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責任制改革完善研究

時間:2022-09-10 09:04:51

導語:司法責任制改革完善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司法責任制改革完善研究

在新一輪司法改革中,司法責任制作為改革工作的“牛鼻子”,具有一定的基礎性地位。2013年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提出,“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十八屆四中全會又提出:完善主任檢察官、主辦偵查員辦案責任制,落實誰辦案誰負責,實行辦案質量終身負責制和錯案責任倒查問責制。2013年最高人民檢察院印發了《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試點方案》,就建立以主任檢察官制度為主要內容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改革試點工作做出具體部署。2015年9月,最高人民檢察院了《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詳細規定了如何完善檢察院系統內部司法責任制。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是為了保證檢察官能夠獨立行使檢察權而確立的保障機制和監督機制。在司法實踐中,無論是英美法系還是大陸法系,在具體辦案中都賦予檢察官獨立的司法人格,確保檢察權的獨立行使,以此來維護檢察權的運行。司法責任制的建立是當前司法改革的落腳點,也是當前檢察改革的重中之重。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是這一系列問題的出發點。

一、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存在的問題

(一)層層審批責任不清。我國的檢察體制是上級檢察院領導下級檢察院。檢察機關實行的審批制度是檢察人員承辦相關案件,經過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后,[1]最后案件的決定權收歸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這種審批又叫作三級審批制。在司法實踐中,會存在一些重大、疑難、復雜、涉及面廣的案件,那么此時三級審批就又會演變成多層審批。設定層級審批制的最初目的是為了確保案件的審理能夠實現最大化的公正和質量的提升。同時,檢察權的行使也能夠得到最大化的監督。在實際的檢察院辦案過程中,擁有審批權的部門負責人、分管案件的檢察長和檢察委員會,他們行使的案件審批只是紙質文件的審批,很少能夠全程參與案件的審理過程,雖然在一定層面上體現了對案件的嚴謹態度,但實際上影響了司法效率的提高。層級審批制有濃厚的行政色彩,阻礙著高效率的實現,使定審分離的局面在我國檢察機關中長期存在,這使得承辦案件的檢察官沒有真正的自主權,從而導致檢察權不能獨立運行。(二)檢察官辦案主體地位。落實得不夠徹底《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規定:“以人民檢察院的名義制發的法律文書,由檢察長(分管副檢察長)簽發。”可見,簽發法律文書的權力并沒有真正落實給具體的辦案檢察官。在檢察機關具體操辦某一項案件的司法實踐中,從現狀來看,文件大多數都是以人民檢察院的名義制發的,從批準逮捕決定書、起訴書、抗訴書、檢察建議書等這些能夠體現定案權的法律文書上就能知悉,辦案權的實際擁有者不是具體的辦案偵查人員,雖然他們負責辦理具體的案件,有一定的辦案權,但是沒有實際的權力去簽發法律文書,那么在這樣的情形之下定案權就不再是一個完完整整的定案權。在《關于完善人民檢察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中還有這樣的規定:“對于檢察官在職權范圍內作出決定的事項,檢察長(副檢察長)不因簽發法律文書承擔司法責任。”這樣的規定其實也就暗含了檢察官在具體偵辦案件過程中所產生的司法責任由具體辦案的檢察官來承擔。這很容易造成司法責任制下權力與責任關系的不對等。做一個簡單的對比,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完善人民法院司法責任制的若干意見》規定:“獨任法官審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書,由獨任法官直接簽署;合議庭審理案件形成的裁判文書,由承辦法官、合議庭其他成員、審判長依次簽署。審判組織的法官依次簽署完畢后,裁判文書即可印發。除審判委員會討論決定的案件以外,院長、副院長、庭長對其未直接參加審理案件的裁判文書不再進行審核簽發。”這種“讓審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負責”的要求顯然更加到位。為保證司法責任制的良性運轉,只有對司法責任真正地進行界定,才能讓辦案檢察官對自己辦理的案件承擔終身辦案責任,才能從根本上實現司法公正。

二、域外關于司法責任制的規定

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對于如何認定辦案檢察官的司法責任的相關問題均做了較為詳盡的規定。域外關于司法責任制的規定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征:其一,不管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以日本為代表的大陸法系國家,辦案檢察官在針對具體案件行使檢察權的時候,所行使的是享有一定獨立性質的辦案職權,是獨立的辦案主體。在針對具體案件時,會形成以檢察官為核心的辦案組織。檢察官作為辦案的主要負責人,成為一個獨立于整個司法系統的存在,檢察院的其他人員只是一個輔助的存在,并不是辦案的主體,他們只負責相關的行政事務及其他與案件無太大關系的事務。英美法系國家中,以英國為例,除了皇家檢控署的檢察長獨立工作,對于檢控署的其他檢察官還配備相關的案件辦理人,幫助檢察官做好起訴的準備,在其他方面也會為具有獨立權的辦案檢察官提供方便。[2]在德國和日本,具有獨立性的主體———辦案檢察官,配備有一整套具有司法輔助性質的檢察人員。這些輔助人員在檢察官的帶領下工作,服從檢察官的調配,這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檢察官辦案的后顧之憂。這樣檢察官才能真正獨立,而不受其他方面比如人員、物質的制約。檢察機關的辦案人員是檢察機關的最基礎的單個辦案存在,在某種程度上,對其責任的要求也相應提高,具體的案件交給具體的辦案檢察官,后續產生的不良后果均有跡可尋。其二,普遍盛行“檢察一體制”的大陸法系國家和地區,為了加強上級檢察官對下級檢察官的監督,把決定權收歸上級檢察官;英美法系國家卻視檢察官為行政官,也就不存在檢察一體的原則。[3]大陸法系中的“檢察一體制”是有所限制的。在具體辦案的過程中,上級檢察官有指揮監督下級檢察官的權力,但是為了確保辦案檢察官的相對獨立性,對這種指揮監督權進行了限制。例如,法國規定:上級檢察官針對具體案件對下級檢察官相關指令的時候,指令必須以書面體現,還要歸存入檔。在對具體案件的定性上,對上級檢察官也加以嚴格限制,上級檢察官只能對具體案件發表簡單的意見,而沒有決定權。[4]在日本也有類似規定:檢察長及上級檢察官指揮監督權的行使主要是通過審查及勸告等方式,這就賦予檢察官一定的獨立辦案權,檢察官在其行使職權的范圍內,有絕對的權力拒絕檢察長和部門負責人的隨意干預。德國對“檢察一體制”的限制主要體現在設置主任檢察官制度。主任檢察官制度是指在辦理案件中主任檢察官雖然受到檢察長的監督和制約,甚至在某些特殊情形下檢察長可以將主任檢察官的職務進行移轉(職務轉移權的行使),但是檢察長必須采取書面形式且要受到較大的限制。[5]具體案件的檢察官有權拒絕執行檢察長的不當干預,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檢察官在辦案上的獨立性,同時對于辦案檢察官的司法責任承擔也有較大的助益。其三,檢察官的豁免權與司法責任共存,相關的配套機制較健全。為了保障檢察官依法獨立、公正地履行辦案職責,許多國家和地區都在司法責任制的基礎上明確了相應的辦案豁免權。在日本,檢察官以自己的名義去辦理案件并承擔全部責任,如果檢察官違反上級檢察官的指揮,從事偵查或做出其他處理,也不能認為是違犯法律,其實這也是一定意義上的豁免。但是如果檢察官遵循指令,放棄自己的主張,去處理檢察事務,那么他也不能因此而免除責任。

三、如何完善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建議

(一)規范層級審批制的責任范圍及監督機制。檢察官辦案責任制的完善,首先應當特別突出辦案檢察官的司法主體地位,真正實現檢察官辦案決定權的獨立。這樣做的目的也是為了能夠提高辦案效率、強化辦案責任。雖然檢察官的獨立辦案權如上文所述會受到審批制的阻礙,但是我們不能從根本上否定審批制存在的意義。因此,就需要限制審批制中對責任制的干預因素,界定審批制的行使范圍及審批該如何行使。要真正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就需要保證檢察官獨立的地位,使其在業務職權范圍內對自己辦理的案件有獨立決定權。但是,《人民檢察院刑事訴訟規則》第四條規定:“人民檢察院辦理刑事案件,由檢察人員承辦,辦案部門負責人審核,檢察長或者檢察委員會決定。”要完善司法責任制,就應當及時解決此項矛盾,通過檢察長具體授權,使檢察官可以獨立行使檢察權,自行處理案件。檢察官行使檢察權時,對檢察長及檢察委員會的介入要及時進行書面記錄,一方面有利于監督,另一方面有利于責任追究。(二)建立科學合理的辦案檢察官遴選及考核機制。檢察官辦案責任制作為司法責任改革的重中之重,其遴選、考核機制必須有嚴格要求,以期保證辦案質量、實現社會的公平正義。建立科學合理的遴選及考核機制勢在必行,應從以下方面著手實施:一是人員的配置。在具體辦理案件的時候,檢察院應當根據辦案需要確定辦案檢察官的員額,綜合考量業務性質、案件數量等因素,合理配置辦案檢察官成員數量。二是選拔范圍要適當,確保選拔程序公開有效。可以在檢察系統內部進行公開遴選,并適當擴大選拔范圍,選拔真正有能力的優秀檢察人才。三是綜合考量檢察官辦案能力。檢察官不僅要具有豐富的司法實踐經驗,還需要具有對案件做出獨立、準確判斷的能力,因而理論知識、實踐經驗都必須豐富。此外,相應的考核機制也必須有效地建立起來,這樣辦案檢察官的檢察職權才能合理、有效地行使。(三)完善司法人員的豁免權。在司法實踐中,應當根據不同的情況對司法人員進行處理:如果構成犯罪,就應當追究刑事責任;如果是過失導致的錯案,就不能全部追究責任。檢察工作并不是單一的流水線工作,有很多復雜的因素在里面,有的案情十分復雜,即便是高素質的檢察官,也很難保證案件百分百正確。因此,應當給予檢察人員一定的豁免權。在司法責任制的大框架之下只有完善司法人員的豁免權,給檢察官一定的保護,他們才會積極履行自己的職責。司法豁免權要求檢察官依法履職的,應當免予追究責任,明確檢察官執法過錯追責的情形、條件、程序、責任的形式,確保案件質量。[6]把錯案的責任追究制真正落實,并設置可操作的配套法定程序。除非嚴重違反辦案規定或因嚴重過失造成錯案,檢察官身份不被隨意解除或任意變更。[6]辦案檢察官的豁免權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輕檢察官的辦案壓力,保證司法的獨立性和辦案質量的提升。(四)建立配套的履職保障機制。誰辦案誰決定,誰決定誰負責,這是對檢察權獨立性及責任追究的明確。辦案質量終身追究機制對于辦案檢察官來說是一種責任,如果未能匹配相應的權利保障機制,就不利于辦案檢察官獨立行使檢察權。檢察權的獨立就意味著責任的歸屬,在具體的辦案過程中,如果存在畏難情緒,辦案檢察官就又會向行政審批靠攏,那么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就難以實現,司法責任制的改革也就不復存在的價值。為了落實檢察官辦案責任制,就必須建立一套完整的履職保障機制,如物質待遇、責任減免情節的規定,以及任職保障,以此提高檢察官辦案積極性,真正有效落實司法責任制。

作者:徐中華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