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圖藝術感性與理性情感
時間:2022-04-27 04:16:00
導語:構圖藝術感性與理性情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感性來自于何方?來自于你美妙的心靈,你可以天馬行空地想象,肆無忌憚地在思想的海洋中奔馳,在無邊的冥想中放聲高歌。這是人類一切藝術中最動人的靈魂,這樣高貴的靈魂讓我們一次次感動于浩瀚的人類文明,贊嘆人類藝術的偉大。感性是藝術的創新,而理性則是藝術的積累與整理,是一切藝術的基礎。我們要站在理性的高度,在感性的支配下發展創新。對于畫家來說,在對萬事萬物有著敏銳的感覺的同時,也要重視感性中的理性,因為它是幫助你清楚地表達感性情感所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藝術來源于我們的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他們相互依存而又相互促進。通過研究美術史,我們不難看出,一位畫家的藝術風格往往和他們的生活經歷和時代是密不可分的,不同的生活經歷成就了不同的藝術風格。生活豐富了藝術的內涵,激發了畫家無限的感性情感和創作激情。在馬蒂斯的作品《舞蹈》中,朱砂色的、極具概念化的人體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在藍色和綠色的背景襯托下瘋狂地舞動著。從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形式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舍棄,以單純的色彩和大膽概括的線條及色塊描繪對象。在他的作品中,我們看到了感性與理性情感的完美融合。藝術家通過對知覺對象的表現性特征的把握和共鳴,以理性的感性強化和升華作品的思想,并最終實現繪畫藝術中感性與理性情感的自我表現。在創作一幅作品的時候,畫家往往處在激動的感性狀態之下,在這種狀態下所畫的色彩正是最直觀的色彩。
當我們冷靜下來再去分析在感性狀態下所畫的色彩時,便會發現,感性中卻隱含著理性的成分。從筆者自己的經驗來看,在作畫前,首先要讓自己完全激動起來,調動一切情緒。讓自己完全處于想要畫畫的興奮情緒中,以自己最直觀的感覺快速用畫筆記錄下來這種感覺,期間腦海中會閃現出最基本的色彩、構成、線條等理論知識。這些一閃而過的理論知識幫助筆者整理不可抑制的情感,進而將其清楚地表達出來。對于這幅《人體》(圖1),在作畫之前,筆者先前后左右走上幾圈細細觀察模特,對其有一個全面大概的認識,觀察每個角度及色彩的構成,找到感覺,再在心中構思畫面,最后把自己腦海中的畫面結合模特快速地畫下來。畫中單純的黃色人體躺在鋪著紅色床單的床上,在淡淡的湖藍背景色襯托下,顯得更加突出,色彩的運用單純、濃烈而又安詳溫暖。這也正是筆者所追求的畫面效果。對象刺激著筆者的大腦神經,給了筆者藝術繪畫上的沖動;專業的繪畫理論知識在此刻理性地指揮著筆者的思維、眼睛、雙手,甚至全身的每個細胞,沖動而又理性地在畫布上快速地繪畫。
從根本上說,這些理性又來自何方?當然是平時的積累,以及對色彩、構成、結構、色調、光線等知識的認識。它們在不斷地積累——實踐——積累——實踐——再積累——再實踐的循環往復中慢慢轉化成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在我們需要它們的時候,它們則以一種感性的理性方式呈現出來。我們知道藝術具有不可復制性,這種不可復制性往往和畫家此時、此地、此情、此感的不可復制是分不開的,這便是當時的感性。就如同一位畫家想復制自己的一幅作品都不可能畫得完全一樣,因為他沒有了當初畫那幅畫時的此時、此地、此情、此感。沒有了這種感性的情感,試問又如何能復制?單憑理性的回憶嗎?那便要失望了,沒有激情的作品,僵硬、呆板、毫無生氣。
這樣的作品如何能打動人?這樣的復制當然是要失敗的。拿寫生來說,新到一個地方,首先我們要四處轉轉,尋找感覺,了解這個地方的環境、人文等,在對這個地方有個初步的印象后,再尋找構思畫面,最后確定畫什么,在哪里畫。對于寫生來說,尋找感覺很是重要,找到了感覺也就找到了繪畫的靈魂,一旦有了魂魄,這畫作就變得有意味了。對于這種尋找感覺的過程,吳冠中曾稱之為“懷孕”。在他看來,創作一幅作品就如孕育一個新生命般神圣。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一旦懷了孕,自然就能誕生一個生命來。大學時,教師曾給我們放映過一部波洛克的紀錄片,筆者對此印象特別深刻。有一次,波洛克要創作一幅作品,他準備了一個很大的畫框,繃好畫布以后也不著急動筆,而是每天對著畫框看,只是看。很多天過去以后,他終于動筆,飛快地在畫布上揮灑,不到半天就將作品完成了,一氣呵成,沒有多余的矯揉造作。現在回想起來,波洛克當時每天對著畫布看也就是在找感覺“懷孕”吧。當然,這種“懷孕”到生產是一種感性到理性的過程。找到了感覺,以理性加感性的思維組織塑造空間、形象、色彩于畫布上,這就完成了一幅畫。
在繪畫藝術中,一幅幅動人的畫作來源于感性與理性情感的交織。感性使得作品有了靈魂,理性給了作品以恰當的表達方式,藝術在這感性加理性的思索中不斷地成長、升華。
- 上一篇:談論創意是廣告設計靈魂
- 下一篇:區委書記在建設用地復墾工作會講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