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研究

時間:2022-02-24 09:11:34

導語:城市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研究

摘要:面對高齡化趨勢和未富先老等現實情境,傳統居家養老已經難以實現,老年公寓逐漸成為老年人的選擇。老年人作為老年公寓室外環境的主要使用群體,不僅與社會文化環境聯系緊密,而且與物質環境也有直接性的接觸。物質環境與老人有著最密切、最直接的關系,而在物質環境里同時滲透著社會文化環境因素,兩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關鍵詞:老齡化;老年公寓;室外環境;景觀設計

在老齡化過程中,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發生變化。這些變化因個體的不同而存在差異性,相同或相似狀態出現的時間也不一樣,這種變化導致了老年人需求的動態化發展。這就要求老年公寓在室外環境設計時,需滿足老年人共性和個性的差異以及動態化的需求。為老年人提供高質量的老年公寓室外環境,應在滿足老年人的基本要求之外,對老年人需求多樣性和動態化進行全方位的考慮,盡可能符合各年齡階段、各使用主體、各層次的要求,為老年人安享晚年創造一個舒適、安穩、積極的室外活動環境。

一、老年人的特征和需求

首先,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和需求方面。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的視覺、聽覺和嗅覺等感官系統以及其他身體機能都開始出現不同層次的衰退性變化,老年人獲取外界環境的信息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室內外環境的適應能力開始逐漸減退,同時對周圍環境的反應能力也出現緩慢的跡象。老年人生理機能的衰退,決定了老年人對生活及室外環境提出了更廣泛、更細膩的要求。室外設計應該考慮冬季日照的環境,適當的太陽照射有助于身體健康和刺激老年人參與室外活動的主動性,但應避免建筑表面安裝的大面積玻璃產生的眩光對老年人眼睛的傷害;室外場所中的標識和警示系統要設計得清晰明顯,避免藍、綠色的應用;對具有高差以及安全隱患的場地需與周圍環境加強對比,起到提示和警告的作用;室外環境應增加夜間照明設備用以彌補老人夜視力缺陷。吵鬧的環境影響老年人的休息以及情緒的穩定,老年公寓選址應避免吵鬧、具有安全隱患且缺少隔音設施的場地,公寓的室外環境也應避免噪音的影響,保障老年人的人身安全。其次,老年人的心理特征和需求方面。老人自工作崗位回歸家庭后,希望得到家人的關心與陪伴,但是當今社會工作壓力大,子女忙于工作幾乎沒有時間與老人溝通和交流,老年人的孤獨感加劇,獨居老人的比例不斷上升。老年人習慣于原來的生活環境,偏愛原有的事物,希望與原來的同事朋友保持親密聯系,只對自己熟悉的事情感興趣,適應新環境的能力較差,社會交往的圈子縮小,使得老年人大多存在既害怕孤獨又渴望與他人交往的矛盾心理。室外環境為老年人提供多樣化的社會交往空間,調動老年人參與社會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也影響著老年人對室外活動的選擇。最后,老年人的社會特征和需求方面。老年群體是由各種不同職業、多文化層次和不同背景的老年人構成,老年人文化知識結構、個人生活習慣和職業結構的不同,影響其對對室外環境的要求和認知。大部分老年人在剛退休之際,精力依然很充沛,對生活的美好追求,促使老年人積極參與社會公眾活動,實現自身的人生價值。一些老年人迫切希望再創業,為社會盡自己的一點力,用他們的知識經驗和和體會為社會奉獻余熱。參與社會活動可以削弱老年人的失落感和孤獨感,提升老年人的自信心,有利于他們的身心健康。

二、老年公寓室外環境的基本特征

人的行為與環境相互作用,環境影響和制約著人的行為,而人的行為也可以主觀作用于環境。老年公寓室外環境不僅要滿足老年人基本的生理需求和心理需求,還需要考慮老年人對社會交往、文化的需要,以及對自我價值的實現等精神層面的追求。老年人對室外環境的需求比年輕人要更加細微和廣泛,基于老年人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社會特征,安全性是老年人室外活動最關心的事情,是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應當首要考慮的重要因素,缺少安全性這一前提,其他任何方面的要求都沒有價值。視覺上的易達性,間接刺激著老年人的行動,從而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室外活動空間的利用率。室外環境各個場所的安排需具有連續性,盡量縮短各場所之間的距離,加強其緊密性聯系;如果行進的路線較長,則需在途中設置休息區域,加大老年人到達目的地的可能性。在設計上考慮從感官上刺激老年人,使老年人從感官方面的體驗以增強方位感;在總體布局上應建立一種讓老年人易識別的場地規劃,在室外環境造型、色彩以及細部的處理上,加強顯著特點,提升方位感和識別功能,方便老年人的識別。舒適性主要表現在使用和感受方面,避免老年人在室外受到氣候、眩光等因素的侵害,進而產生身體和心理上的不適。良好的室外環境,應具備齊全的配套設施、人性化的設計,使用舒適和方便,景色優美雅致,盡可能全方位地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室外環境要保證足夠的日照、清新的空氣,衛生潔凈,噪音得到合理控制,植物搭配合理,同時室外環境還需具有蓬勃的朝氣,給老年人的生活傳遞積極向上的正能量,使老年人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調查中發現,老年人隨著年齡的增長對于領域感的追求會更加強烈和細膩,其生理特征決定了他們對于個人活動領域意識的追求與眾不同。由于老年人自身需求的多樣化和動態化,他們既希望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去,又希望有專門供個人活動的場地,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的針對性較強,為老年人這個特殊群體服務,對每個空間層次的塑造能夠更好地滿足老年人多方位的需求,注意領域感和場所感的營造。老年群體的年齡、文化、職業等要素具有差異性,而且差異性在發展中總是不斷變化,地理與歷史的差異、民族與文化的差異、傳統與宗教的差異,給室外環境景觀設計提供了多樣性的源泉。因此在設計室外環境時,在滿足各年齡層老年人的活動、交往、健身等共性需求外,還應考慮老人個性需求的多樣性。另外,還應考慮地方歷史、文化和宗教的傳統,注意以往重要元素的保持,使當地的歷史文化得以延續,尤其要尊重老年人傳統的生活方式,注重營造充滿地方文化特色的場所,充分考慮老年人的傳統生活方式,尋找與老年公寓室外空間環境的契合點,盡可能做到地方性和時代性的有機結合,符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為避免室外景觀不同風格、不同形式、不同色彩的各要素之間出現對立和沖突,室外環境各要素之間應做到和諧與統一。設計時從整體出發,各個環境景觀要素都服務于室外環境,要明確從屬關系,分清主次,共同構筑協調統一的室外環境。在追求生態化的今天,應結合當地的地形特征、氣候條件等因素,因地制宜地進行老年公寓室外環境的設計,利用可再生能源,盡可能地采用地方性材料,堅持生態可持續性原則。對地方精神和社會結構加以重視,對地方傳統的延續加以保持,使新舊結構融為一體,加強老年人的認同感。室外環境的生態性能夠喚起老年人情感的寄托和美好的情趣,良好的室外環境需要自然和社會的生態化。

三、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的特殊要求

老年人生活節奏比較慢,喜歡安靜的生活,與年輕人不一樣,因此老年公寓的選址不宜設在繁華的都市內,應遠離繁忙的公路,宜設在城鄉交界處。城郊雖交通不閉塞,但環境良好,空氣清新,周圍配套設施齊全,有商店、郵局、銀行、教堂、公共汽車站等,最好臨近公園或風景區。老年公寓室外環境是為老年人這一特殊群體服務的,與其他室外環境相比具有特殊的要求。(一)齊全的活動設施與便捷的服務設施。老年人由于生理方面的制約,行動多為不便,活動的區域性受到限制,但是老年人也需要參與社會交往活動。為方便老年人的生活,應為老年人提供齊全的活動設施、便利的服務設施和便捷的公共配套設施。老年群體在共性特征下,還存在個性特征,不同老年人的室外活動類型的偏好也各不相同。設計應盡可能全方位地滿足各層次老年人的喜好,完善適合老年人的活動設施,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性。(二)多功能的室外場地與多層次的室外空間。老年人室外活動有個體活動、成組活動和群體活動,規模大小的差異對室外場地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有的活動需要的場地較小,有的活動則需要面積大且平整的活動場地。為了提高老年公寓室外場地的利用率,設計時應考慮室外場地的多功能復合利用。室外空間的豐富性,可以提高老年人參加室外活動的積極性,依據老年人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室外空間應具有多樣性。如:為行動欠佳的老年人設計從室內觀看室外環境的空間;為老年人的個人活動提供私密性的室外空間;為多人共用的場地劃分出明確的公共空間、過渡空間以及私密空間等。(三)多角度的景觀環境。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計,既應考慮環境主動利用的方式,也應考慮環境的被動利用,盡可能地滿足老年人對不同場地和空間的使用需要,符合老年人的喜好。目前,老年人越來越依賴室外環境帶來的樂趣和刺激,而外出受到限制的老年人多數時間都在室內,只能從室內和半室內的地方被動地享用室外環境。室外環境隨季節的變化會帶來不同的樂趣,因此,為老年人提供多視點視線的觀賞空間,應考慮室內室外的多角度景觀設計,確保具有吸引力的室外環境與室內的布局和窗戶的位置相呼應,同時不受到室外人們的視線干擾。(四)方便的步行環境與安全的外部交通。步行是老年人日常生活中進行的最頻繁的活動,老年人通過步行的方式進行空間轉移,對于老年人來講步行環境的便捷性和舒適性非常重要。室外的步行環境應在考慮老年人生理特征的前提下,結合老年公寓自身的交通狀況,做到具有可識別性和可達性。在距離較遠的步行環境中,每隔相應距離設置休息區域;步行環境景觀的雅致,可以優化老年人步行時愉悅的身心體驗。老年公寓室外環境既要方便老年人的出行,又要減少安全隱患。老年人行動和反應都較為緩慢,公寓的外部交通應盡量避免老年人與車流的交叉,做到人車分流,設置減速帶和警示標志。老齡化問題是當今中國社會實現和諧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老年公寓環境的建設也是一個長期的、連續的、隨著社會環境的變化而不斷變化的動態過程。為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會,找到自己的價值,在室外空間找到歸屬感和寄托提供條件,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參考文獻:

[1]蘇永剛,呂艾芹,陳曉陽.中國人口老齡化問題和健康養老模式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13(4).

[2]叢玲玲.濟南市住區老年適應性休閑空間調查及相關設計問題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09.

[3]趙芹.老年公寓室外環境設施人性化設計研究[D].山東輕工業學院,2012.

[4]孫萍.適宜老年人的城市居住外環境設計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3.

作者:王欣 陳怡斐 單位:河南財經政法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