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論文寫作格式解讀
時間:2022-05-05 11:14:26
導語:公文論文寫作格式解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公文格式參考資料
(一) 公文格式還存在三方面的不統一
1.字體字號、每行字數不統一。黨的機關公文正文用17 磅仿宋體字, 每行26 個字; 行政機關公文正文用3號仿宋體字, 每行28個字。
2.主送機關不統一。黨的機關選用“意見”“決定” 文種行文時不標注主送機關, 行政機關選用這兩個文種行文時都標注主送機關。
3.公文生效標志中的三個格式要素標注不統一。黨的機關制發的有特定發文機關標志的普發性公文不用印, 只標注行文機關署名和成文日期; 行政機關制發的公文仍只標注成文日期并加蓋印章, 維持不署名的現狀。
(二) 公文格式要素標注不規范現象比較普遍
1.密級公文未標注公文份號, 有的雖有標注, 但用3 位阿拉伯數字標注, 且標注位置隨意。
2.密級公文的密級和保密期限標注不規范、不準確, 造成密級過高或過低, 保密期限標注為“有效期內” “前” “永久” “長期”“普密” 等; 有的公文保密期限中的數字用漢字小寫數字書寫。
3.公文的緩急時限標注不規范, 不急的公文卻標注了緊急程度, 并且未按規定位置標注;有的公文在標題中的文種前面加注緊急程度,如“緊急請示” “緊急報告” 等。
4.發文機關標志標注仍存在亂象, 常出現行文機關名稱后標注“任免通知” “情況通報”“值班通報” 等情況。
5.發文字號要素中的機關代字概括不準確、不莊重, 且字數太長; 年度大多使用“()” 或“[]” 括入, 發文順序號前“0” 占位, 且加“第” 字, 上行文發文字號標注位置錯亂。
6.有的上報的公文沒有標注簽發人, 有的雖標注了簽發人, 但標的不是該機關的主要負責人或經授權的機關其他負責人, 有的簽發人還標注了職務等。
7.公文標題三成分不全, 不少機關、單位認為發文機關標志中已有發文機關名稱, 為避免累贅, 公文標題中省略發文機關名稱; 把文種作為公文標題的現象相當普遍; 公文標題的字體字號使用不規范; 公文標題排列呈長方形或沙漏形等。
8.主送機關標注不規范。除黨政機關使用“意見” “決定” 文種行文主送機關標注不統一外, 還存在不按行文規則要求多頭主送、既送主送機關又主送機關負責人、主送機關書寫不規范等問題。
9.公文正文中的結構層次序數標注存在問題, 結構層次序數后的標點符號一律使用頓號,一頓到底, 如: “一、” “(一) 、” “1、”“(1)、”; 結構層次序數字體使用不規范; 同一篇公文中結構層次序數書寫不統一, 使用好幾種結構層次序數語, 如使用“首先” “其次”“再次”, 又使用“其一” “其二” “其三”, 再使用“第一” “第二” “第三” 等。
10.隨意增加公文格式要素, 當公文生效標志頁無正文時, 在該頁第一行標注“(此頁無正文)” 字樣。
11.附件說明中的附件名稱字數較多換行時頂格標注, 不與附件名稱的首字對齊; 附件名稱后使用標點符號“;” 或“。”; 有的轉文性公文的按語中已寫明報送、批轉、轉發的公文的附件名稱, 卻畫蛇添足再標注附件說明。
12.發文機關署名書寫不規范, 有的與發文機關標志不一致, 有的使用代稱; 有不少公文的成文日期至今仍使用漢字小寫數字書寫等。
13.附注標注的位置不規范, 不少行政機關公文將“公開屬性” 這一公文需要說明的事項標注在版記的上一行, 即原來標注公文主題詞的位置; 有的附注內容沒有用“()” 括起來;標注內容雜亂等。
14.抄送機關標注混亂, 未按黨政軍群團的順序或未按上級、平級、下級的層次標注; 尤其是國有或國有控股企業, 在抄送機關要素欄內隨意標注“內部領導” “打印、核對人”“印數” “聯系人” “存檔” 等內容。
15.頁碼標注不規范, 不少公文的頁碼仍然居中標注, 只有1 頁的公文不標注頁碼, 有的公文頁碼左右未標注四號一字線。
16.行政機關選用“決定” “意見” “通知”“通報” “請示” “批復” 等文種行文時大量使用信函特定格式, 甚至選用“命令” 文種行文時也使用信函特定格式, 形成一個文種兩種格式并存的局面, 加劇了公文格式的亂象。
17.有的轉發性公文出現轉發機關與被轉發機關兩個發文機關標志和兩個版記的情況。
對于論文的寫作,相信大家都知道要求是非常的嚴格的,不管是那個部分的撰寫都是有相關的規定的,廣義來說,凡屬論述科學技術內容的作品,都稱作科學著述,如原始論著(論文)、簡報、綜合報告、進展報告、文獻綜述、述評、專著、匯編、教科書和科普讀物等。但其中只有原始論著及其簡報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創造發明等知識產權的。其它的當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發展的、為特定應用目的和對象而撰寫的。下面僅就論文的撰寫談一些體會。在討論論文寫作時也不準備談有關稿件撰寫的各種規定及細則。我主要談的是論文寫作中容易發生的問題和經驗,是論文寫作道德和書寫內容的規范問題。
論文寫作格式要求
一、論文寫作的要求
下面按論文的結構順序依次敘述。
(一)論文——題目科學論文都有題目,不能“無題”。論文題目一般20字左右。題目大小應與內容符合,盡量不設副題,不用第1報、第2報之類。論文題目都用直敘口氣,不用驚嘆號或問號,也不能將科學論文題目寫成廣告語或新聞報道用語。
(二)論文——署名科學論文應該署真名和真實的工作單位。主要體現責任、成果歸屬并便于后人追蹤研究。嚴格意義上的論文作者是指對選題、論證、查閱文獻、方案設計、建立方法、實驗操作、整理資料、歸納總結、撰寫成文等全過程負責的人,應該是能解答論文的有關問題者。現在往往把參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應該以貢獻大小依次排列。論文署名應征得本人同意。學術指導人根據實際情況既可以列為論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謝。行政領導人一般不署名。
(三)論文——引言是論文引人入勝之言,很重要,要寫好。一段好的論文引言常能使讀者明白你這份工作的發展歷程和在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寫出論文立題依據、基礎、背景、研究目的。要復習必要的文獻、寫明問題的發展。文字要簡練。
(四)論文——材料和方法按規定如實寫出實驗對象、器材、動物和試劑及其規格,寫出實驗方法、指標、判斷標準等,寫出實驗設計、分組、統計方法等。這些按雜志對論文投稿規定辦即可。
(五)論文——實驗結果應高度歸納,精心分析,合乎邏輯地鋪述。應該去粗取精,去偽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圖而主觀取舍,更不能弄虛作假。只有在技術不熟練或儀器不穩定時期所得的數據、在技術故障或操作錯誤時所得的數據和不符合實驗條件時所得的數據才能廢棄不用。而且必須在發現問題當時就在原始記錄上注明原因,不能在總結處理時因不合常態而任意剔除。廢棄這類數據時應將在同樣條件下、同一時期的實驗數據一并廢棄,不能只廢棄不合己意者。
實驗結果的整理應緊扣主題,刪繁就簡,有些數據不一定適合于這一篇論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湊到一篇論文中。論文行文應盡量采用專業術語。能用表的不要用圖,可以不用圖表的最好不要用圖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難。文、表、圖互不重復。實驗中的偶然現象和意外變故等特殊情況應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隨意丟棄。
(六)論文——討論是論文中比較重要,也是比較難寫的一部分。應統觀全局,抓住主要的有爭議問題,從感性認識提高到理性認識進行論說。要對實驗結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復敘述實驗結果。應著重對國內外相關文獻中的結果與觀點作出討論,表明自己的觀點,尤其不應回避相對立的觀點。論文的討論中可以提出假設,提出本題的發展設想,但分寸應該恰當,不能寫成“科幻”或“暢想”。
(七)論文——結語或結論論文的結語應寫出明確可靠的結果,寫出確鑿的結論。論文的文字應簡潔,可逐條寫出。不要用“小結”之類含糊其辭的詞。
(八)論文——參考義獻這是論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問題較多的一部分。列出論文參考文獻的目的是讓讀者了解論文研究命題的來龍去脈,便于查找,同時也是尊重前人勞動,對自己的工作有準確的定位。因此這里既有技術問題,也有科學道德問題
一篇論文中幾乎自始至終都有需要引用參考文獻之處。如論文引言中應引上對本題最重要、最直接有關的文獻;在方法中應引上所采用或借鑒的方法;在結果中有時要引上與文獻對比的資料;在討論中更應引上與論文有關的各種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結果或觀點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獻;故意不引,自鳴創新;貶低別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輕,故作姿態的做法都是錯誤的。而這種現象現在在很多論文中還是時有所見的,這應該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獻、漏掉重要文獻、故意不引別人文獻或有意貶損別人工作等錯誤是比較明顯、容易發現的。有些做法則比較隱蔽,如將該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討論中。這就將原本是你論文的基礎或先導,放到和你論文平起平坐的位置。又如科研工作總是逐漸深人發展的,你的工作總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發展起來做成的。正確的寫法應是,某年某人對本題做出了什么結果,某年某人在這基礎上又做出了什么結果,現在我在他們基礎上完成了這一研究。這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表述絲毫無損于你的貢獻。有些論文作者卻不這樣表述,而是說,某年某人做過本題沒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過本題仍沒有做成,現在我做成了。這就不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這樣有時可以糊弄一些不明真相的外行人,但只需內行人一戳,紙老虎就破,結果弄巧成拙,喪失信譽。這種現象在現實生活中還是不少見的。
(九)論文——致謝論文的指導者、技術協助者、提供特殊試劑或器材者、經費資助者和提出過重要建議者都屬于致謝對象。論文致謝應該是真誠的、實在的,不要庸俗化。不要泛泛地致謝、不要只謝教授不謝旁人。寫論文致謝前應征得被致謝者的同意,不能拉大旗作虎皮。
(十)論文——摘要或提要:以200字左右簡要地概括論文全文。常放篇首。論文摘要需精心撰寫,有吸引力。要讓讀者看了論文摘要就像看到了論文的縮影,或者看了論文摘要就想繼續看論文的有關部分。此外,還應給出幾個關鍵詞,關鍵詞應寫出真正關鍵的學術詞匯,不要硬湊一般性用詞。
二、寫好論文的關鍵
(一)論文寫作——材料、觀點和文字
材料是寫好論文的基礎,觀點是論文的靈魂,文字是論文的外在表現。材料和觀點是論文的內容,文字是論文的形式。形式是表現內容的,內容要通過形式來表現。三者的完美結合是內容和形式的統一。
材料來源于實驗。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材料獲得的效率與質量。整篇論文是由若干工作單元組成的,每一工作單元又是由每次實驗材料積累起來的。因此要善待每天的實驗。每天工作時都要考慮到這一數據在將來論文中的可能位置,對每一張影像記錄都要認真收集保存。材料要真實可靠,數據要充足。有了異常,要及時分析處理,要保證所得結果可信,排除假象。一篇論文總要有新現象、新處理、新效果、新觀點。
觀點應明確,客觀辯證。不要、也不能回避不同觀點。從論文定題到結論,處處有觀點,所以觀點是論文的靈魂,是貫穿始終的。討論觀點時不要強詞奪理,不要自圓其說,力戒片面性、主觀性、隨意性。要和國內外文獻上的觀點相比較,也要和自己實驗室過去的觀點相比較。在比較中分析異同,提高認識。也不要怕觀點錯誤,不要怕改正錯誤。要百家爭鳴,通過爭鳴,認識真理。
論文的文字要自然流暢,“言而無文,行之不遠”。但也不要華麗雕琢,目的是“文以載道”。論文敘述要合乎邏輯,層次分明,樸素真實,分寸恰當。
(二)論文寫作——準備和動筆
論文寫得好壞,關鍵在于準備。會寫論文的人,一般總是三步過程。論文寫前深思熟慮,全局在胸;充分打好論文腹稿,提起筆來,一氣呵成;寫出論文初稿后,放一段時間,反復吟讀,千錘百煉。
不會寫論文的人相反。肚子里空洞洞,腦子里亂烘烘,筆頭上千斤重。他們拿起筆來就寫,寫幾下就停。寫寫停停,停停寫寫。忽兒找材料,忽兒查數據,忽兒補實驗。忽兒撕掉一頁,忽兒抄上幾句。忽兒哀聲嘆氣,搔頭摸耳,咬筆桿,踱方步。這兩種人的差別在于準備狀況的不同,這是很多初寫論文的人意識不到的。寫論文的良好準備應該有三個階段。
1.論文寫作——近期(寫時)準備
是指實驗結束后到著手寫作論文前一段時間的準備。應該收齊材料,處理好數據,制備好圖表,完成統計處理。然后打好論文腹稿,列出論文提綱,明確基本觀點和主要結論。與指導者和合作者討論,取得共識。深思熟慮后,一氣呵成。其中“打腹稿”是寫論文的關鍵階段。這時應將所有工作和數據通盤考慮,全局在胸。這就像戰斗打響前的運籌帷帽一樣,是作者腦力勞動最緊張的時刻。
2.論文寫作——中期(做時)準備
會寫論文的人不是做完實驗后才開始考慮寫論文的,而是在研究工作的全過程中都考慮著寫論文。論文“題目”和“引言”是論證時各種思考的凝煉。“材料和方法”是在找方法、建方法時形成的,寫論文時只要如實敘述就可以了。“實驗結果”是在實驗設計、實驗操作、階段歸納、資料整理等過程中不斷積累、整理而來的。“討論”是綜合平時的思考,同周圍人員經常討論商量,查閱和分析文獻等過程后最后歸納而成的,是將平時思考過的眾多問題集中幾個主要觀點以討論的形式表達出來。“結論”則只須將最終結果歸納一下就可以了。所以會寫論文的人,是在做研究的整個過程中不斷地自然形成著最后的論文。這整個過程就是論文的中期準備。可見,中期準備以論文題目之始為始,以題目之終為終。題目結束之日,也就是論文中期準備完成之時。
3.論文寫作——遠期(學時)準備
如果只是著力于做好論文近期準備和中期準備,往往還不能寫出上乘的論文,這就要看論文作者的遠期準備,也就是學習階段的基礎準備了。這種準備是指對研究動態的掌握,專業基礎的積累和邏輯思維、文字表達、分析綜合等各方面能力的總體水平。這決不是一朝一夕所能企及,而是終生積累訓練而就的。這就是為什么要強調“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爾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了。這些平時積累的功夫,決定著作者論文的寫作水平,而論文寫作水平又影響著論文的傳播。這種能力不是臨用時提得高的,而是要作者從年輕時就下苦功的。
(三)論文寫作——審稿與修改
一氣呵成寫好論文稿件后,是要反復修改、千錘百煉的。不僅自己應該反復錘煉,還應請有關人員提意見,最后還要通過編輯部請相關專家審閱。論文修改時凡是屬于寫作規格和篇幅方面的問題應按刊物規定的要求修改。作為論文作者,自己辛勤努力取得的實驗數據當然十分珍惜,總希望在論文中盡量表達。但論文審稿者旁觀者清,往往提出一些合并或刪除的意見。這時作者應該冷靜考慮,該列入論文的列入,不必列入的不要列入。寫論文只有“刪繁就簡三秋樹”,才能“領導標新”地開出“二月花”。
論文審稿者也常會對所論觀點提出意見。這是需要認真推敲決定是否采納修改的。論文作者畢竟對自己的工作己有過長期實踐和思考,逐漸形成了觀點。應該說這些觀點是有相當根據的。只要言之有理,述之有據,可以對審稿人的意見進行解釋,保留自己的觀點。但有時論文作者自己局處一隅,想法越來越鉆牛角尖。論文審稿人從更高的角度宏觀審視,一針見血地指出論文立論和觀點中的問題,這種情況也是有的。這時論文作者就應該認真思考意見的實質,調整思路,反復推敲,決定取舍。既不固執己見,也不曲意迎合。抱著探討真理的態度,相互交流,共同提高。
論文通過審稿,有些意見不大,稍事修改即可發表。有些要有較大的改動才能發表。有的論文甚至認為基本事實不可靠或基本觀點有誤而無法發表。論文作者應冷靜分析這些意見,妥善處理。一切都應堅持科學的、實事求是的態度。如果自己確認結果和觀點無誤,那么可以在論文退稿后改投他刊。同一時候是不能一稿二投的。
- 上一篇:古代文學論文--“女強男弱”現象讀解
- 下一篇:社會科學論文--高校思政課教學的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