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途徑

時間:2022-04-22 02:33:22

導語:農業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途徑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農業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途徑

1新形勢下農業科技期刊發展存在的問題

1.1紙質期刊發行量減少。農業科技期刊作為農業政策、農業知識傳播的載體,以其內容豐富、信息量大、攜帶方便、查閱便利等優勢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農業從業人員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4]。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對知識的獲取不再局限于紙質媒體,渠道呈多元化,如電腦、移動終端等;方式也多種多樣,包括網站、微博、微信公眾平臺、APP客戶端等等。另外,各企事業單位正大力提倡的無紙化辦公,逐步壓縮紙質期刊的訂閱數量。因此,紙質農業科技期刊的發行量越來越少。1.2復合型編輯人才缺乏。以往的農業科技期刊編輯要求有扎實的文字功底、較高的稿件審讀能力和較好的農業專業知識。大多數人通過定期參加期刊編輯校對方面的專業培訓來鞏固編輯一職。在傳統互聯網時代,絕大多數農業科技期刊順應時代要求,開辦了自己的期刊網站,采用了網上投稿系統,出版電子期刊,編輯可以通過簡單培訓掌握期刊網站的維護操作,緩解了互聯網帶來的沖擊。隨著新媒體技術的發展和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期刊對編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部分農業科技期刊的編輯已經掌握了網上自動化辦公,但是掌握新媒體技術,如視頻、音頻、軟文的制作和維護等專業技能方面的復合型人才還比較缺乏。有些期刊聘請一些專門從事新媒體策劃和運營的專業人士負責期刊微信公眾平臺的維護??蛇@類人員不具備農學、編輯學、文字校對等專業基礎。因此,新媒體運營的學術內容和質量還需要期刊編輯部自身把關。1.3稿件數量、質量下降。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了《關于加強基層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明確將改革基層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機制,對論文、科研等不再做硬性要求[5]。2018年5月,在兩院院士大會上提出:要通過改革,改變以靜態評價結果給人才貼上“永久牌”標簽的做法,改變片面將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這將給農業技術性科技期刊的發展帶來巨大的影響。一直以來,農業科技期刊是農業科技人員職稱評定的重要工具。隨著職稱制度改革的推行和深入,論文在職稱評定中的作用將被削弱,人們投稿積極性將會下降,一些形式相似的非核心農業科技期刊稿件來源會受到影響。

2新形勢下農業科技期刊發展途徑

2.1有效利用微信公眾平臺。隨著微信的普及,人們更傾向于利用碎片時間從手機或其他移動設備中獲取信息。目前,城鄉差距逐漸縮小,很大部分農民也開始使用微信,微信公眾平臺逐漸被人們關注。一些農業科技期刊為了加大宣傳和推廣力度,開通了微信公眾號,但是效果沒有達到預期。截至2016年底,我國僅有7.36%的農業類核心期刊開通了微信公眾平臺,并且日常維護和推送效率偏低,僅為0.01~5條/月,大部分成為僵尸公眾號[6]。如何把紙質期刊和新媒體媒介充分結合起來,有效利用微信公眾平臺是大部分農業科技期刊需要深思的問題。首先,要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公眾號類型。如果編輯部規模小,網站和期刊采編系統不完善,可選擇訂閱號;反之,可選擇服務號。其次,優化欄目設置。由于讀者大都利用碎片時間閱讀微信信息,因此,農業科技期刊在微信公眾平臺欄目設置時也要考慮這個特點,做到少而精??梢詫ψx者最關注的欄目進行調研,在此基礎上設置重點欄目,區分深閱讀信息和淺閱讀信息,并對重點信息摘要進行推送,方便讀者淺閱讀。同時,結合多媒體技術,如圖片、視頻、軟文等增加信息可視性,吸引讀者。一般而言,最好每1~2d推送1次信息,每次推送量以5條左右為宜,在用戶有時間閱讀的時間段內推送,如午休11:00―14:00、下班時間18:00―20:00[7]。第三,有效利用微信支付功能?,F在人們的支付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微信支付已深入人心。而期刊版面費大都仍采用郵局匯款或者銀行轉賬的方式,已與時代脫節。如果能在符合各單位財務規定的基礎上增加版面費微信支付,既能大大方便作者,吸引更多的關注,促進微信公眾號的發展,又可以減少編輯部由于查閱到款情況而帶來的繁瑣工作,增加辦事效率。2.2培養專業人才,構建運維團隊。2014年,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上對新媒體發表了重要講話,他認為,傳統媒體應該適應時展,特別是互聯網環境下,傳統媒體應該改革創新,改變以往的思維模式,利用新媒體技術提升自身質量[8]。這就要求農業科技期刊的編輯要全面提升編輯和策劃能力,向復合型人才方向發展。從現有編輯隊伍中抽調人員,專職負責微信平臺的運維,包括問卷調研、信息內容整合與、稿件查詢版塊的更新以及其他動態信息等工作,保障公眾號的關注度,提升期刊影響力。2.3注重基層作者的培養。職稱評聘制度的改革勢必導致農業科技期刊稿件數量的下降。因此,尋找穩定的優質作者資源是農業科技期刊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鶎愚r業科技工作者長期從事農業科技推廣工作,經常與農民打交道,深入一線農村,他們深知基層農戶有哪些農業科技方面的需求。因此,要重視和培養這些來自基層的作者。期刊編輯在工作中要“重內容、輕形式”,對來稿的格式、文字表達方面的要求可以適當放寬,重點放在內容的實用性上。另外,還可以根據讀者的需求,向優質的基層作者約稿,解答讀者的疑問,有針對性的編撰期刊內容,同時將可讀性強的稿件或者解答在微信公眾平臺上進行推送,附加圖片和視頻,增加關注度,提高基層作者的投稿積極性。

總之,面對新事物、新制度的挑戰,農業科技期刊要積極應對,盡快完成紙媒、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等多種媒體的有機融合,取長補短,找到適合自身發展的運營模式,開拓創新,提高期刊市場競爭力,保障農業科技期刊的穩定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