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執行方法
時間:2022-09-14 08:48:15
導語:環境藝術設計工作室執行方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工作室概況
1.1工作室架構的層級定位
工作室的定位不僅是學生的第二課堂,也是以應用型教師為核心的堅強團隊。最終方向是建立與市場通暢無阻的橋梁,幫助學生在校內階段就可以完成與社會的無縫對接,同時促進教師的設計應用落地,不斷增加與市場的粘性,打磨自身的品牌,創造有形的價值。從這一角度展開,首先要梳理架構的意義。大致分為:實驗型;應用型;品牌型。
1.2厘清工作室層級意義
1.2.1厘清從學術角度出發的實驗型意義工作室并非都以純粹的工作室成員組成,一般課程需要與工作室對接的情況下可以與其聯動,以實驗性課題作為母本提出“母課題”,這里的實驗性課題一是要聯系人才培養計劃,二要有實際可操作的空間,不應脫離市場獨立存在。比較適合的課程如《公共環境設計》、《公共設施設計》、《室內設計》、《展示設計》等。1.2.2厘清市場作為導向的專業應用型意義一般來說,工作室要走向市場,立地之本是產出經濟價值,而需要產生經濟價值就必須在市場中能有一份可以控制成本的交換物。這將成為“母課題”重要佐證。工作室的核心一定是應用型一線教師,而教師與市場的粘度直接影響著工作室的應用型導向。因此,應用型得從教師入手,才能發揮第二層級的作用。1.2.3厘清專業品牌型意義專業的品牌效應需要社會的橫向認證,不應縱向自評。工作室核心成員在社會上的摸爬滾打是逐漸形成品牌的扎實基礎,產生廣泛的社會效益能夠有效的促進品牌的打造。而選準一個內容,沉浸式與社會鏈接是打通品牌之路的關節點。
1.3校內工作室建立的困難與機遇——認知現狀
校內工作室的建立是困難的,(1)原生基礎資源不足,各方面存量有待積累;(2)學生力量缺乏持續穩定輸出;(3)可直接產生交換價值的物品無法量產。校內工作室如果僅從建立的角度來看,分分鐘就可以,但如何填充內容和將內容直接應用市場取得持續性價值,這絕非一兩年的事情,對工作室核心教師的要求同樣也是超高的。然而,有困難就應該有解決的方法,既然是個普遍性的問題,嘗試著能夠向前一步應該是個機遇[1]。從這個角度出發,層級式的階段性目標可以嘗試出場,解決問題,走出一小步,即實驗型→應用型→品牌型。在接下來的概念架構推演中也將其作為架構的核心層級出現。
2工作室概念架構
2.1工作室管理層
(1)工作室總負責人,(2)分管負責人。
2.2管理責任
2.2.1工作室總負責人責任總負責人必須參與工作室的架構,并為主要執筆人。對實驗的內容、市場的應用、品牌的建立,應首先提出合理的前、中、后期推想方案,并有能力結合社會力量切實完善方案。總負責人是工作室團隊的核心,分管負責人必須由總負責人嘗試進行組成,在成立初期有實際困難的前提下或由總負責人一人組成,總負責人對分管負責人有培養、督促、監督的責任。總負責人在工作室運行的初期就應嘗試產生價值,為后期逐步持續產生價值打下可操作的基礎。同樣,這也是有效管理的基礎。2.2.2分管負責人管理責任分管負責人必須參與工作室的架構,并參與架構的編寫工作,對分管的內容的技術層面有較強興趣,這是分辨項目優劣的基礎,在此層面上制定具體內容是有說服力的。對工作室發展理念有共識,篩選工作室學生成員,參與制定學生培養的層級計劃。
2.3工作室成員
工作室主要成員構成應是學生,在前期工作室初創階段學生成員應要仔細篩選那么先有了以上的架構,厘清責任與分工,就可以開始干活了,接下來是工作室的執行方法初探。總的態度為:“先有后優”。
3工作室的執行方法初探
3.1目標(三年)
根據三個核心層級,制定不少于三年的目標計劃,并能夠延續。不過這三個層級還是以雜糅融合的狀態出現更為合理。如逐層推進,顧此失彼。第一年目標:實驗→應用→品牌全流程摸著石頭過河階段——問題爆發階段;第二年目標:實驗→應用→品牌全流程校準階段——問題修正階段;第三年目標:實驗→應用→品牌全流程“試水”階段——創造有形的價值。三年作為坐標系深度挖掘市場,如果產生不了對等的有形價值,本次工作室實踐方法研究應宣布失敗。總負責人不應再作為工作室主要核心,可由第二套方案的主創團隊接替跟上,在上一任基礎上接著探索。
3.2目標內容
3.2.1實驗型內容實驗型內容能夠融入的課程為(1)室內設計;(2)景觀設計;(3)城市公共設施設計;(4)家具設計;(5)造型基礎;(6)建筑裝飾與材料;(7)人體工程學等等還未想到的課程。實驗型內容應從現在就有的課程入手先進行上層設計即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室參與者應討論商議哪一個實驗內容能夠串聯整個課程。對于本專業,不難發現有不少內容可以先實驗型產出。3.2.2應用型內容應用型內容脫胎于實驗型內容,(但又極易成為初期實驗型內容選擇的絆腳石,這與工作室技術的熟練程度有著直接的關系),因此,需要雜糅起來一并考慮。這是實驗型內容的轉化和品牌階段的優化重要的中間環節,因此,對教師技術的掌握要求較高,當然也會有同樣的成長。3.2.3品牌型內容品牌型內容是應用型內容落地后所形成的自然路徑。是應用型內容的升級、包裝、推廣版本。允許在這品牌平臺上拓展應用型內容的外沿功能,但本質上是應用型內容的加強版。因此,基礎要扎實,市場要可控,產業鏈要完整,非易事。
3.3目標執行方案
3.3.1學術實驗型(1)拓展人才培養方案;本專業有自身的特點,既有藝術元素也有工科的特性,更重要的是要有行業的敏感度。學生四年所學到底能否應用,其實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學生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因此,拓展出的核心內容仍然指向的是教師本身,課堂實驗型階段母課題應是教師本身的研究方向,并且有實際的產出可能性,與工作室對接有完整計劃。課堂是孕育母課題的搖籃。當然,教師的選擇要合理,不建議全員出動,而要單點突破。因為本身教師就有工作量績效的要求。一旦采納的母課題,一般認為需要提出的教師作為工作室分項負責人,并擔起責任。“先有后優”。(2)針對性教學大綱、備課筆記中拓展;教師母課題一旦確定,需要在課程大綱中加入獨立的課題內容,并可以在任意相關專業課中進行實踐、落地母課題。(值得探討的是,是否能在一門課程中完成,這需要實踐。)“先有后優”。3.3.2專業應用型(1)應用型課題的篩選依據:橫向評審。評審教師的實驗型課題教學成果,是否有到工作室進行應用型孵化的可能性。評審人員組由一線設計人員和一線市場人員組成。評審組將對成果進行評估,評估的依據是成果的轉化回報率[2]。(2)應用型課題的實施規范:一方面課題進入到工作室后,負責教師自行獨立組建學生團隊,但在之前應有詳細的、可復制的程序與計劃,學生要易于操作并有持續性,(在此階段,沒有時間“炒冷飯”,因此,選擇的學生應是對項目感興趣的“半熟手”。在工作室實驗運行前期不建議選擇大三、大四學生參加)以防止項目夭折。另一方面一個課題原則上應在一個學期內結束,不能跨學期操作,以防止項目夭折。3.3.3專業品牌型專業品牌是前兩個階段自然的結果,到此為止應是工作室良性運轉階段,代表工作室一個周期的結束。完整的方案可以結束驗證,并開始拓展專業品牌的外延,吸納更多適合的母課題進行循環。
4結語
無論哪個專業工作室的深度建立均有困難,因為工作室的產出轉化為市場收益,不僅需要“要求與指標”的縱向壓力。同時更重要的是需要產出的“物”能夠融匯進市場的議價體系,要有控制成本的能力,而這個成本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可議價成本。以上為工作室建立初期的大致架構與方法的初探,接下來還有更多的事情要做。但不管怎樣,都應“先有后優”!
參考文獻
[1]原佳瑞.總體藝術工作室的教學體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6.
[2]宋永明.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工作室教學模式研究[J].今日財富(金融發展與監管),2011,(12):194.
作者:蘇宇 單位:無錫太湖學院
- 上一篇:環境藝術設計與傳媒相融合實施路徑
- 下一篇:蘭炭冶煉自動化控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