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量標準電腦系統管理

時間:2022-06-14 03:10:00

導語:計量標準電腦系統管理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計量標準電腦系統管理

1.計量標準

計量標準的全稱是計量標準器具。它主要是通過一定的方法來檢驗測定其他的計量標準以及計量器具。但是,它所測定的準確程度是小于計量基準的。它可以通過對一定量的單位以及一個或多個已知量進行定義、實現、保持、復現,以此來達到量值在測量器具之間的相互傳遞。計量標準在數據管理上起到了極其大的作用。

1.1計量標準的分類

關于計量標準的分類,可以按照不同的性質性能進行不同的分類。我們主要按照精密程度、組成結構、所適用的范圍、工作的性質以及工作的原理進行分類。①精密程度。按照計量標準的精密程度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基準與副基準。前者在特定的領域有著特定的權威,因為擁有著最高計量學的特點。②組成結構。按照組成結構進行分類可以分為單個標準器和集合標準器。前者的構成相對簡單,而后者則是通過各種相同的標準器進行一定的聯通組成的,相對單個標準器來說較為復雜。③所適用的范圍。按照適用范圍進行分類主要分為國際標準器、國家標準器以及參考標準器。國際標準器主要是指通得到國際有關方面的認可的定量標準器;國家標準器主要指的是經過國家的認可并且能夠在國內使用的標準器;而參考標準器是指只能在特定地點使用的具有最高計量學特點的標準器。④工作的性質。按照工作的性質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工作標準器、傳遞標準器、搬運式標準器。工作標準器主要是在日常工作中對測量器具進行相應的校準或檢定;傳遞標準器主要是作為中介物來使用,運作方法是將其他的計量標準或者測量器具與之進行一定的比較,以此來檢測;而搬運式標準器擁有著特殊的結構,可以提供運輸功能。⑤工作的原理。對計量標準按照其工作原理進行分類,主要可以分為實物標準以及自然標準。實物標準是通過物質的成分以及尺寸大小等來確定其量值的,而自然標準則是由物理標準來確定量值。需要說明的是,對上面的分類并不具有排他性。某種計量標準可以符合多項。

1.2計量標準的主要指標

計量標準的溯源性是其最重要的一項指標,因為它可以將計量標準與國際標準器以及國家標準器進行一定的比較與聯系,這一過程主要是通過連續的比較鏈來完成的。計量標準也有其他的一些不可或缺的指標,主要有精確度、穩定性、靈敏性、可靠性等。其實,計量標準在一定程度上是會出現誤差的,因此必須通過對計量標準進行相應的保持,使其計量學的特征穩定在一定的合理范圍之內。所以,對計量標準進行定期的校準以及小心的儲藏與使用是非常有必要的。

1.3電子計量的參量

電子計量擁有很多參量,在這些參量中,時間以及電流的單位是國際制標準的。除了這兩項外,其他的參量都是一些通過數學公式導出的單位。基本單位的復現需要運用國際標準器,即使是導出單位也一般使用國家標準器來進行復現。對于國家標準器的參量單位進行定義,一般是以該國的最高科學技術所達到的計量標準來評定。當然,在這個評定中難免會產生一些誤差,存在著一定的不確定性,而對此的證實通常是以各種報告相互對比,并以國際標準量進行對比來實現。然而有些國家的科學技術水平并不發達,因此通常引進其他國家的計量標準,并且進行一定規格的檢驗,以此來充當臨時的國家標準器。即使是在同一個國家中,各個地區所使用的測量器在精確度方面也是不盡相同的,所以其所需要的精確度的等級也是不相同的。隨著科學技術水平的迅速發展,電子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發展,因此測量器的更新速度也呈現一個上升的趨勢,然而計量標準卻維持了一定的穩定。在當前狀況下,使用新的技術,新的工藝開發發展擁有更高計量學特征的標準器是十分重要的。

2.管理系統的組成

我們所研究的基于計量標準的計算機管理系統主要是由它內部的兩個子系統所構成的。兩個子系統有著不同的任務和作用。其中一個子系統的主要任務是對標準使用單位的計量以及進行相應的數據采集和數據之間的相互傳遞。這一程序的設計遵守了國家的相關規定。而另一個子系統則是對行政管理的計量,其所需要的數據主要是通過第一個子系統提供的。當然,第二個子系統不是對第一個子系統所提供的數據全盤接收,而是對其有效數據進行優化選擇。對于這一做法的原因是管理部門只需要制定相應的考核計劃以及對其中數據的準確程度與完整程度進行一定的檢驗與審核。一般情況下,所審核的內容包含以下方面:相應器具的代碼正確與否、所使用的程序以及技術達標與否、相應的檢查人員所證項目的真實性以及檢查檢定的嚴格性等。相對于這些,管理部門對于計量標準的相應技術與制度并不是十分在意。

3.管理系統的優越性

在這一管理系統中,代碼的使用十分普遍。由于這一特征,使得系統在數據采集上大大提升了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減小了誤差。在我們實驗的過程中,充分地體現了這一管理系統的優越性。①運用了這一系統,大大的減輕了管理人員的負擔,因為他們不需要再反復的采集與確定數據,這樣一來,就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這一系統所能傳遞的信息十分廣泛,且快速準確。管理人員可以隨時了解指定范圍內的相應狀況與信息。在獲得信息得知狀況的前提下,相關的決策部門就可以對癥下藥。在進行對于相應的計量標準分布的確定時,就可以進行綜合布局,將一些原本分散的機構進行一定程度上的聯系與整合,形成一套發展的系統。這樣一來,就可以將集約化后所形成的優勢大大發揮出來。而且通過這一系統,對于一些新項目的檢定以及相應所需設備的調節都可以進行很好的優化。很大程度上減小了失誤,避免重復建設以及重復收費的發生。而且在經過檢定后合格的相關文件直接由系統自動打印,方便而精確。②對于計量標準器,應該進行定期的檢驗與維護。運用這一系統,很大程度是上提升過了計量標準器經受檢驗的程度。這樣一來,相關的計量人員就可以將指定區域內的計量標準器具以及其相應的一些數據進行有效的傳遞給相應的檢定機構,使整個過程的效率大大提高。檢定機構可以對所傳來的器具以及數據進行有計劃的檢定。在檢定完成之后,又可以將檢定的信息很輕松的反饋給管理部門。這樣一來,雙方的傳遞是閉環的,而且起到了相互監督的作用。這樣一來,就杜絕了一些不良現象的發生,比如信息傳遞時間超時或者傳遞位置不精確等。這一系統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精確性與可靠性。③在傳統的管理系統中,對于檢定員的鑒定標準存在漏洞,而且當系統部分或較為廣泛的進行升級之后,檢定員的技術水平與知識水平難以跟上。然而采取了基于計算機標準的管理系統,就可以有效的解決這一系列的問題。因為它可以為檢定人員的鑒定以及相應技術與知識的更新提供依據。而且這一系統還能更好的進行定期的維護。如果上級部門規定新的章程,運用這一系統,就可以有效的進行通知,而不是全方面的進行一次大調整。這很大程度上節約了時間與資本,效率提高一大截。相對于檢定人員來說,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規范的技術與相應的章程,提升自身能力。④運用這一系統,也很好的提升了考核的效率。不僅相應的考核人員的勞動強度減輕,而且所考核的質量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升,所謂一舉兩得。對于這一管理系統,相應的考核人員不需要再進行紛繁復雜的考核流程。例如,檢驗計量標準代碼的正確與否,檢驗計量標準的精確性以及穩定性與否等。這一系統為如何使用計量標準器提供了相應的技術指導,在對于維護計量標準器方面,也是做出很大的貢獻,因此,計量標準的考核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也提高了其準確性與可靠性。結論我們通過對基于計量標準的計算機管理系統的研究,了解這一系統怎樣在符合法制管理的要求下而進行運作,了解它的建立結構與運作過程,并評價其是否有序而高效。將計算機系統與計量標準的管理系統相結合,這樣一來,在基于計量標準的前提下,充分發揮計算機管理的高效性以及數據處理的高能性。

經過研究可知,這一系統具有很大的優越性。它大大的減輕了管理人員的負擔,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這一系統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管理的精確性與可靠性;它為檢定人員的鑒定以及相應技術與知識的更新提供依據,也節約了時間與資本,效率提高一大截。相對于檢定人員來說,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到規范的技術與相應的章程,提升自身能力;提升了考核的效率,考核人員的勞動強度減輕,計量標準的考核質量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也提高了其準確性與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