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植物景觀問題
時間:2022-05-07 06:03:00
導語:園林植物景觀問題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年來,我國的園林建設發展迅猛,開始由大面積硬質的景觀過渡到注重植物景觀的設計,強調植物的合理配置。園林綠地中的植物造景,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為目的,提高了環境景觀質量和生態效益。由于綠地種類繁多,功能各異,所配置的植物群落景觀也各不相同,相應地對園林植物的配置也有不同要求,即使在同一塊綠地的不同分區內,規劃設計時也會考慮用不同的植物來豐富林帶、樹叢、草坪景觀,組成風格各異的人工群落。因此。必須掌握植物配置的基本原則,才能合理運用各種植物材料,創造出綠草茵茵、樹木蔥蘢、絢麗多彩、生機盎然的優美環境。下面就園林工程中植物景觀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式進行探討。
1存在的問題及形成原因
1.1喬、灌、草搭配不當
現代城市園林綠化已突破了單一的“藝術范圍,強調以保持生態平衡、美化環境、減少生態災害為主導思想,建立完美的、生態穩定的景觀和生物多樣性的城市園林綠地系統。在系統內,喬、灌、草科學搭配,比例得當.偏重于任何一方都會影響景觀效果和系統功能。近幾年建造的城市園林綠地中,有不少配置不當的實例。首先是草坪面積過大,灌木和喬木比例偏少。第二種現象是灌木與草坪比例偏大。第三種現象則是過多栽植上層喬木。
1.2土質太差.植物生長不良
有些綠地。由于原地貌不適于造景的需要,必須深切或填高。深切時,栽植土往往是未經熟化的深層土,不僅營養嚴重缺乏,而且粘重,容易板結.土壤透氣性極差。而填高地段,有的就近采用建筑垃圾、爐渣等不宜栽植的廢棄土、深層生土等。栽植時,沒有進行客土回填,園林植物就直接移植在這樣一類生長條件極差的土壤上,造成移植后成活困難,即使成活了也由于營養缺乏或根系發育受阻而生長極為衰弱,無法體現園林植物生機勃勃,挺拔向上的活力。
1.3光照不足.不利于植物正常生長
植物在長期的生存過程中,具有某些固定的生長特性,如陽性植物需要較強的光照,多處于植物群落的上層。而陰性植物則只需全光照的20—50%就可正常生長,在自然群落中處于下層。在一些城市綠地中,植物配置時沒有很好地考慮植物的這一特性,在具有遮蔭度較高的成片或成行的喬木下面、高大建筑物背蔭處、或是長年不到陽光的城市立交橋下不是采用陰性或耐蔭植物,而是籠統地采用一些常見的灌木或草種,致使很多植物失去其本身觀賞價值。也降低了總體的景觀效果。
1.4喬木樹苗截頭,小樹冠與整體不協調
在早些年的城市綠地建設中,從山上采集野生本土樹種,進行喬木配置較多。而在采集過程中,為了保證成活率,往往將原有完整樹冠毫無保留地截去.留下獨立主干,根系保留極少,樹齡又大,雖經苗圃幾年的恢復生長和樹冠培育,但冠量相當的少。從個體來說,干徑與冠量比例失調,從總體來說,喬木的總冠量與綠地相比,也極不相稱,這就使得綠地的喬木在總的比例和體量上不協調,無法達到一種美的意境。
2解決方式
2.1優化設計
合理配置喬、灌、草?,F代城市園林綠化已從傳統的游憩、觀賞功能發展到維持城市生態平衡、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再現自然的高層次階段,這就要求我們的設計要以生態學和環境學為指導,以人工植物群落為主體,以藝術手法構成具有凈化、調節和美化環境功能的生態系統。這一系統所有園林植物具有最合適的綠量、最和諧的配置、最協調的布局。園林植物景觀是單株植物的組合體,個體的優劣直接影響著整體的效果。在設計和選擇喬木樹種的苗木時,要考慮建園初期的整體效果。單株冠量要有大有小,切忌一味地使用截頭樹和小徑級苗圃苗。在遮蔭度較高地段進行植物配置時,設計者要根據現場光照強度的大小決定采用陰性或耐蔭植物,避免追求統一而不考慮生存環境對植物生長的影響。
2.2規范施工程序.保證施工質量
目前對綠化苗木規格沒有制定明確的驗收標準,不同苗圃出圃的同一樹種和同一徑級的苗木諸如冠幅、冠量,樹高、枝下高等因子不同。故必須出臺統一驗收標準.至少在同一綠化工地要根據實際配置規定苗木規格和控制因子。主要因子要符合設計意圖和造景的需要。在栽植時,要嚴格按設計圖案放樣,定位要準確。走樣和偏移的栽植會使整體顯得松散,雜亂。單株苗木栽植時,要注意景相的調整。使之與整體協調達到最高意境。栽植地段土壤狀況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園林植物能否正常生長,要使植物更好地展示其自身特有的景觀素材,就要給植物創造良好的土壤條件。所以,我們在綠化施工過程中,對栽植植物的土壤要先進行摸底調查。如果土壤狀況不好,則必須改良土壤,特別是對那些土壤條件要求較高的樹種,更要優先滿足這~基本條件。一般常見的辦法是客土回填??屯粱靥畹牧亢头椒ㄒ鶕寥篮椭参锏囊蠹斑\輸條件等綜合考慮。苗木在移栽時,為了提高成活率和保持較好的冠形,都必須經過適當的修剪。修剪的方法和剪去枝或葉的量根據具體情況有著明顯的不同。有部分或全部剪葉、剪枝的,有為了簡單省事,截頭而除去整個樹冠的。簡單的大量剪去枝和葉或截頭的修剪方法無疑可以較好地提高成活率,但對栽植后景觀的形成和冠量、冠形的恢復都是非常不利。
2.3培育標準綠化大苗
城市綠地建設需要大量的大冠幅的喬木樹苗來進行點綴和配置,而現在大部分的苗圃因考慮經濟效益以及傳統育苗方法的影響,常規樹種的苗木種植密度都比較大,培育的苗木也就徑級中等,冠幅偏小,樹高偏高,如大部分的大葉樟、杜英等都是這一類“竹竿苗。栽植之后,冠形恢復期長.景觀效果差。
為了適應園林綠化事業的快速發展,園林苗圃要徹底改變傳統育苗方法,首先是制定綠化用苗標準,規范出圃苗的各項指標,再就是規范苗木培育措施,各徑級苗木除達到冠幅.冠長,枝下高等主要因子的相應標準外,還要規定移栽次數,并有詳細苗圃檔案備查。這樣雖然會增加單株育苗成本,但苗木品質能得到相應程度的提高.保證了單株樹木的個體美,也就提升了整個綠地的整體美。
- 上一篇:民政系統效能提升年指導方案
- 下一篇:環保設計法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