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觀規劃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04 11:17:48
導語:水景觀規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旅游規劃理念和游覽線路規劃
規劃理念如下:(1)凸顯古樸與綠色的特質.凸顯仁居古鎮的“古色、紅色、綠色”三大特點,營造仁居古鎮“小橋、流水、人家”的景觀意境,力求凸顯仁居古鎮紅色鄉村旅游的生態、休閑、人文等景觀、景致.(2)結合自然與人文的景觀.保護、利用仁居古鎮自然地形、水域和植被等特色資源;在環境設施和建筑景觀的設計上,追求“古樸性、鄉土性、和諧性”等特征和特質的有效顯現,致力于形成人與自然完美融合、“建筑在自然中生長”的理想景觀;再現昔日紅色記憶;凸顯街巷鄉土風情與胭脂河優雅古典情調.(3)追求實用與美觀的統一.河道景觀規劃設計突出古色、紅色、綠色的特點,堅持“宜土不宜洋、宜淡不宜濃、宜簡不宜繁”原則,保留鄉村風貌、民居風格、民間風俗,實現建筑景觀、植被景觀建設、改造的實用經濟高效與生態美觀的高度統一.
2景觀規劃
以仁居古鎮建筑和胭脂河風情為核心景觀,結合河流自然狀態和防洪要求,利用河道天然岸線與河心洲、河漫灘等自然地貌景觀,按照“宜少不宜多,宜小不宜大,宜簡不宜繁”的原則設計景觀,打造精致、典雅、古樸、和諧的胭脂河道景觀帶.根據實際現狀,按照“河之源”、“古之韻”、“山與水”三個文化主題,分別規劃自然風景區、人文休閑區、生態教育區等三個功能景區和景軸帶.
2.1自然風景區
保留原有仁居河岸的自然山水生態景觀,改善修葺原有景點和人文設施,增加游客休息設施,主要規劃建設如下景點或設施:(1)建設觀景亭.在現水電站陂頭高位建設觀景亭,俯瞰河道人文生態景觀,采用經防腐處理的木材建造,柱基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表層仿木紋飾面,頂部利用本地稻草加以覆蓋,以追求“經久耐用、造型古樸”的效果,確保觀景亭與所處環境統一和諧,為游客建造一個舒適的場所,提升美的享受.(2)建設觀景臺.在胭脂河道重新修建仿古觀景平臺,選用竹、木、石等未經人工雕琢的純自然材料,搭建臨水駐足觀景平臺,用簡樸的園林造景手法,為游客創設一個能夠發現原始自然魅力的驚喜之景.(3)打造新環境.重點做好水系的梳理和濕地系統的建設,組織補植一些睡蓮、萍蓬草、水金錢、水竹芋、石菖蒲等水生植物和鄉土地被植物,營造休閑綠地景觀,提升環境凈化水質和防洪等功能.
2.2人文休閑區
沿河道選擇原有一些建筑進行景觀改造,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景觀,力圖重現仁居古鎮濃郁的歷史人文氣息。(1)鄉村商業街.改造現有古樸的沿河街道及客家民居,興建街面寬為6m的鄉村商業步行街;采用平緩的坡道代替臺階,街景立面連續,用宜人的尺度,古樸的材料加以標志、標識仁居古鎮特色、沿街小品、綠化景觀等元素;營造安全購物,自由徜徉的街道環境,重點導入鄉土特色小吃、手工藝品等客家元素,力求凸顯仁居古鎮的水上人家民俗民風特質.(2)沿河木棧道.沿胭脂河泮民國金庫到文勝橋河岸設計修建2m寬的親水性仿木棧道和一些親水平臺、臨水景點,讓游客在不經意的行走間,就能濃濃的感受古鎮古樸的鄉村人文氣息;對木棧道的修建,保留河邊原有大樹,并在原有河灘濕地搭建親水平臺、臨水景點,這樣既保留植物的生長空間,又讓有人感受季節性水景變化,呈現“魚兒在水中游蕩、鳥禽在岸邊覓食、綠樹影印、清水蕩漾”的美景;河邊增設適于河邊風格的設置.柵欄、長椅、燈具等附屬設施,為人們休閑、旅游提供方便,為游客增添興致.(3)沿河岸綠化.增植綠竹、楊柳、小葉榕等生長速度快、樹形美、適宜于河岸綠化的水生性園林植物,既固化河道、調節氣候、保持水系濕地,又營造靜怡林蔭、清幽步道、隔水相望、平臺橋影的古鎮休閑景觀及其場所.據此打造“風動竹影婆娑、水動竹音合鳴”的優美動人的生態人文景觀畫卷.增加河道植物的多樣性,減少河道泥沙和污泥沉淀量,促進恢復河道自凈能力.
2.3生態教育區
主要通過打造親水平臺等節點,通過補植喬木、水生植物和鄉土地被等,恢復和保護整個河道的自然形態,構建生態休閑科普教育綠地系統(圖3),主要規劃建設如下景點或景致:(1)田園風光.包括河水、稻田、菜園、遠山,展現鄉村田野風光,提升居住環境品質.李白《秋登宣城謝眺北樓》云:“江城如畫里,山晚望晴空.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描述的正是仁居風光.充滿韻律的梯田肌理,散落在門前屋后的龍眼、枇杷、黃皮、柚子等果樹,靜詣的村莊、青黛的遠山構成獨特的客家山村田園風光.讓游客在美麗的鄉土景觀中遠離城市的喧囂,身心放松舒適愉悅,達到與自然的和諧共生.(2)濕地公園.運用豐富的植被,構建生態化的旱澇調節系統,通過河流和池塘的恢復調節徑流,蓄洪抗旱,控制污染,調節氣候,控制土壤侵蝕以達到凈化水源的目的,形成適合大量動植物的繁殖生長的生物保護系統,增設為游客服務的設施和科普主題景觀小品,建造天然生物科普園.(3)生態浮島.生態浮島也是棲息島,人不可輕易的打擾破壞島上的生物和植物生長,只可有距離的觀察原生生長狀態,可持續保護和恢復自然生態景觀.規劃恢復河流的自然形態,停止河道渠化工程,恢復柔性濱水界面,種植水杉等觀賞性水生植物,恢復充滿生機的生態林地,避免沿河界面的材質、形態與組合方式簡單、生硬,既不生態,也往往使場所失去親和力.
3護岸建設
按照生態護岸的景觀效果要求,運用生態工程技術建設生態駁岸.(1)草坡護岸.沿河道水邊種植荷花、菖蒲、蘆葦、綠竹、榕樹、水蔥等水生植物,形成水生植物群落體系及其景觀,利用水生植物發達的根系,達到固土護坡和凈化河道水體的作用;同時,配以建造一些以水生植物為主體的雕塑小品襯景,打造優美的生態環境景觀.(2)石籠擋墻拋石護岸.根據不同的岸體,選用鵝卵石駁岸、拋石步道、石籠擋墻等不同方式護坡.用材主要選用本地的石材,同時配合親水平臺的布置,形成近水空間環境.這樣既防止洪水沖刷而固化堤岸,又形成豐富多樣的生態駁岸景觀效果.同時,在一些淺水區規劃種植水生植物,以達“聚魚成景”之效,既有利于水生動物的繁衍,又形成獨特的親水景觀.(3)木樁護岸.為避免各種駁岸的過渡僵化,規劃在適宜(種植)地段,選種具有較好親水性、在水中能自然生長的的柳樹等植物,借助植物生體木樁,達到保護駁岸和營造自然古樸生態景觀的效果.在建造形式上,可按照“取材方便、施工簡單、經濟耐用”的原則,依據地形地勢現狀和河道景觀打造的需要,選擇建造階梯形、弧形、直線形、圓形等多種形態.
4空間優化
(1)植物空間構建.規劃通過不同高度的大、小喬木和水生植物,分段種植主干樹種、水生植物和果樹,豐富植物多樣性,打造立面、曲面植物景觀.對植物的選配和種植,一要盡可能選用常綠、覆蓋度大、樹形優美、壽命長的鄉土樹種和植被,使綠化景觀帶有濃郁的地方特色,讓人感到親切,成為其他地區所沒有的獨特景觀;二面要注重四季時空效果的變化和河岸立面形態的變化,合理搭配植物種植的密度和范圍,打造和諧優美的植物群落景觀;三要采取必要的工程防護手段和生物防治技術,對因河道改造、道路建設和旅游設施建設而造成的地表破壞、水土流失進行防治、恢復,將人工建設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減至最小,保持生態系統平衡并促進其之良性循環.(2)休閑空間構建.胭脂河道沿途地勢高低起伏,山岳、溪流、田園、村落、古鎮等景觀盡顯鄉村特色和韻味.規劃利用沿河地形地勢優勢,將現有的縣道、鄉道和村道改造提升和連接,修建一條環村自行車綠道,打造“運動———養生———健康”休閑生活廊道.重點建設自行車驛站、濱河自行車道、漫步道、休息點等項目實施.同時,充分利用河道水域的生態優勢,開展垂釣、觀鳥、濕地凈化展示等休閑服務項目活動,凸顯胭脂河的生機活力,滿足游人休閑運動和健康養生等需求.
5結語與討論
平遠縣仁居古鎮的水景觀規劃圍繞自然生態和保持生態良性循環的設計思路,力求達到景觀不僅是對現有空間的一種美化,而且在保護生態原貌的前提下力求構建和重現其功能內涵.對其水景觀規劃設計特別是建設施工的生態工程技術應用等,還需作進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可圍繞美麗鄉村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鄉村資源可持續發展等創新性思路,進一步作出合符古鎮文化特質和河道風情特色的整體開發方案和景觀節點建造設計方案,最終確保實現有效展示古鎮歷史文化積淀和地方民情風俗的建設目的,以此示范帶動其他類似地區更好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生態旅游產業,助力山鄉建設生態文明和美麗鄉村,實現特色發展、綠色發展.
作者:黃春玲 牟琳 賴益輝 曾志軍 郭輝 單位:平遠縣園林管理所 嘉應學院 平遠縣綠景綠化工程有限公司 梅州市文化生態旅游研究會 中國旅游研究院
- 上一篇:國土局依法行政工作計劃
- 下一篇:地鐵站內環境設計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