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文化在溫泉酒店景觀設計的實踐
時間:2022-08-02 09:13:23
導語:禪文化在溫泉酒店景觀設計的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現代社會人們工作忙碌、行色匆匆,在快節奏的都市中,靜靜地與枯山水相面對,人會思考自我,思考人生,思考活著的方式,可以得到心靈的休憩。本研究就如何將日本枯山水的禪文化融入到溫泉酒店小尺度空間的營造中進行了實踐探索,圍繞觀庭與作庭兩大核心內容,以期創造出符合城市高壓人群釋放壓力的精神庭院與禪意產品,讓其實現世俗中的瞬時修行,獲得內心寧靜的力量。
關鍵詞:枯山水;禪文化;觀庭與作庭;瞬時修行;內心寧靜的力量;溫泉情境產品
在禪學的解釋中,人們的所思所感是無法被完全理解和直接表達的,作庭則是具有此作用的古典禪藝術。枯山水以高度抽象、至簡留白的的作庭手法,將禪宗文化、作庭藝術及自然魅力融合于一個空間內,為繁忙的城市人群創造了一個可與自然對峙獨處、暫時遠離俗世煩囂的寂靜時空。禪的目的是為了邂逅原本的自己,而禪宗寧靜的思想,是對大自然的感激之情,可以將一種平和的感覺引入人們的生活中[1]。坐禪觀庭就是在心靈中壓縮、排掉過多的東西,讓人置身其中,仿佛也在感受一種俗世中的瞬時修行。目前中國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內卷強度大,城市高壓人群多無從釋放,精神需求無所憑靠。溫泉酒店作為高壓社會下現代人治愈之旅的重要選擇之一,可以體驗沐浴、泡湯、休閑娛樂等溫泉洗浴與活動。而此類酒店中景觀營造空間通常尺度有限,卻承載著與整體溫泉治愈風格主題統一的要求,在外化環境中創造寧靜致遠而又素凈的園林意境,同時又要內化為精神庭園,創造放松寧靜冥思的意境,為高壓人群帶來內心寧靜的力量,讓人們重獲在俗世中拼搏的力量。將日本枯山水的禪意精神與造型融入到溫泉酒店的景觀中,營造充滿禪趣的園林意境,可以讓人們因承受巨大壓力和無數外界紛擾的困頓心靈有所放松和慰藉。關于禪文化的論述涵蓋禪意精神、禪意表達與禪意體驗3個方面。
1日本枯山水的禪意精神
日本枯山水更多的是注重精神性的享受、形式上的象征性,以及隱匿在景觀空間下的內在精神力量。所謂“無一物中無盡藏”。被封為枯山水開創者的禪僧夢窗疏石曾說過:“山水并沒有特質,特質在于人心?!闭J為對庭園的觀賞和設計可以被用作參禪的方式,即在自然四季更替中感悟自我的本真[2]??萆剿歉叨瘸橄蟮木裢@,是心靈在俗世中的世外桃源,觀庭及作庭,步步即修行。
2日本枯山水的禪意表達
枯山水是將高度抽象的禪文化通過作庭藝術將其具象外化的一種庭園形式,與禪宗相呼應,追求與自然的和諧。通過巧妙地組合砂石,以砂為水,以石為山,以景喻禪,使之呈現小宇宙一般的意境,是禪宗世界觀的體現。
2.1以砂為水
枯山水反映的是日本人的海島環境,以砂代水,象征海洋、泉溪和瀑布[3]。細碎的白砂,在庭園內為石組供了一個勻質抽象、近似幻象的基底,可以襯托和加強石組的形態線條,使之更加鮮明立體。砂紋樣式分為漣紋、波紋、渦卷紋、市松紋等,用于表現不同的水景。蜿蜒幅度小的曲線表示平靜的水面,是一種自然恩惠的象征。石組周圍會有渦卷紋,表示“山”周圍的云?;蛩臐i漪,同時也會有獨立的渦卷紋,表示流水的匯聚之處,渦卷紋代表禪宗中的萬物流轉、“大宇宙”及“悟的世界”[4]。
2.2以石為山
石組根據環境可分為山石、川石、海石,根據形態可分為“立石”“橫石”以及比橫石更貼服地面的“伏石”[5],根據位置及與砂、植物的搭配,可用來表現象征神仙思想的“蓬萊島”、禪宗精神的“須彌山”、仙人居住的“深山幽谷”等。作庭師尤其重視石組的放置角度和擺位關系,例如重森三玲創作的東福寺波心庭,以禪語為主題進行創作,其間呈放射狀的置石是日本庭園石組構成的一個飛躍性的進步。石組的形態、組合以及之間的呼應關系,呈現出一種具象形式,衍生出契合禪宗、無形無相的禪意表達。
2.3以景喻禪
枯山水具有明確的邊界,邊界內的事物仿佛可以永恒不變,又似乎可以無限地延展,呈現出微小個體與無限宇宙之間的強烈反差??萆剿且环N留白的藝術形式,蘊含禪宗幽玄之美,即把美的東西藏起來。當人與庭園對峙時,給觀者一段距離、一個空間,讓人去揣測和想象它的美,感受自然的包容力,從而實現真實自我與自然之間的對話,抑或是感受人與世界對立的緊張感,得到思想上的啟發。而這種觸發禪意聯想的景致,非枯山水這種高度抽象的形式莫屬。
3日本枯山水的的禪意體驗
3.1觀庭悟禪
傳統枯山水除了打掃和制作不可進入[6],坐觀時還需要觀者與枯山水一定要是面對面的關系。與之對峙才是最重要的,坐禪對于禪僧來說,是重要的功課和通向頓悟的方式。枯山水指向世間繁華歸于寂靜的真理,剎那即永恒,正是禪對時間的某種頓時而神秘的領悟[7]。觀賞庭園追求開闊之感。可從走廊上隔一段距離感受枯山水的魅力,欣賞枯山水的全貌;也可于室內靜思坐觀枯山水,遮雨的門窗將庭園分隔,形成了觀賞庭園的“畫框”,既有富賞畫之高雅趣味,亦可透過窗戶來觀賞,其中圓窗在禪宗中代表“悟性”,包含世間萬物的真理,透過圓窗來窺探枯山水,如同窺探自然的一隅或宇宙的片段。
3.2作庭修禪
如枡野俊明所說“作庭不僅僅是追求造型美,更是把自己與空間進行置換的一種精神性的設計過程”[8]。禪僧每天清晨用耙子在砂上繪出紋理是必修禪課,將其對禪的認知,通過心境外化,將心靈投入制作中進行磨練求道,最后所呈現的紋理也是其內心寫照,并直接反映出其修為。石組精妙布置,蘊含了很多奧秘以及作庭者的內心參悟。石組自身的狀(單體形態)、場(組合布置)及勢(連接方式)形成富有張力的具象造型,可有效喚起禪宗所推崇的基于直觀又超越形式的空間體驗[9]。同時,配合砂石景致的綠色植物需要經過反復修剪使其形狀不變,并與砂石一樣被賦予了禪學含義。
4以禪文化營造內心寧靜的力量與瞬時修行———以青島市即墨區溫泉酒店為例
項目位于青島市即墨區溫泉小鎮區域,有豐富的溫泉資源,周邊緊鄰山海林泉,與枯山水所反映的日本海島環境相似。周邊眾多溫泉酒店環伺,建筑與景觀多以歐陸風格為主,本案則以日式禪意風格營造景觀,形成差異化特質?,F狀場地緊鄰主路的入口區域,形象昭示性較弱,前場空間被停車位占滿,動線不夠流暢,缺少中心景觀焦點,酒店后場空間呈窄長狀,緊鄰半室內的湯池平臺。根據現狀分析,界定兩大核心問題:如何結合區域資源、梳理現狀,在小尺度空間營造具象外化的禪意造型空間,以融入枯山水禪文化的精神內核?如何結合環境營造,創造溫泉情境體驗型產品,從而讓城市高壓人群實現就地瞬時修行、獲得內心寧靜的力量?將從以下4個部分進行實踐性探索,尋找答案。
4.1設計立意
觀庭悟禪心·作庭修禪行:枯山水庭園邊界明確,如同有限人生。人生瑣碎經歷如無數細沙散落,構成生命歷程的底色與基本盤。而人生格局則是憑借這石組山峰自身狀、場與勢的組合構成。禪宗中所謂“悟”,需打破理性邏輯的壁壘而突然明白答案,即這種從緊張的心理狀態徹底解放后的狀態。好的冥思從形從勢都是圍繞著山峰組合,有重點張力,有取、舍,有色、空,有虛、實。而內心的整理修行則如同石組周邊,耙砂形成特定紋理、外化心境,思緒困頓則所有形勢就會失去規律與秩序。組合山峰石組、耙砂梳理紋路均是修行本身。此所謂觀庭與作庭,步步即修行[10]。在項目前場空間,宜著重營造可以觸發人內心感悟的禪意造型,融入強烈的禪意精神,強化前場的昭示性,構成情境記憶點;項目后場空間宜著重營造禪意行為體驗,讓人通過具體的行為與活動進行瞬時修行,拓展思維的邊界,感受人生的無限意義。
4.2空間營造
整體空間營造3重庭園:第1重為林泉庭(入口空間)采用欲揚先抑的手法,提升與強化入口形象的昭示性,采用流線型構圖,層疊流水與質樸的原石(山石、川石)組合構成林泉文化意境。第2重為圓滿庭(前場空間),重新梳理人車流線,創造中心景觀的記憶焦點,立意結合形式,前場采用枯山水的經典渦卷紋衍變成多個圓形錯位,形成極富流動性的構圖,寓意風水匯聚、萬物流轉的大宇宙觀,同時圓形構圖也非常適合人車動線的分流,以及游客車輛的順暢進出;多重圓形構圖的最中心設置酒店LOGO墻及圓形鏡水池,結合精致簡約的地被植物與造型樹,形成視線障景和視覺焦點;兩側草階呼應層層疊浪的意向,結合綠化遮掩四周的停車區域,隔離市政道路上的噪音,形成內向型的綠蔭空間。同時采用平直砂紋衍變成鋪裝樣式,模擬風平浪靜的海面,寓意大海的恩澤。第3重為松風庭(后場空間),禪語有云“閑坐聽松風”,說是心靈澄清時,能聽到松樹與風相會的聲音,希望來溫泉酒店的高壓人群坐在松風庭時可以被寂靜的自然所包圍,得到與自然面對面交流的機會。曲線式的綠島寓意海上仙島,極具蓬萊神仙意境。鋪設的砂紋如水流一般,有綿延進室內之感,與檐廊下的湯池平臺相接。纖細密竹林界定了空間邊線,夜間照明開啟時,湯池上方檐廊上映射出粼粼水光與庭園白砂上婆娑的竹影交相呼應。9組置石充分利用有限的空間,盡可能布滿整個窄長狀空間,從檐廊下的3個主視點看,石組對空間的分割有大小對比之美,著意突出3個主視點處的某一單體元素,形成場地的主要格局。石組在整體上呈放射之態,而圓心正在檐廊下中部的主視點處,構成一個格局有力又具平衡感的庭園空間。
4.3行為體驗
人生的思考是循序漸進中某一時刻出現頓悟的瞬間,整個空間序列的體驗也采用相似的節奏進行畫軸式展開,從入口空間到前場空間再到后場空間,對于人的主觀感受形成六境體驗:引、聚、觀、作、悟、達;在界限分明的小尺度空間里,行望居游、坐觀靜思,界限外是俗世、變化的世界,界限內似為永恒不變的一切,探尋真實的自我。從入口的林泉庭往主路上驚鴻一瞥(引),中心的圓滿庭,禪意造型讓人凝視聚焦(聚),到進出大堂時的回望與框景、居于室內二樓的俯瞰(觀),仿佛萬物流轉,循環往復,如宇宙、風水攢動的渦卷紋狀的構圖,與平靜海洋一般平直砂紋狀的構圖形成動靜對比,加之第四維時間,植物花開花落、植物榮枯的四季變化,在建筑前場隨著人的位置及行動變化帶來一系列的心態起伏與體驗的變化。而在建筑后場,人在檐廊下的湯池平臺上可靜坐、可泡湯、可行望,隔一段距離欣賞松風庭的全貌,感受松風和鳴的自然魅力,參悟石峰組合的奧妙。同時,局部設置的遮擋風雨的門窗也形成了觀賞庭園的“畫框”,憑窗窺景,如窺探自然一隅或宇宙的片段,呼應著自我變化的內心。在松風庭,為了讓高壓人群體驗瞬時修行(作-悟-達),在場地一側設置迷你作庭區域,提供溫泉情境體驗型產品,通過VIP預約方式展開,可以選擇獨自作庭模式或雙人或家庭協作模式,優秀作品可拍照上傳溫泉酒店公眾號進行宣傳展示,并贈送酒店優惠券。預約人群可以在迷你作庭區按照自己的意圖挑選石頭進行石峰組合、按照砂紋圖案進行耙沙體驗以及認領植物栽植或修剪等多樣方式,體驗作庭的樂趣,找到原本的自己,同時獲得瞬時修行帶來的內心寧靜的力量。
4.4材料選用
與中國古典園林喜用真實的山水不同,枯山水多采用大自然中最原始的質樸材料,這樣就拉開了審美主體與被欣賞客體之間的時空距離,觀園者可以根據自己的人生經歷和體驗來對山水的形式進行加工和想象,有進一步創造的空間[11]。本案中盡量采用自然界可以找到的石頭,避免對其進行切割、打磨、拋光等再加工。這是因為天然石頭通常具有自然力量侵蝕過的痕跡,與通常意義上的人工切割的石料截然不同。砂紋的制作一般使用釘耙或有鋸齒的木板,可選用白砂、紅砂或黑砂來制作不同的砂紋圖案。植物選擇色調淡雅的種類,以地被層及球灌層結合,點綴造型小喬,既符合小尺度場地植物層次的營造,又不會出現堆砌擁擠的種植效果,符合禪宗留白的美學要求。高壓人群可在此靜坐冥思、放空、耙沙、泡湯及與自然對峙。賞花之綻放,觀楓之搖曳,感草之榮枯,石之巋然不動,砂之流動不止,行望居游、靜觀冥思,方可悟得禪心修禪行。
5結語
枯山水給高壓人群提供了一個思考問題的時間和空間,當面對一座枯山水庭園時,首先要做到的是什么都不要想、什么都不要思考的“無心”的狀態,這是非常重要的。觀庭與作庭,步步即修行,參悟要義需要的是時間與思考,人的文化素養的提升以及人生閱歷的豐富,才能在設計實踐中更為深入地感受跟踐行禪宗教義。同時中日兩國由于多種因素,在審美傾向上有所區別,中國人傾向觀生意,日本人傾向觀苦意,實踐中需要根據國人的審美進行調和。隨著中國社會在物質生活方面越來越完備,很多人將心靈的充實視符合更重要的需求,在這樣的趨勢中,庭園禪文化會更加為人們需求,整個社會也會越來越需要禪文化所帶來的內心寧靜的力量跟瞬時修行。
參考文獻:
[1]陳立忠,張建林,徐朝陽.試論日本枯山水藝術與極簡主義園林的相似性[J].廣東園林,2009(03):8-11.
[2]SosekiM.DialoguesinaDream:TheLifeandZenTeachingsofMusoSoseki[M].Somerville:WisdomPublications,2015:247-249
[3]劉庭風,余嫻,LiuTingfeng,等.中國人會是真的愛枯山水嗎[J].新建筑,2007(2):92-93.
[4]貢雪.蘇州園林山水意境對當代城市景觀空間的觀照[D].南京師范大學,2019.
[5]歐陽秋子.體現宗教思想與信仰的日本庭園石組[J].藝海,2010,000(009):104-105.
[6]梁婧.凝固的美———枯山水造園藝術淺析[J].商情,2012,000(051):282-283.
[7]方海錦,吳冬蕾.禪與枯山水———以龍安寺方丈庭園為例[J].美術教育研究,2019,000(008):74-75.
[8]崔姍姍.尺方之地,觀天地浩然———日本枯山水[J].山花:上半月,2016(16).
[9]許愿,楊希,朱育帆.造型與去造型———龍安寺石庭置石設計藝術研究[J].中國園林,2019,035(010):135-138.
[10]劉天杰.禪宗在中國興盛的社會心理探源[J].宜春學院學報,2014(5):1-5.
[11]張云路,李雄,章俊華.日本枯山水的禪宗理念在現代日本園林中的表達方式———以日本科學未來館外環境設計為例[J].中國園林,2012,028(003):77-80.
作者:丁瑞斌 單位:青島騰遠設計事務所有限公司
- 上一篇:人工智能技術在數字化建設的應用
- 下一篇:基層農發行支持實體經濟的優勢與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