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論文

時間:2022-10-21 11:07:02

導語: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論文

摘要:本文從山地公園的概念入手,探索山地公園的生態景觀設計,總結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的原則,并結合南京牛首山公園實例,對在生態優先理念下山地公園的景觀設計進行論述分析。

關鍵詞:山地公園;生態景觀;設計原則

在我國現代化城市發展進程,改善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源、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發展的主流。人們越來越關心生態環境的問題,許多城市逐漸將自然山地打造成為各種不同類型的山地公園。部分城市在山地公園景觀設計中充利用自然生態的特點,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園林景觀。

一、山地公園

(一)山地公園的概念。山地公園主要是指因采礦而廢棄的山地或因原有林相單一的林業山地而進行生態園林導致我國一些城市和城郊的自然山地破壞嚴重,呈現出山地缺損和巖上裸露的現象,既浪費土地資源,導致環境惡化,又影響城市景觀。由于人們對生態環境質量的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對山地進行生態園林景觀設計是一種良好的生態可持續發展的形式。此外,對城市內原有的林相單一的林業山地進行適當園林改造,增添一些登山步道等休閑設施,既能為市民提供游覽場所,又能改善城市景觀質量,是城市建設人性化的體現。此兩類山地形成的公共綠地,一般稱之為山地公園。(二)山地公園的生態景觀設計原則。1.注重地域特色的表達。城市山地一般是當地歷史、人文以及傳說等文化的載體,因此設計時結合當地文化背景,結合物質景觀形成文化的體驗形式,滿足觀者情感表露,形成文化共鳴,提升山地價值,增強景觀的可讀性。其次,設計時要充分利用山地的原有景觀形態和地形、地貌,保留和恢復自然生態形態,傳遞山地公園的特色人文形象。2.依據不同地形特點設計。設計時要根據不同的山地地形的特點,在順應自然的基礎上設計視覺空間和景象特征。由于山地的立體和層次性,在設計中要充分使用山地地形的特點,根據山形及走勢從加強地形地勢和豐富城市色彩的角度進行植物配置和設置景觀小品,從近、中、遠景以及俯仰等不同視距、視角來進行植物的合理組織,創造出扣人心弦的景觀層次,營造引人入勝的景觀序列,體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3.植物設計遵循生態學規律。遵循適地適樹的原則,注重鄉土植物選擇及林相的變化,按照生態學規律,以形成豐富多變的生態景觀植物群落為目標,以人性化的設計方法為手段,形成環境友好型的山地生態景觀環境。

二、實例分析——以南京市牛首山公園為例

(一)牛首山公園項目背景。1.地理位置。牛首山地區地處南京市的南郊處,江寧區的北部,由牛首山和將軍山等諸如此類的大小山丘組成。牛首山山體高度為248米,其山脈與寧鎮和老山山脈共同構成了南京市的骨架,形成天然的生態保護區。2.文化背景。牛首山又稱作牛頭山,鐘靈毓秀,重巒復嶂,是金陵四大名勝之一,佛教牛頭禪宗思想的起源之地,擁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及人文氣息。山地歷史悠久,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相對完整的歷史遺跡。南京古稱金陵,金陵代表性的四十八個景點又稱金陵四十八景,其中三景都在牛首山公園中,分別為“祖堂振錫、牛首煙嵐、獻花清興”。(二)牛首山公園生態景觀設計理念。地形變化是山地獨一無二的條件和優勢,從山的本質出發,基于場地空間,面向當代生活,重返自然懷抱,與山地對話。將整個公園組織成一個開放的公共綠地,充分尊重并結合地形,強化豎向設計,打造不同的生態景觀序列,拓寬完善的生態景觀帶來的視覺體驗。如今,牛首山只較完整的留存下了東峰,西峰的山地由于長達21年的鐵礦開采,一直存在許多大大小小的安全隱患,譬如地質結構不穩定、山地滑坡頻發等。因此,解決安全隱患、彰顯文化底蘊就成為牛首山景觀設計的迫切任務之一。牛首山公園前瞻性地將“生態修復、文化修補”理念應用到景觀設計中去,通過對水文、地形、文化遺產、市政、植物覆蓋等進行系統詳盡分析,建立牛首山生態景觀格局。在建設過程中,修復被破壞的生態環境,使用GRC塑石假山工藝模仿自然山石,依據生態景觀設計原則合理種植喬灌木,恢復山地生態。(三)牛首山公園生態景觀設計中山地公園景觀設計原則的體現。1.地域特色的表達。牛首山公園從其豐富的文化內涵以及歷史底蘊的角度出發,以既有的南唐二陵以及鄭和墓為景觀基地,尊重自然生態,在不同的場地設計上都賦予了不同的功能和形式,深入的挖掘其山地的地域景觀,充分融入其場地的人文情懷,給予了山地獨有的靈魂精神。歷史上牛首山也是一座著名的佛教名山,具有濃濃的的歷史人文氣息。因此牛首山公園的腹地佛頂寺的整體布局采用唐代道宣式的布局樣式,建筑樣式以唐風為主,利用山地地形的特殊性層層遞進。寺內園林布局借鑒了日式枯山水園林,在兩側回廊以及廊院空地都采取白石,地被植物以及小型喬木進行組合搭配,增強了空間的層次感,弘揚“禪”之平和的生態景觀。牛首山公園通過山地景觀線上的景觀構筑物——佛頂宮、佛頂寺和佛頂塔的聯系,串聯園內的佛教文化景觀,結合牛首山公園自然式的景觀布局,將佛道禪意的文化同儒家思想文化、江南生態和詩詞文化以及鄭和海洋文化五種文化糅合交融于牛首山公園園中。2.地形處理。在佛頂寺的選址上,牛首山公園遵循生態景觀原則,結合山地現狀,充分利用原有地形規劃建寺,并利用現狀平緩地塊布置主要的活動廣場,方便游客集散。山林陡坡以現狀保留為主,利用山地景觀高低變化的特點新建環山步道、登山道和沿湖步道。牛首山公園在所有道路的處理上遵循依山就勢的原則進行生態景觀設計,豐富景觀空間層次,實現景觀設計的生態性。山地公園的游覽區的每個節點都是在功能需求和景觀要求相結合的基礎上,與原有地形最大限度地結合起來,保護生態,因地制宜,堅持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3.植物景觀營造。牛首山公園的植物景觀設計運用欲揚先抑的手法,講究小中見大、步移景異,通過植物形體高低,合理設置障景,以達到豐富的藝術效果。在植物選擇方面,牛首山公園遵循生態景觀設計原則,從花期、季相、色彩、形態不同方面選擇鄉土植物,尊重植物生長特性、因地制宜、科學設計、適地適樹,充分利用山地特有的景觀特性和山地地形特色,營造四季有花,一年常青的植物環境。常綠主景樹的主要有苦儲、冬青、石棟、青岡、紫楠、柞木等。牛首山公園還大面積使用了色彩鮮艷的花卉,豐富園內植物色相,如白鵑梅、金雞菊等,華東木藍、衛矛、木半夏、黃杜鵑、紫金牛、火棘等,色彩對比明顯,主次分明。牛首山佛頂寺內的景觀設計以禪意景觀的打造為基礎,植物的色彩搭配遵循著“取其自然,順其自然”的原理,為人們營造出溫暖平和的視覺效果。

三、結語

由于社會的不斷發展與進步,人們想要回歸自然和親近自然的愿望變得更加愈加迫切,山地公園越來越成為城市綠化美化的環境載體。生態景觀構建是城市園林景觀設計的核心所在,因此山地公園在進行景觀設計規劃時應始終堅持生態景觀原則,在保護原有地形和生態環境基礎上,充分利用現有生態資源,尋求城市與自然的和諧共生。同時,我們在山地公園的生態景觀建設中,也要注重生態、文化和藝術的相互結合,因地制宜,做到綠色永久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祝遵凌.設計與自然生態[J].設計,2018,(21):007.

[2]祝遵凌.生態設計[J].設計,2018,(11):029.

[3]王奕,火艷,祝遵凌.鄉村植物的生態群落與美學設計應用——以樺墅為例[J].設計,2018,(12上):61-63.

[4]陳晨,祝遵凌.自然元素在城市建筑藝術中的應用[J].設計,2018,(18):141-143.

[5]程涉,盧鑫昱,胡海波.基于生態理念的城市濕地公園規劃研究——以太倉市金倉湖濕地公園為例[J].設計,2018,(11上):30-32.

[6]童麗麗,許曉崗,湯庚國.牛首山森林公園野生觀賞植物資源及旅游開發[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2007,(04):76-78.

[7]周亞興.山體公園景觀設計分析[J].現代園藝,2015,(12):80-81.

[8]魏平,熊瑤,竇逗.淺析城市廣場的起源及未來設計趨勢[J].大眾文藝,2018,(19):47-48.

[9]張秀,熊瑤,胡昕.郊野公園游憩空間規劃設計研究——以南京星甸濕地公園為例[J].大眾文藝,2018,(20):45-46.

[10]殷京生.綠色城市[M].南京: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

[11]路萍,萬象.城市公共園林景觀設計及精彩案例[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8.

作者:高妍 孔德金 王夕倩 單位:南京林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