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美學視角下景觀設計探析
時間:2022-12-30 09:05:39
導語:中國傳統美學視角下景觀設計探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美學與景觀設計的互動關系
(1)景觀的文化意義
中國的傳統美學在其發展過程中受到地域、政治、文化的影響,形成了一套獨有的理解欣賞方式和表達形態,對古今的景觀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中國的傳統園林在追求意境的同時從山水畫、詩詞歌賦中獲取靈感融入到傳統的設計理念里,達到了自由與規整、寫意與寫實的和諧統一效果。這種表現技巧把人對空間的改造巧妙的和人與自然的關系結合起來,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構筑體系,使得我國的傳統美學思想在建筑景觀設計當中得到了良好的繼承和發展。現代景觀設計在遵循文化背景的同時對一些歷史遺跡和名勝古跡的現代化改造中也體現了“傳統”與“現代”的和諧交融。
(2)運用傳統美學理念的景觀設計原則
新興的設計思潮也已經深深的貫穿于現代景觀設計理念當中,奠定了現代景觀設計藝術的基本原則:首先,景觀環境的整體性是古往今來景觀設計所要把握的首要原則。通常在人的審美體驗中,對于一個物象的感受通常是通過對它整體效應的體會來獲得的。人們認識事物的過程總是會先整體再局部然后再返回到整體,這就要求把握住設計內容的整體性原則。其次要充分的發揮主觀的能動性。景觀設計的最終受眾是人,這就要求把設計審美的重點放在審美的主體感受上而非客體環境上。充分考慮人對客體景觀環境的精神感受以及生理適應程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自然傳統的美感而忽略了環境本身對人類生活的影響。最后,景觀環境的功能性也很重要的,隨著人的意識形態逐漸改變去改造或者創造現代人的生活居住環境,功能性被視為人類創造任何事物最原始的目的。
二、傳統美學理念在景觀設計中的思維轉換
任何設計者的創作都是以其個人對這個世界的認識為基礎所表達出來的,個人主觀上對設計或者藝術形式自身的感受和理解都會造成設計思維的不同。設計是人結合客觀條件主觀的把思想和既定概念轉變為感官形式,不同的受眾針對不同的設計風格也會產生不同的理解和體會。現代景觀的設計應該體現一種人文關懷的精神,現在全球范圍內許多的藝術領域都包含了這種精神。以中國傳統的山水園林為例,古典園林在布局上強調靈活多變的構筑形式,采用多種元素的混合表現形式。從現有的古典園林來看,由眾多的人造與天然風景的結合來表達某種意境的小景,這正是符合了傳統美學審美趣味。古人在審美上普遍的將整體做統一的協調和融合,始終保持著一個和諧的整體,體現了虛與實、動與靜、剛與柔、舒與密的辯證關系。只有這樣處理各種元素之間的辯證關系,才能達到一種高水平的園林藝術境界。
三、傳統美學在未來景觀設計當中的發展
為了順應現代社會的發展,大部分成熟的景觀創作中我們看到了“傳統美學”與“現代化”的結合已經產生了相對的和諧。有很多的傳統景觀元素在融合了抽象的“現代感”和“科技感”之后,原有的景觀元素也逐漸適應了社會發展的潮流。但“傳統美學”與“現代化”之間產生的表象矛盾還是會持續存在的。另外,外來的現代主義景觀的表現手法當下已經大量的被景觀設計者所接受,在全球化社會發展的大背景下,景觀設計趨向于“現代化”是時展的必然結果。
四、結語
中國傳統美學理念無論是在過去,還是將來以及無法預見的未來的各個領域都具有重要的價值。從現代景觀的發展實踐來看,中國的景觀設計在回歸傳統理念的同時也在不斷收到外來文化理念的影響,在展現本土化、民族化的同時也合理的融入了現代化的藝術風格,還應該從主觀的角度重新認識和發展傳統美學藝術。對美的感受要始終跟隨時代的腳步,融入現實,高于現實。
作者:武慧娟 王亞琳 單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學藝術學院
- 上一篇:遺址公園設計對城市標識性景觀設計的啟示
- 下一篇:住建局黨風廉政建設主體責任工作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