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探討
時間:2022-09-15 08:59:40
導語:藝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中職學校教育中,藝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相結合存在什么樣的意義
藝術設計的目的就是為了滿足人們的需求,研究設計也就是要研究人的需求,并將需求轉化為產品。并且要使人們能通過設計感受到產品的品質,從而產生購買的欲望。而AutoCAD作為計算機輔助設計的基本工具,是要求學生必備的技能之一。對于社會上各類工作中有可能用到的CAD的崗位,針對中職學生的特點和培育模式,通過任務教學法,有針對性對中職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進行有效的訓練是十分有必要的[1]。
二、任務驅動教學法的優點
(一)能有效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任務驅動教學過程中引入工作和生活實例,能有效培養中職學生應用所學專業知識去完成工作任務和生活需求,能激發學生探索新知的欲望,有效激發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二)能夠打破傳統的中職教學模式,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任務驅動法主要采用的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小組成員在教師的指導下,自主學習,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角,打破學生被動接受的“填鴨式”教學模式,提高中職學生的綜合能力。
三、以任務教學法為例,談中職教學中如果將藝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有效結合
任務驅動教學法實現一個學校公共閱欄的設計為例。首先可對學生進行分組。一般分為6-8人一組,可根據學生在教學表現出的學習興趣分為高中低三個層次。保證每組中兼有三個層次的平均分配的方式。可以分為如下幾個步驟:(一)任務引領。可以通過創設情景的方式進行任務的引導。案例可以選取具有審美代表性的閱報欄案例,以小視頻的方式進行播放。提高同學們的對美好環境的感受,提高對于自己完成任務后的效果期待。(二)任務提出。教師提出此次課要完成的總任務,確立2個課時內應該達到的小目標。可將總體設計的總任務劃分為AB兩大塊,偶數組和奇數組完成A、B不同的內容。學生接收老師的任務。(三)任務研究。在教師的帶領導下拆分總的任務,啟迪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思考什么樣的閱報欄放在學校是兼具美觀和實用性。同時,結合一相閱報欄的組成部分將運用到的CAD哪些實際操作步驟,有可能用到的工具以及快捷方式做出明確說明。中職學生基礎差的問題,教師可以明確到仔細的步驟。課前列好一張步驟清單,逐一進行說明。對于要達到的藝術效果提出三個層次的分類:藝術性、美觀性、實用性。(四)任務操作。由教師對自己典型案例中的閱報欄進行解讀。為什么說它具有藝術性,美在哪里?同時,它的基本框架是什么是如何通過CAD完成的。每操作步驟進行簡要的說明,每個CAD的工具運用,可通過菜單進行或者進行快捷操作。也可以通過錄制CAD應用小視頻的方式進行關鍵步驟的播放。更生動形象,更能吸引學生。(五)組內分工,內容交流。各組通過頭腦風暴法進行獻言獻策,確定好設計方案要。確定每個組員的具體任務,哪些同學進行總的設計把控,哪些同學進行時間控制、哪些同學進行基本操作、哪些同學進行審查糾錯,哪些同學參與評議等。(六)方案實施。教師巡視指導協調,對同學們的不會的操作步驟進行講解,對閱報欄的藝術設計性進行引導。(七)方案交流。各組展示成果,組間互動。分析本組的設計作品是否具有藝術性,是否符合校園的環境,是否非常的實用,是否根據行業內通用的規范或教師制定的CAD圖紙的標準,進行初步的初評。(八)任務評價。以互評的方式促自評。要求評價的同學先評對方的優點,對藝術效果提出三個層次的分類:藝術性、美觀性、實用性中能達到哪個層級進行評價。至少說出三個優點并至少說出兩個缺點。這種方法促進了同學們對藝術設計美感的欣賞。最后檢查制作過程是否符合教師制定的CAD圖紙的標準,肯定每組的成績,評出最優小組,指出每個組的不足之處。(九)課堂目標總結。對各組設計的閱報欄進行評價,對完成的任務過程中體現出的綜合能力的運用進行總結。同時,找出各個組都容易出錯的計算機輔助操作,講解并強調。
結合我校正在開展的《中職課程標準與課程建設規劃編制技術》的要求,課程教學的改革與研究應結合最新的課程標準的、目標、任務和核心關鍵詞來進行改進。本文以傳統的任務驅動法為例,使藝術設計與計算機輔助設計有效結合。提高他們學習興趣的同時,潛移默化的用團隊合作的方式影響他們。
參考文獻:
[1]陳望衡.《藝術設計美學》[M].武漢大學出版社,2000年7月.[2]吳慕輝.《建筑制圖與CAD》[M].化學工業出版社,2009年9月.
作者:蒲麗麗 單位:四川省攀枝花市建筑工程學校
- 上一篇:高職藝術設計學分制研究
- 下一篇:人物造型在手機APP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