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觀設計發展論文3篇

時間:2022-03-26 03:25:00

導語:景觀設計發展論文3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景觀設計發展論文3篇

第一篇

風景園林很早就出現在中國傳統的住宅院中,文化的積淀使造園技藝在歷史上曾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蘇州私家園林以及中國古典皇家園林也已經成為歷史文化遺產得到保護,這也就現在所謂景觀設計的最早雛形也可以理解為古代最早的居住區景觀設計。而現代早期居住區的景觀設計往往被簡單地理解為綠化設計,景觀規劃設計在居住區規劃設計中往往成為建筑設計的附屬,常常是輕描淡寫一筆帶過。然而隨著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人們對居住環境的品質需要也日漸提高。

居住區景觀設計在國內開發商及消費者中的興起不過只有短短幾年的歷史。開發商為迎合消費者的需求從先造住宅,然后將空白土地種樹、植草加以點綴;到有計劃地規劃景觀環境,以此吸引消費者,制造樓盤銷售中的賣點;再到先做景觀環境,后建住宅,從而制造更大的轟動效應。城市人大約有2/3的時間花費在住區中,現如今的住宅已經僅僅是居住功能,已經不能夠滿足人們的使用需要,人們居住的“質量”是一種生活的品質。所以居住區環境景觀質量已經直接影響到人們的心理、生理以及精神生活。而對居住區的景觀設計的要求也就被提升到前所未達到的高度。居住區景觀設計的風格也是個歷史演變的過程,上世紀90年代開始風靡一時的“歐式風格”影響到居住區景觀,如大面積的觀賞草坪、模紋花壇、規則對稱的路網、羅馬柱廊、歐式線腳、噴泉、歐式雕像等。到后來的“地中海風格”“、法式風格”、“英式風格”以及“泰式風格”這些帶有他國歷史色彩的建筑紛紛被開發商“移植”到我們的國土上,并冠以“普羅旺斯”、“曼哈頓城”等他國地域名稱,國人也一度被誤導為有“洋名”、住“洋房”是身份與品位的象征,在這樣的歷史發展條件下消費者、開發商以及居住區景觀設計者都陷入了唯有外來文化是最好的怪圈當中,當然這就是中國民用建筑及居住區景觀設計從無到有,從學習來到知識轉化的必然過程,如今,“洋貴族”的光環已經逐漸退去。居住區環境景觀開始關注人們不斷提升的審美需求,呈現出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提倡簡約明快的景觀設計風格。同時環境景觀更加關注居民生活的舒適性,不僅為人所賞,還為人所用。此時,中國人自己的民用建筑以及居住區景觀設計已經發展成熟,以我國歷史和文化為主題的中式樓盤越來越得到人們期待。

因此,在這樣的時展背景下現代居住區景觀設計就必須秉著“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原則,而設計要求具有功能性、文化性、生態性的現代居住區理念融入居住區景觀設計當中,具體如下:第一,遵循“以人為為本,因地制宜”的基本設計原則。也就是說在實際景區設計中,要想進一步提高居住區環境質量,就必須在遵循“以人為本,因地制宜”的基本設計原則的前提下,為居住區設置一份完善的現代化園林方案,以此提高居住區的景觀設計理念。尤其是在園林設計方案中要充分協調居住區周圍的環境特征,如:地形、地貌、交通、人文等等環境因素對其進行的對接,使其更好地融入到城市環境建設之中。同時,對居住區的內部環境設計要注重回歸自然、親近自然,使居住區內的自然環境能夠更為流暢地與外界自然環境進行對接,使室內外渾然一體。而恰恰是這種設計在滿足人們對舒適居住環境需求的同時,也進一步滿足了居住區的功能性,更好地遵循人們的正常生活方式、生活習慣。第二,在居住區的景觀設計中加強人文文化投入。從我國歷史發展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國自古代起,人們就格外注重環境對人所產生的教育熏陶。例如:在皖南民居的建筑設計中,我們看到其擁有許多精美的裝置雕塑,而這些雕塑普遍包含著極為濃厚的傳統,如忠孝節義的歷史故事、福祿壽喜的吉祥文化、詩書耕讀傳家的耕讀文化等;而在蘇州園林景觀設計中,我們又可以看到,其所題寫的詩、詞、畫卷、假山、翠竹無一不彰顯著古代人文思想,有著極為濃厚的傳統文化意境。而在這種居住環境之下進行生活,勢必會產生潛移默化的文化影響,進一步熏陶、感染人的心靈,也就是現在所說的寓教于樂。所以,在現代化居住區景觀設計中更應該加大對人文文化的投入,并在現代雕塑中加入教育理念,從而產生教育互動,進而實現景觀設計的文化功能。

本文作者:李美玲栗軍工作單位:中景匯景觀設計有限公司

第二篇

1“以人為本”的校園功能空間組織

高職校園的功能空間主要包括:學校行政樓、各教學院系教學區、圖書館、大學生活動中心、文化廣場、操場、各校區食堂、各校區宿舍等。不同校園功能區域則是通過不同的景觀設計手法來處理,從而詮釋對校園場所精神的理解,反映出校園的多元性,自由性,兼容并蓄。這種自由性包容性反應在景觀空間的組織上則是通過各種功能空間較好的滲透性表現,而非相互的孤立。首先,建筑單體之間應相互協調、相互對話和有機關聯,以形成道路立面和外部空間的整體連續性。如圖1兩棟教學樓通過橫向的廊道相連,既增加了兩棟建筑空間的流通性,又讓室外形成了一個矩形式樣完整的文化廣場。其次,外部空間和建筑內部空間的設計不可分割。任何的室內空間都需要考慮人視覺的延展性,室外茂密的竹叢既給課后學生帶來良好的視覺觀賞性,避免視覺疲勞,又在炎炎夏季給位于西南角的教學樓帶來涼爽(如圖2)。

2傳承大學文化和校園特色

作為高職教育,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個類別,與本科類院校同樣有著傳承大學文化的責任。在校園特色性建設上它更優于普通高等學府,具有更加鮮明的專業特點和職業特色。在專業性教學樓或實訓樓的景觀建設上,在文化廣場的建設上,我們要將這種專業特點和職業特色融入其中。塑作品,它的名稱叫做“用手去思考”,體現職業院校強化動手操作能力的特點。除此以外,還可以將一組反映生動的生產活動過程的雕塑安置在該教學樓前的草地上,或是安排在樓道中庭的休息區。當然,也可以將該專業的學生設計作品制作成文化長廊,布置在教學樓大堂內,如圖4。

3校園的景觀建設應結合學校的地形地貌

充分利用學校的自然條件,保護和構建校園生態系統有很多的高職院校在校園建設上,為了施工的方便快捷和節省日后的保潔工作,采用單一的硬質鋪裝,統一使用大面積的花崗巖,整個校園毫無生態景觀。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還如何談得上“人文關懷”?環境行為學研究者認為:在環境對人的行為影響中,長時期生活在綠色生態缺失的環境里,人的行為會變得粗魯,充滿對他人的敵意,暴力傾向嚴重。如圖5,在這塊兩棟教學之間綠色廣場上,這種高低變化的長條構筑物即可以較好地分隔廣場空間,又可以充當座椅。圖6,教學樓前依據自然的地形設計出幾何形式的坡地,增強了室外場地的空間豐富性,同時給晨讀或者課余室外學習的同學提供了良好的校園環境。特別強調的是,對于組織的平坦室外空間,樹陣是值得推崇的設計手法。樹陣較之草坪更適合東方人與自然親近行為習慣,同時大大減少了園藝工作者的勞動強度和節省一筆昂貴的綠化保養費。樹陣使人對校園室外空間的利用更為充分。我們可以在樹叢中散步、朗讀,而不會受烈日的炙烤,我們穿過樹叢,來到教學樓心情又是何等的愜意,如圖7。

4結語

大學曰:“大學之道:在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環境效益上追求大生態;綠化布置上追求大綠化;藝術構思上追求大景觀。良好的校園景觀在給學校師生帶來良好的視聽享受的同時,加強師生間的交流、娛樂、寓教于樂,陶冶性情全方面的發展,這就是我們所說的校園場所精神對人的影響。

本文作者:孫卉林楊波工作單位:鄂東職業技術學院

第三篇

1設計亮點

在齊泰高速公路附近小型湖塘比較多,公路的路旁種植的銀中楊,可以成為野生鳥類理想的棲息和繁衍地。路肩和邊坡上種植的混合草可以充分的吸收和減輕由汽車通過造成的噪音和揚塵,能給當地野生物種創造良好的生存,繁衍條件。中央分隔帶種植的灌木和喬木高度和路旁種植的植物形成天然的鳥類生態通道,可以充分的保護鳥類通過時的安全,有效地降低了高速行駛車輛對鳥類造成的危險,也避免了由于鳥類對司機視線的影響而造成的交通隱患。這些設計充分體現了齊泰高速公路初期設計的用心良苦以及齊泰高速公路總指揮對生態因素的重視,切實的解決了當地野生物種和公路之間的矛盾,還給當地野生物種一個溫馨的家。

2中央分隔帶綠化

中央分隔帶景觀綠化是齊泰公路景觀設計的重點,中央分隔帶具有遮光防眩、誘導視線和改善景觀的功能。為滿足遮光防眩的要求,防眩樹種應選擇抗逆性強、枝葉濃密、常綠的,苗木規格控制高度1.5m~1.8m為宜。本次設計將中央分隔帶分為普通段落和重點段落兩種形式進行設計。起點至昂昂溪互通、泰來互通至終點、江橋前后,所有互通區以及服務區范圍內均為重點段落;其它段落為普通段落。綜合考慮氣候、土質、養護、成活率等條件,普通路段采用密植紫丁香作為中央分隔帶綠化主基調,同時在整公里數混種紅皮云杉,從而減少丁香單一品種的單調感及降低視覺疲勞性,并起到標志性作用。重點段落為增強景觀和防眩效果,采用整公里分段密植紫丁香(、偃伏萊木、樹錦雞兒、茶條槭、榆葉梅、毛櫻桃等花灌木。中央分隔帶的地表綠化,從美化路容和改善小氣候出發,采用播種草坪的方式,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同時達到保濕效果。

3主線兩側土路肩綠化

公路兩側土路肩采用播種草坪的方式進行綠化。草籽采用優質進口草籽,選用多年生黑麥草、早熟禾、紫羊茅混播。

4排水溝、邊溝綠化

本公路沿線土質排水溝、邊溝采用播種草坪的方式進行綠化,從而弱化邊溝特征,達到邊坡綠化與周圍綠化自然過渡的目的,突出生態邊溝的特點。

5碎落臺綠化

碎落臺表面為防止水土流失,保濕及美觀的作用應播種草坪,為增強景觀性選擇常綠云杉和花灌木搭配的形式形成景觀帶,花灌木宜采用木犀科、薔薇科、豆科、忍冬科等耐寒、耐旱、抗性強、養護成本低、適宜本地栽植的苗木,如連翹、紫丁香、小葉丁香、樹錦雞兒、偃伏萊木、忍冬、黃刺梅、錦帶等。一級碎落臺注重觀賞性,采用以觀賞性較強的花灌木配合云杉自然式栽植;二級以上碎落臺更應考慮景觀性及生態性,栽植適應性較強的灌木。對于局部較寬的碎落臺,在不影響行車視距的前提下,少量栽植觀賞性好的喬木,配合花灌木及宿根花卉形成景觀亮點。

6路堤邊坡綠化

由于本工程當地土質條件惡劣,地表多為粉砂土,缺少合格種植土土源,所以邊坡土質較差,路堤邊坡的包邊土多采用下處理的淤泥質粘土,部分路段的含堿性較大;從邊坡的防止水土流失、固坡防護功能、美化效果和綠化管護難易程度、工程施工進程等幾方面綜合考慮,通過試驗段優選紫穗槐和紫花苜蓿。紫穗槐是一種比較耐寒、耐旱、耐濕、耐鹽堿、抗風沙、抗逆性極強的灌木,在荒山坡、道路旁、河岸、鹽堿地均可生長,萌芽性強,根系發達。紫穗槐抗風力強,生長快,生長期長,枝葉繁密,是防風林帶緊密種植結構的首選樹種。紫穗槐郁閉度強,截留雨量能力強,萌蘗性強,根系廣,側很多,生長快,不易生病蟲害,具有根瘤,改土作用強,是保持水土的優良植物材料。紫花苜蓿同樣具有抗性強、根系發達等特點,也是干旱地區綠化防護首選植物。路堤邊坡綠化防護分兩部分進行,第一部分即具有工程防護的路基邊坡,采用人工播種紫花苜蓿,第二部分即沒有工程防護的部分邊坡,從坡腳向上一米及路肩向下一米兩部分扦插紫穗槐,起到固坡抗沖刷的作用。兩部分中間的坡面采用人工撒播紫花苜蓿。紫花苜蓿草籽采用進口阿爾岡金,具有出苗率高,覆蓋及時的特點,可以很好的起到防止雨水沖刷邊坡的作用。

7支線、連接線綠化

支線、連接線多為二級公路,從美化環境、防止水土流失、經濟節約的角度綜合考慮,支線、連接線的綠化以防護為主,景觀以借景為主,土路肩一律混播草籽,適當土路肩較寬地段少量栽植花灌木,路基邊坡播種紫穗槐或紫花苜蓿籽,行道樹與周邊環境自然結合,缺失部分補植銀中楊。

8互通區綠化

互通區是高速公路的出入口,既要有開闊的意境,又要突出行車標志,提供最佳的行車視距,還要有景觀效果,植物配置突出層次效果,喬木、亞喬木、灌木、地被植物組合成自然、連續、有韻律變化的大色塊,減輕和消除駕乘人員的視覺疲勞。服務區、收費站的綠化服務區集加油、修理、餐飲、住宿為一體,通過空間劃分和植物配置,以建筑物為主體,采用現代庭院式園林表現手法,并以燈光及植物造景點綴而成,達到觀賞休閑、提高環境質量的目的。綠化布置除沿主線一側不植高大喬木外,其余三面采用喬灌結合、常綠落葉結合的配置,從整體上營造一種外圍綠色大環境,形成濃郁的綠化氣氛。收費站的綠化體現出人性化設計特點,給司乘人員和收費員工以溫馨、優雅的感受。

本文作者:李連久工作單位:佳木斯市恒興公路勘察設計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