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美學與品牌服裝設計論文
時間:2022-04-13 02:42:48
導語:禪宗美學與品牌服裝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境界的意義非同小可,王國維就是以境界概括中國藝術的美學特征,‘呈于吾心而見于外物’……”,“藝術要刊落一切表皮,呈顯物的晶瑩真境”,禪宗的“境界”即是意境誕生時主體的心境。悟后所達境界,引導意境的表達。王國維在《人間詞話》提出人生境界與藝術境界必須經歷尋覓、沉思、頓悟等三個階段。第一境,借用晏殊《蝶戀花》詞境:“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這個階段的藝術功能,就是禪宗拓寬了審美領域。第二境,是沉思階段,借用柳永《鳳棲語》詞境表示:“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這階段的禪悟激發了藝術沉思的萌生。第三境,頓悟階段,借用辛棄疾《青玉案》詞以說明“眾里尋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這一階段的藝術功能,就是禪之境界推動了藝術意境的創構。
二、禪宗美學與中國畫“境界”要素提取
構成品牌服裝設計的諸多設計元素,如何通過它們之間的組合詮釋傳達出“境界”,需要從相似的藝術表達中進行追求和借鑒。禪宗境界對精神生活的意義在于,通過感性去“證”和“悟”精神本體。從唐代以后美學和藝術的發展中看到,禪宗的直觀方式向中國山水畫、寫意畫導入了精神的深度,使之心靈化和境界化。本節通過對禪意中國畫造型、思維等方面的分析,提出在品牌服裝設計中可應用的一般方法。從繪畫形式上看,最具中國文化和風格的不外乎中國畫,它是中國繪畫領域的輝煌成就和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畫追求意境,此中“意”即為思維主體超越客觀物象以表達主體的意志、情感和心境,注重思維主體的精神抒發。所不同的是對于客觀物象的態度,道家尤以莊子美學傳統來看,并未把客觀物象從時空中孤離出來,主張親和自然而達到逍遙的意境;禪宗將客觀物象看空,超脫時空,以客觀物象證明自身解脫自由的意境。禪宗美學影響下的中國畫意境尤顯深沉化和個性情感化。從歷代中國畫中,可以尋求到不同美學思想影響下的畫面體現,歸納為線條筆墨、形狀輪廓的造型特點和畫面空白的結構特點。
(一)線條、筆墨
清代繪畫技法圖譜《芥子園畫傳》,由諸多文人、畫家編繪,其中對于中國畫的基本技法做出了詳盡的介紹,圖文并茂,從中可以發現線條、筆墨是中國畫中重要的造型手段。畫面中,線條通過筆墨表現出剛、柔、直、圓、曲折、輕、重、粗、細、虛、實、干、濕、濃、淡、順、澀、動、靜等諸多特征,并將諸多特征賦予表現對象,然不以寫實為基準,而更在于表達與思維主體心境的一致,視為以線條表達直覺并使之和諧的緊密結合。“抽象線紋,不存于物,不存于心,卻能以它的勻整、流動、回環、屈折,表達萬物的體積、形態、生命;更能憑借它的節奏、速度、剛柔、明暗,有如弦上的音、舞中的態,寫出心情的靈境而探入物體的侍魂。”通過線條的多種特性,加之墨色的深淺濃淡,使線條展現更多的形態變化,從而使畫面獲得總體的色調和豐富的層次。這些對畫面意境的表達,都具有較大的影響,色調的濃或淡直接使人們獲得幽邃深沉或清河淡雅的感覺。色調的濃淡、墨色的深淺并不以光線明暗而論,線條流動亦不以客觀事物一一相對,皆是思維主體心境的主觀感受,是一種“意象”,是文藝家構思的意趣和物象的契合。
(二)形狀、輪廓
中國畫的“以線表物”能夠成為重要的造型手段,探尋其最重要的原因是線條、筆墨不注重對表現對象內部結構、細節的追求,而多表現事物的形狀、輪廓,從而快速的撲捉表現對象的特點,如圖3所示。“因為視知覺對物象的整體把握往往是對輪廓線的把握,把一個物象的輪廓線勾勒下來后,這個物象的形給‘捕捉’住了。這無疑是把客觀物象‘搬運’到畫面上來的最直觀也最便當的辦法”,這種方式更依賴于人的直覺,以直覺快速的對應表現事物的結構特征、形態特征,而不糾結于具體細節,從而使中國畫中的藝術形象更趨于平面化。
(三)空白
“禪家云:‘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真正道出畫中之白,即畫中之畫,亦畫外之畫也。”出自清代華琳的《南宗抉秘》,文中揭示了空白所帶來的美學特征。清代華琳曾提出:“夫此白本,筆墨所不及,能令為畫之白,并非紙素之白,乃為有情,否則畫無生趣矣,然但于白處求之,豈能得乎,必落筆是,氣吞云夢,使全幅之紙,皆吾之畫,何患白之不合也!揮毫落紙如云煙,何患白之不活也。”畫面通過富含意趣的空白與表現實體相互補充,進而成為創作主體情感、心境的完美詮釋。空白以表現實體間的空間形成,表現實體又通過空白的襯托更加突出,這里空白與表現實體形成了不同層次虛與實的對比,虛中承載了思維主體的精神寄托與情感流露,體現出思維主體作畫時那一剎那的直覺——心造的境界進而形成。可以說明,“空白”是營造境界的重要手段,獨特的空間表現為靈動、妙境所在,具有無限的張力,營造出充分的審美空間和智力空間。唐代詩畫家王維,深諳禪宗之道,其作品滲透自身的審美情趣,通過畫面中大面積的空白與實體的相互交融,表現出靜謐空寂的境界。“空白”本身亦為色相,是中國畫布局和構圖的重要手段。“我們的畫面空間感也是憑借一虛一實,一明一暗的流動節奏表達出來。”“章法位置,總要靈氣往來,不可窒塞。大約左虛右實,右虛左實,布景一定之法,至變化錯綜,各隨人心得耳。”由此,虛實相輔相成,以虛顯實之生趣,以實體虛之空靈,畫面充滿對比調和、變化統一的形式美感。中國畫的特點不以透視形成縱深空間,強調以大量的空白來體現位置與空間,以空白分割畫面,從而形成上下左右的“平遠”空間結構。董源的《夏山圖》中,畫面以象征云氣的空白橫向分割,從而形成近山遠山的實虛轉化和過渡,使畫面具有了“深遠”的結構關系。
三、中國畫“境界”要素與品牌服裝設計元素
在前文的論述中,提出了中國畫營造“境界”的必要手段,線條筆墨、形狀輪廓、“空白”的虛實表現和構圖原則。雖然品牌服裝設計就其他形式的服裝設計而言,具有特定的要求、特征和限制,但在成品設計過程中仍然需要圍繞服裝的三要素來展開。這三要素分別是造型、色彩和材料,在三要素基礎上還可以進行細分,例如造型可細分為內造型與外造型——款式結構與輪廓造型。線條筆墨、形狀輪廓、“空白”的虛實表現和構圖原則之于服裝而言,均可轉化為豐富的設計元素,如面料自然形成的褶皺線條、色彩濃重淡素的對比、服裝輪廓的簡單平面形式、服裝與人體的虛實空間、服裝中“空白”的營造等等。中國畫要素與服裝設計要素的對應關系,吸收中國畫要素營造畫面境界的手法與特點,應用于品牌服裝設計中,將設計元素運用排列組合的方法形成豐富的設計方案并進行選擇、完善和推進。
作者:徐菲趙志軍單位:齊齊哈爾大學
- 上一篇:掛點幫扶村平安建設工作總結
- 下一篇:漁業資源整治匯報材料
精品范文
1禪宗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