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藝術平面設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4 09:44:00

導語:職業藝術平面設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職業藝術平面設計管理論文

人類為了記錄自己的思想、活動、成就,開始是利用一些不成熟的圖畫作為手段,但是這些圖畫對于思想的表達能力非常有限、特別是對比較抽象的思維記錄,幾乎是無能為力,因此,人類創造了文字,自從有文字,就有了文字的不同體現,有文字編排的體現,有加強文字說明能力的插圖等等,這個就是平面設計的開始,所以,平面設計其實是從人類開始利用文字記錄自己的思想的時候就開始的一個活動,貫穿了人類文明史的整個過程。

現代的平面設計是從19世紀開始發展起來的,主要的刺激因素是現代機械化的印刷技術發展,新的印刷技術給設計家開辟了一個嶄新的天地,提出了嶄新的設計要求,從而促進了設計的發展;設計的發展需要設計教育的支持。藝術設計教育可以追溯至德國的包豪斯學校,包豪斯學校于1919年成立于德國,是一所現代實用藝術設計學校。而我國的藝術平面設計教育起步更晚,直至1998年,國家教育部才正式定名為藝術設計專業學科,而且僅僅在藝術院校和傳統大學得以變革發展,至于在高等職業技術院校中的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更是短暫。在這樣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缺乏科學的體系難以適應時代的發展。畢業生難以適應社會及企業的需求?,F代的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仍受到傳統的教學機制與教學觀念制約,仍過于強調學生專業技術的培養及技能的訓練,使學生閉門造車,沉溺于專業技巧的借鑒中,從而使學生缺乏實際的應用能力。

時至今日,信息時代、實際時代、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應走校企合作的二元制道路,只有這樣,中國的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才能掀開嶄新的一頁。

傳統的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模式是忽視學生平時的實踐經驗,把學生關在課堂訓練,直到畢業在即的最后一個月,才讓學生走到社會進行短期的實習,在這種實習的過程中,發現學生根本不適應社會和企業的現狀需求了,原因是長期處在封閉的訓練中,不了解社會,企業的發展狀況,不能及時根據社會企業需要而進行調整自己的知識結構。而在國外就非常注重解決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更有獨到的一面,把校企合作罷在首要位置;合作方式主要有專題講座課的教學形式和企業實習。所謂專題講座課的教學形式,是由企業提出個案要求,由專業教師提出設計思路,學生以幾人一組的形式就此提出講解與分析,然后向企業方和專業教師闡述,最后由三方共同商量確定個案專題設計及結題方案。由此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分析解決能力、交際能力及表達能力。同時使學時能及時掌握社會、企業所需的設計潮流動態。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更是注重企業實習,學生到企業實習是實踐教學的主要體現之一。學生到了企業、可以了解到企業工作環境、藝術生產基本技能,參與企業的設計開發的工作,從而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這樣,學生到了畢業后就不至于不適應企業現狀而被淘汰,德國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體系是值得我國起步較晚的高等職業藝術設計教育借鑒的。

藝術平面設計是一門實用性學科,藝術平面設計教育培養的學生應該是有實際應用能力,而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不是由學生自己來評定,也不是由教師來評定,而是由社會、企業、客戶來評定。如果學生畢業后到了企業工作而不能給企業解決問題、不能給企業帶來利潤,那么企業將認為該學生缺乏實際應用能力,不適合現狀發展需要。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不斷的深入,市場竟爭日趨全球化、企業也處在立體化的竟爭狀態。企業對藝術設計人才的需求也會更高。常有這樣一種現象,在人才市場招聘會上,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標出應聘該職位的人員需有2至3年實際工作經驗,這說明企業對剛走出校園的畢業生缺少實際應用能力的信任感。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更應該清醒的認識和調整自己的辦學體系,與企業合作,聯系培養出適應時展的人才。

我國尚處于發展中階段,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也剛剛起步,我們應該根據實際情況,腳踏實地探索出適合自己發展的教育體系,萬萬不可照搬國外的教育體系。我想,國內的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走與企業合作的道路應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一、學校應與企業建立長期合作伙伴,把企業作為第二個學習場所。學生在入學時,首先到企業去,了解企業的環境,了解企業現在及將來所需要的專業技能,這樣,學生就可以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

二、學生到了二年級,應該經常參與企業提出個案的設計,點評。這樣可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保持學生與社會、企業的接觸,得到合理的信息,確定學習方向。

三、學生到畢業那年,校方和企業方應該要求學生以一個準設計師的身份參與企業的設計開發工作,鍛煉學生的獨立工作能力和社會能力。

學生只有不斷的接觸社會、企業、客戶,才能增強自己的創新意識,包括新材料、新技術的運用,以適應不斷變化的設計潮流,提高自己的應用能力。學校、社會、企業有義務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環境,以推動中國高等職業藝術平面設計教育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