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責任司法調查及對策
時間:2022-09-10 08:51:23
導語:民事責任司法調查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校體育學科是構成素質教育體系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也是大學生全面成長的關鍵。但近年來,校園體育傷害事故頻發,危害學生健康,這一問題也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結合大學生校園傷害案件的情況,對高校體育傷害歸責問題進行調查,從而根據調查結果,明確高校體育傷害產生的主要原因,針對性的提出預防對策,為高校體育持續發揮效用和價值奠定堅實基礎。
隨著校園傷害事件的頻發,使得高校體育傷害問題被提上一個新的高度。其中典型的高校傷害案例包括:2009年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一大學生參加游泳考試時溺亡;2010年陜西科技大學一大學生游泳課溺亡;2012年西安交通大學城市學院一名大二學生在體育課上突然暈厥,醫院搶救無效后不治身亡[1]。從相關的案件調查中可以發現,一旦在高校體育課堂上出現傷害事故,則歸責問題也就由此出現。基于民事責任司法視角對高校體育傷害規則問題的調查發現,由于此類案件頻發,學校的管理以及正常教學秩序受到嚴重影響,需要從民法視角找到一個突破點,妥善處理,并做到對于學生的全方位保護。但從本次結合多資料的調查顯示,一旦出現高校體育傷害事故,司法實踐中受害一方會主張醫療費、殘疾生活補助費等損害賠償金額數額巨大,超過上百萬的案例并不在少數,一旦責任認定學校方負有主要責任,則會造成教育經費方面出現巨大的損耗。在國外的一項調查數據中發現,校園體育傷害事故占據整個校園傷害事故的30%~40%之間,這一大比例也證明了校園體育傷害事故的頻發性和不可避免性。學校作為體育教學的組織者,應該根據自身在事故產生之后的過錯程度負有相應的責任,根據具體的成因去判斷過錯和責任大小。在這種情況下,校方為了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的產生,一定程度上會出現壓縮體育課和抑制體育課的問題,導致體育課的時效性發揮受到影響,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2]。從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產生特點來看,其主要表現為主體的特殊性、空間的特殊性、法律關系的特殊性以及責任承擔的特殊性四個層面。并且在原因的剖析當中,涉及到的各項因素當中包括教師的訓練方法不當、學校設置安全性較差、第三責任人、受害人過錯、學生特殊體質以及純粹意外事故等等。這些不同的誘因,也使得當前高校體育傷害規則問題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特點。下面進行詳細的體育傷害歸責研究。其一,對于學校的責任歸責。在進行體育傷害歸責問題分析之前,需要明確受害者是否成年,區分學校對于物的安全管理和對于人的安全保障義務,以此來判定學校是否存在過錯。一旦判定學校存在過錯,還需要依據過錯的程度對于原因力的大小進行判定,具體分析所應該承擔的責任。其二,受害人一方的責任歸責。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產生,受害人主要是指高校學生。這就需要結合學生的個人體質情況以及過錯程度進行判定,并考慮到體育運動的高風險性,受害人所需要承擔的責任。其三,關于校外第三方侵權責任歸責。如果校外第三方存在侵權行為,從而造成高校大學生的人身損害,應該由侵權行為人承擔侵權責任,學校如果未做好學生管理工作則需要承擔相應的補充責任[3]。
2民事責任司法視角下高校體育傷害的預防對策
2.1建立全方位的體育教育體系。基于民事責任司法視角下對高校體育傷害歸責展開研究,根本目的是做好責任的認定和劃分。而建立全方位的體育教育體系,則能夠將高校體育傷害事故最小化,避免傷害事故的產生,防患于未然。一方面,高校體育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在進行體育教學之前,應該對學生的身體情況做好調查,全面掌握學生的身體情況,避免進行體育活動中出現運動傷害問題。并適當地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自覺、主動地參與到體育鍛煉當中,從而調節好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雙重內容;另一方面,從教職工的角度出發。作為體育教學的引導者,體育教師應該樹立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充分理解安全知識和法律常識,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做好相應的措施,并在整個過程中密切觀察學生的運動情況,避免過度疲勞問題的出現,需要營造良好的校園環境[4]。2.2構建立體化的分層責任體系。構建立體化的分層責任體系,能夠保證對高校體育傷害問題的有效預防,避免責任劃分不明確。其一,校內形成安全治理工作機構。將預防的基本原則全面貫徹與落實到安全管理體系當中,讓學校領導、職能部門、院系、輔導員等多層級簽訂責任書,明確分工,一旦在高校體育課堂出現傷害事故,則需要做好責任認定工作,找準源頭;其二,強化安全工作通報制度。高校作為學生生活和學習的主要場所,應該依據工作的開展情況進行問題上報,充分意識到體育安全問題的重要性,對于安全責任體系有一個相對明確的認知,在開展高校體育教學中以安全為核心,既能夠達到教學要求和目標,也能夠保證安全,避免影響學生成長的因素出現,防微杜漸。2.3完善體育教學基本硬件設施。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預防,需要高校基礎“軟硬件”設施的支撐,從而在根本上杜絕傷害事故的發生,而硬件層面是高校體育開展學生直接接觸的內容,在硬件方面需要做好完善。一方面,做好硬件設施的維護和檢查。有關部分應該加強對于現有體育各項基礎設施的檢查與維護工作,避免由于體育設施的故障而出現運動損傷,并且檢查過程要保證事無巨細,隨時發現、隨時解決。而針對一些老化設備,則需要及時的修復處理,以此來保證基礎體育硬件設施的安全性;另一方面,高校應該加強設備的投入。硬件設施的投入情況需要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做好調整,確保硬件設備能夠符合高校學生的體育運動要求,以科學化的比例為前提,并可以充分借助智能監控系統和自動報警系統,來做到安全預防[5]。2.4探索高校體育保險賠償機制。對于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產生所出現的賠償問題,可以適當地探索和引入高校體育保險賠償機制,從而發揮出保險的作用,分擔危險、補償損失,這里提到的體育保險主要指的是“人身傷害事故”和“責任事故”,主要險種包括意外傷殘保險、責任保險以及場館場地保險等等,并且要針對高校傷害事故的實際情況確保保險的種類,鼓勵學校、家長以及學生主體積極投保。以這樣的方式,來最大限度減少體育傷害事故產生之后的賠償壓力,合理劃分賠償責任,為高校體育持續發揮效用提供堅實保障。
參考文獻
[1]王立國,王美紅.高校體育傷害事故侵權糾紛解決機制研究[J].南京體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2):91-95.
[2]孫煒,李紅.網絡時代高校體育意外傷害事故的現狀調查與預防機制研究[J].教育學術月刊,2015(12):75-80.
[3]張宇,王一晨.淺談高校體育教學傷害事故歸責與預防對策[J].當代體育科技,2015(9):125-126.
[4]莊靜,雷鳴,王鐘音.高校體育傷害事故預防機制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29):143,145.
[5]焦義培.高校體育傷害事故的責任認定及處理和預防機制構建[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16(2):106-108,149.
作者:張濤 單位: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高校腐敗治理機制完善研究
- 下一篇:犯罪動機與尋釁滋事罪司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