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策略綜述

時間:2022-06-04 04:54:00

導語: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策略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算機程序設計課程教學策略綜述

1.程序設計類課程的教學現狀

作為一門專業必修課程,程序設計類課程擔負著講授軟件編程技術和方法、培養軟件編程和設計能力的任務。目前程序設計類課程教學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軟件開發技術往往體系龐大復雜,在學習過程中容易失去信心。例如Java技術包含的技術規范極其龐大,而實際應用中使用的各種框架技術也非常多,學生需要付出的學習成本較高,學生感覺有很多技術需要學習,但真正需要開發一個實際應用系統時,又總是感覺能力上還遠遠不夠,致使他們逐漸失去信心[1]。

(2)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在程序設計類課程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用PPT講,學生在下面聽,導致教師成了主體。同時課程內容多,導致學生覺得程序設計程序非常枯燥,失去了學習的興趣。

(3)實踐教學中內容單一,學生缺乏項目經驗。目前程序設計類課程通常都是理論課時比上機課時多,上機課只是做一些基礎驗證性實驗,導致學生缺乏項目經驗。

(4)采用試卷形式考核。這種考核方式只能考核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和語法的熟練程度,而對于學生是否真正掌握程序設計的思想和利用計算機語言解決問題的能力的考核是遠遠不夠的。

2.采用任務激勵的教學方法

教師不是以講解為主,而是精心設計教學案例,有明確的教學目標,有可評判的能力訓練任務,有圍繞知識應用的訓練過程。教師帶領學生一起完成,要有積極的互動,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在學生學習遇到困難時,引導學生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學生學習不夠主動時,提出問題,啟發學生思考;在學生完成基本項目后,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進一步拓展職業能力。另外,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就業后,通常是小組為單位進行項目開發,因此學生在程序設計中,對問題的討論能力、對自己觀點的講解、團隊中的協作能力也是很重要的,所以可以適量增加討論課。如在配合面向對象程序設計章節教學時,要求學生首先預習,然后進行啟發式引導,讓學生回憶并回答下列問題:什么是對象、什么是類、什么是封裝、什么是繼承,并討論現實生活中的實例、在學生信息管理系統中的對象、類的應用等。并且根據要求,提前通知部分小組準備多媒體課件。采用小組的形式是希望他們能互相學習,共同提高,同時為今后協作學習打好基礎[2]。

3.上機實驗———增加綜合項目的設計

程序設計類課程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所以上機實驗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為了使學生對程序設計的概念有整體概念,教師可以在第一次上機時就為每個學生布置一個項目,然后每次上機課時讓學生根據理論課上講的內容完成本項目的相關部分,這樣所有的內容就全部為這個項目服務,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最后項目結束后還可以增加學生的成就感。

4.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程序設計類課程主要采用筆試的方法進行,主要考查概念,要求學生記憶的內容多,而忽略了學生的運用能力和綜合分析能力,這種考核形式容易造成低分高能和高能低分的現象。學生的學習能力、創新精神、實踐能力都是無法體現在考試結果上的。另外,還存在考核重結果輕過程的問題。通常最后的成績=平時成績+實踐環節+期末成績,在這里平時成績、實驗考試成績所占比例較小,所以學生的最終成績主要還是期末考試一錘定音[3]。為了能夠科學、合理地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學習效果、實踐能力、創新思維等多方面進行考核,要采用多種形式的考核方式。

(1)加強實踐環節的考核改革。將實驗課分成幾個階段進行考核,然后以幾個階段的平均分為實踐環節的總分數,實踐環節分數占最后成績的40%。在評定學生實驗成績的時候,設計的獨立性和正確性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設計有所創新或非常完善,就可以評定較高的分數。

(2)期末考試改革。在考試中采用程序設計的方式,分配給每個學生一個題目,每個題目都是不同的,學生根據題目從分析問題一直到代碼實現都獨立完成并完成實驗報告。期末成績采用答辯的方法進行,期末成績=平時成績+答辯成績+實驗報告成績+上機課成績。采用這種考核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學生利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4]。

5.結語

總之,程序設計類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在教學過程中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采用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科學的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努力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使得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質量不斷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