
網絡防護系統的自我防護功能表現在網絡系統的防火墻技術、加密技術以及反病毒技術,完善這一類計算機網絡功能能夠有效的隔絕大部分網絡信息安全隱患,而完善防護系統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是加強安全措施的層級,將專門針對用戶權限進行控制的OS管理措施以及針對網絡安全訪問的控制措施等進行結合,從而達到促進網絡信息管理措施安全性的目的。其次,為了加強網絡信息的反制技術的性能,相關人員需要在網絡信息系統中設置相應的病毒預防、檢測以及消除程序,通過自動化反制手段來消除網絡防護系統中的薄弱環節,以此來加強網絡信息安全管理的力度。
四、結束語
計算機的發展與應用需要建立在網絡信息安全管理技術完善的基礎之上,這就要求相關人員需要熟練掌握各種安全防護技術。在計算機今后的發展過程中,無論是對于政府還是個人,計算機網絡信息的安全管理會愈發重要。所以要對其安全技術管理不斷完善,從而全面地保障網絡信息的安全。
參考文獻
[1]金紅華.基于大數據計算機網絡安全與應對措施[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21(01):103-105.
[2]關云飛.如何有效提升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水平[J].信息與電腦(理論版),2020,32(05):212-214.
[3]袁偉偉.探析基于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的計算機應用[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9(05):156-157+160.
[4]寧靜雁.以網絡信息安全技術管理為基礎的計算機應用分析[J].船舶職業教育,2018,6(06):67-69.
作者:張東其 單位: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
- 上一篇:職業教育計算機應用人才培養策略
- 下一篇:計算機應用技術的智慧教學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