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產品創新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20 11:18:25
導語:地域文化產品創新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嘉興工業產品發展面臨的問題的基礎上,從嘉興文化元素的提煉、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運用、南湖紅色文化的運用三個方面提出了結合嘉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創新設計的方法。有利于突出地方特色,形成產品的差異化,發展地方產業。同時擴展嘉興地域文化影響力,提升嘉興整體形象。
關鍵詞:嘉興;地域文化;產品創新設計
產品創新設計是企業改善或創造新產品,進一步滿足顧客需求或開辟新市場的基本行為。在當今用戶審美觀提升、文化消費加強的背景下,企業急需進行產品自主研發,提升產品品質。浙江嘉興地處長三角地區,歷史悠久,地方產業發展迅速。結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創新設計,是企業獲得持續競爭力的有效方法,也是對地方特色文化的再生設計。
一、嘉興地域工業產品發展面臨的問題
塊狀經濟是富有嘉興特色的區域經濟形態,如嘉善木業及實木家具、平湖的童車箱包、王店櫥柜及吊頂、海寧的出口沙發等……這些塊狀明顯的產業,曾給嘉興創造大量的財富,但也是目前嘉興發展的難題與挑戰。嘉興的主導產業以傳統制造業為主,經濟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在面臨成本上升、產品同質化的形勢下,產業競爭力逐漸下降。那么,怎樣獲得產業的持續競爭力呢?設計驅動創新必不可少。為了企業的未來發展,主動進行產品設計創新,逐漸在企業中消除OEM模式(代工生產),因材制用、因技施藝、工更精、價也宜、型亦新。另外,由于企業缺少自主研發,導致產品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所以大力倡導自主研發,進行產品創新設計是增強產業競爭力的有效辦法。
二、為什么要結合嘉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設計創新
結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創新,是產品創新設計方法之一,也是目前提倡的本土化設計創新方法。地域文化體現的是一個地域獨特的內涵和形象。嘉興是江南水鄉之一,其擁有獨特的馬家浜文化,徐志摩、豐子愷等文化名人,西塘、烏鎮等知名古鎮……這些數不勝數的地域文化有待挖掘、提煉,在現代設計中進行吸收并創新。將地域文化融于現代設計中,使設計更具鮮明的獨特性。同時也可以擴大地域文化影響力,對地域文化起一個保護和宣傳的作用[1]。隨著大眾審美觀的提升,人們愈來愈不滿意千篇一律的風格,期望看到具有鮮明地方特色、民族特色的產品。傳承和發展地域文化,讓產品設計演繹出精彩的本土特色。所以結合嘉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設計創新,將現代技術元素與社會文化元素結合形成創新性產品的解決方案,突出民族特點,突出嘉興地方特色,形成產品的差異化,從而發展地方產業。
三、怎樣結合嘉興地域文化進行產品創新設計
嘉興的歷史長達七千年,這里也是中國南方文明的發源地之一,被譽為絲綢之府、魚米之鄉。所以挖掘嘉興地域文化特色,進行產品設計創新,實現產品品質升級指日可待。(一)對嘉興地域傳統文化的搜集和整理。嘉興地域文化鮮明、豐富,從物質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進行細分:1.物質文化。江南粉墻黛瓦古建筑(西塘古民居、烏鎮水閣等)、貫穿嘉興市區的京杭大運河、海寧潮、時令傳統節日(鳳橋桃花節、桐鄉菊花節、平湖西瓜節)、特產(南湖菱、粽子、杭白菊、西塘八蒸糕等……)等。2.非物質文化。吳越文化、紅船文化、嘉興灶畫藝術、蠶桑絲織、藍印花布民間藝術、名人文化(沈鈞儒、矛盾、豐子愷、徐志摩、金庸等)、城市旅游品牌(煙雨南湖、船游嘉興)等。(二)對嘉興地域文化提煉、思考并應用于產品設計開發。1.文化元素的提煉對嘉興地域文化元素進行深入細致的分析,包括文化的意義與文化的形式,從中獲取文化的特征,包括形態、色彩、材質等,并將其融入具體的產品設計,由此展開新產品的設計研發。(1)從地名入手嘉興又被稱為“禾城”。浙江省第十四屆運動會吉祥物的整體形象,(如圖1)所示,就是以嘉興稻禾文化為設計元素而創作的擬人卡通形象,突出了這屆省運會的舉辦地——江南魚米之鄉嘉興的地域文化特色。“禾禾”身著綠色衣服象征著健康、和平、友好,取名為“禾禾”來自嘉興的簡稱“禾”,同時也與“和諧”的“和”同音,寓意和諧、和氣、團結向上,熱忱歡迎各地到來的運動員[2]。(2)獨有的南湖菱嘉興南湖菱,是嘉興的著名特產。因產于嘉興南湖煙雨樓前的水域而得名,是菱中罕見的珍品,早在五千年前就已經存在了。特別的是,它的角是圓的,被稱作“無角菱”、“和尚菱”;淺綠色的外衣,兩只圓角微微翹起,像一只剛剛煮熟的餛飩,所以它還有一個名字叫作“餛飩菱”或“元寶菱”。南湖菱營養價值高,可食用、藥用。(如圖2)所示,浙江省第八屆挑戰杯美麗家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吉祥物“凌凌”以嘉興特有的南湖菱為設計原型,不僅凸顯大賽承辦方的地域特色,也昭示了當代大學生以乘風破浪,勇于挑戰和創新[3]。(3)灶頭畫(如圖3)所示,這是嘉興的灶頭畫[4]及鄉間灶頭布置。灶畫是一種悠久的民俗藝術,是江南勞動人民在砌灶的同時,請畫師繪在灶頭各個部位的彩色圖案、文字、線條及花邊。嘉興秀洲的灶畫藝術已被列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灶頭畫中,多出現福、喜、年年有余、人勤春來早等字樣及多樣的吉祥圖案,表達了人們對生活美好愿望的寄托。現代生活中,不論灶頭的形式變得怎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永遠不變的。將灶頭畫的紋樣元素應用于嘉興王店的現代整體櫥柜設計中,甚至整個現代廚房的裝飾設計中,用現代材料表面處理技術實現灶畫的應用。這樣不僅繼承了嘉興傳統的灶畫藝術,也使得這種藝術形式在現代設計中發揚光大。(4)秀洲農民畫嘉興秀洲農民畫自成一派,獨有韻味。基于文化體驗的旅游商品設計研究[5]思想,在挖掘嘉興旅游紀念品源泉的基礎上,結合秀洲農民畫中的元素設計其衍生品,研究秀洲農民畫在嘉興旅游紀念品中的設計應用與傳承。農民畫衍生品的設計研究,是要在繼承傳統民間藝術元素,保持其農民畫的氣息的基礎上,重點在于摒棄表層的嫁接,進行深層的現代轉化。農民畫衍生品助推農民畫的發展,為農民畫提供了新的載體。農民畫為其衍生品提供元素,促使農民畫的再發展。農民畫與旅游紀念品開發結合,將會增加農民畫傳播的范圍和力度,同時推動農民畫創作的繁榮發展。反過來,農民畫應用于嘉興旅游紀念品設計中,極大地豐富了嘉興旅游紀念品。兩者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結合現代產品設計主導思想,設計師可以應用形式美法則對嘉興地域文化元素挖掘、提煉、組合,進行現代設計再思考。尋找嘉興地域文化元素的“基因”,使得現代設計攜帶這種“基因”,并將其傳承與創新,這樣既可以弘揚發展本土傳統文化,也能結合現代產品設計的思潮進行再設計。2.民間傳統手工藝的運用技術原理的運用偏向于技術原理本身及其相關歷史的研究,重點在于能通過現代技術與工藝進行模擬與再現,或者在其基礎上更新、發展。把握其特征原理,并將其與產品設計結合。如胡文超[6]等人已進行浙南夾纈文化應用于旅游紀念品設計的探索,那么嘉興所在的浙北地區就可以嘗試負有盛名的桐鄉藍印花技術與現代產品設計的結合。如針對嘉興王店的吊頂產品,將多種藝術形式及文化內涵的藍印花布紋樣應用于吊頂圖案的設計中,將藍印花技術應用于吊頂材料表面處理中,使得嘉興王店出產的吊頂產品能和藍印花技術共同發展,實現設計的共生。又如嘉興西塘的貝扣。在西塘紐扣博物館的一樓有一個用蚌殼作紐扣的第一代手工作坊,經過從貝殼上沖出毛坯,再經過成形、打磨、壓花、鉆孔、拋光等多到工序,一顆晶瑩透亮、閃爍著珍珠光[J].設計,2017,30(22):96-97.澤的紐扣就做成了。傳統的貝扣工藝還在進行,這些或多少都可以給現代紐扣的發展提供基礎。還有硤石燈彩、烏鎮竹編等優秀的嘉興民間傳統手工藝。通過深究其技術原理,通過現代技術再次演繹傳統工藝,實現傳統與現代的巧妙融合,并在這種融合過程中深刻傳達和傳播地域文化。3.南湖紅色文化的運用。紅色文化是在特定時期,我國共產黨人與人民大眾自發地將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在中國大地上的完美結合。紅色革命成功經驗,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開拓與繁榮的重要基礎。1921年在浙江嘉興南湖的一條游船上,中共一大宣告了我黨的誕生,而這條游船因見證了黨成立的歷史而載入史冊,稱為黨的搖籃。所以嘉興的南湖文化是獨一無二的。紅色文化價值的體現,最終還是要落實在具體的文化產品上。如可嘗試開發體驗式紅色文化項目,使得紅色文化的傳播不再是只停留在圖片、文字中。也可結合紅色文化和實用性旅游外出用品設計,開發出實用性紅色旅游紀念品,如外出用的背包、水壺、帽子、帳篷等。無論是精神層面還是物質層面的產品,其設計與開發都應該順應時代的發展,圍繞人們生活需要與審美需求而展開[7]。我們應該探討如何在實現紅色文化產品的價值同時,更好地使紅色文化為當代精神文明建設服務,提升將解決方案融入終端使用者生活后所產生的意義。
采用重構的方法將嘉興地域文化元素符號應用于現代產品設計中,堅決反對將地域文化符號直接帶入某一項設計中去。提倡地域性絕不是復古,絕不是狹隘的片面的對傳統文化的崇尚和膜拜。基于此,可以在設計過程中以地域特有的文化載體作為引子,捕捉其中的設計內韻與靈感,將嘉興地域特色文化與產品進行巧妙融合,進行產品創新設計,才能獲得市場和消費者的認可,才能提升地方產業競爭力。
作者:楊亞萍 單位:嘉興學院
- 上一篇:影視動畫創新設計論文
- 下一篇:古典家具現代化創新設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