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藝術設計學分制研究

時間:2022-09-15 08:53:48

導語:高職藝術設計學分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職藝術設計學分制研究

【摘要】以我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工作室”制教學及實施的學分制的現狀與問題為切入點,從采用不完全學分制、學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學、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形式等方面探索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分制實施的途徑,提出構建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開放性的學分制課程體系。

【關鍵詞】工作室學分制;教學模式

一、引言

近年來,高職院校以學分制作為突破口,在教學管理機制、課程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創新,以主動適應經濟社會對人才的多規格、多層次、多樣化需求,培養基礎扎實、專業面廣、綜合能力強的創新型應用人才。目前,學分制改革雖然有一段時間了,但仍然只局限于表面成分及學分計量方式,學分制僅僅在傳統學年制課程體系進行學分換算。作為高職藝術設計專業教學,將工作室教學與學分制融合,形成的工作室學分制教學模式,為推進學分制改革,培養多樣化人才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學制、教學運行機制、課程體系、課程設置、教學手段等方面有待創新。推行學分制的途徑,在推行學分制改革的過程中,將國外高校實施學分制的先進經驗與我國國情、高校自身條件及市場對人才的需求結合起來,科學合理構建既符合學分制特性和藝術專業教學模式,又能以學生為主體激發學生潛能的教學管理機制。

二、不完全學分制

目前國內藝術設計教育領域普遍采用不完全學分制教學模式,在保留學年制教學特色的同時,融入部分學分制的做法,采取壓縮必修課增設選修課、實施學分計量。它是我國施行“學分制改革”后的階段性成果,絕大多數不完全學分制模式都在學年制的基礎上,注入了部分學分制教育理念與機制,以彌補學年制的不足。其屬性應為改良型的學年制。

三、學分制下的工作室教學

藝術設計是一門比較特殊的學科,在藝術與技術相結合方面、在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方面都有較高的要求,為此,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一直有所倡導。同時對施行實踐教學的方法亦有多種探索,下廠實習、藝術采風、設計競賽、實驗室教學等等,不同歷史階段有不一樣的形式?!肮ぷ魇摇苯虒W是學分制改革后,在“學分制”基礎上開展實踐教學的一種新的探索,鑒于“工作室教學”自身良好的兼容性和可操作性,對于學分制改革而言,“工作室教學”模式的引入,增加了專業教學體系的開放程度,使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權大幅提高,學分制的優勢充分凸顯了師生間的主導關系。高職藝術設計學分制改革在“厚基礎、寬口徑、強能力”教改目標指引下,專業教學體系采用學科基礎、專業基礎、專業主干三位一體,成為藝術設計教育領域的主干。高職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在強調厚實的基礎理論知識即大類的基礎教育,目的為后續專業學習提供自主個性化的專業培養即寬闊的專業口徑打下堅實的知識基礎,以便培養學生超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工作室制的實踐教學形式,“工作室”是設計教育的一種形式,由包豪斯時期的“作坊制”演進而來?!肮ぷ魇摇币阅硨I方向的教授或專家為核心,組成相應學科方向的師資團隊,展開專項教學。工作室教學形式強調教學與實踐相結合?!肮ぷ魇摇苯虒W形式契合了學分制改革并與之緊密融合,成為了藝術教育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學分制改革教學模式越來越被廣泛采用。工作室采用分段式實踐教學,學生在前兩年主要完成基礎知識的學習,在夯實了深厚的基礎知識后,學生則根據自身的興趣與愛好及職業發展規劃,選擇進入工作室開展個性化的強能力的專業技能學習?!肮ぷ魇抑啤贝蠖疾扇〗淌谪撠熤?,即有責任教授確立研究方向、查找研究資料、組建師資群,安排教學計劃、撰寫教學大綱以及實施教學。教學采用專題模塊、需求驅動、問題導向的開放式教學形式,將教、學、操、研緊密結合,提升教師的教學與學生的實際專業能力。教學方案經歷了從調整必修與選修課比例到“學科基礎、分段教學”再到引入“工作室教學”、“實踐教學”等不同階段,各階段教學方案反映了不同的教學追求。以減少必修課比例,增加選修課比例為主要特征的學年型學分制教學方案,旨在拓展知識面、加強學科之間的了解;以“工作室教學”為核心的“工作室制”教學方案,則期望通過改變教學方式,探索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的多元途徑。融合“工作室教學”方式,大膽創新實踐教學。突破班級授課的禁錮,在加大教學的開放度、促進教學主體的轉換等方面頗有進展。但在教學進程上仍以“年級教學”為綱,局限于“年級教學”的框架內。以“工作室制”教學為例,三年級學生通過選擇工作室的課程分流進入工作室學習,雖然從形式看工作室教學施行的是“混齡教學”模式,但是從教學任務上看,學生對工作室的選擇實質上是對課程的選擇,“工作室”的操作模式還是平行課程的翻版。即使在“工作室制”的教學體系中,年級的概念仍很明確。構建開放性的學分制課程體系。課程是課程體系的結構單元,規劃和設計培育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學校人才培養目標的轉變首先影響到的是課程體系框架和結構的調整,進而需落實到課程教學方能得以實現。為此,課程改革以課程體系為綱要。采用逆向設計的教學設計新理論。預設既定學習目標,統籌設計教學活動分步實施找到實現預設既定期目標的最高效的路徑。1.工作室學分制課程設置。工作室制學分制的課程改革應該注意目標性建設問題。結合課程體系的框架,梳理、整合核心課程(主干課程)、普通課程的教學目的,針對教學目的采取目標性管理的方法展開課程建設。在具體的課程建設項目中,不應僅僅著意于單門課程的建設,而應該同時開展相應的平行課程建設,有計劃有步驟地開發課程,豐富個性化的選修課程資源。工作室學分制課程模塊設置應遵循藝術設計教育教學規律,突出實踐型設計人才的培養目標,精心組織設計符合培養社會需求藝術設計人才的教學內容。認真規劃工作室學分制教學模式中學生何時進入工作室,進入工作室后的課程設置等系列問題。按照人才培養目標規劃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專業基礎課程學習階段,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圍繞專業基礎課程和人文素養。第二階段是理論專業知識學習階段,注重從專業的理論層面上系統學習專業核心知識。第三階段是能力培養階段,這一階段以獨立的專題設計和執行能力訓練為重點,強調綜合設計能力的培養。第四階段是應用與檢測階段。通過前面三階段的學習,無論是專業基礎知識還是專業核心理論知識或是獨立的研究設計和執行能力都得以升華,以專業時間和畢業創作為核心內容,對之前三階段學習的全面檢測與應用。2.工作室學分制課程改革。從人才培養的四個階段來看,其教學模式并不一致。第一、二階段強調專業知識的學習,仍然適合于傳統教學模式即課堂講授式教學。而第三階段作為轉型期,強調創新研究與設計、強調執行力訓練,教學團隊帶領學生在虛擬項目工作室學習專業知識,理論與實際相結合,進行因材施教的模式下學習。第四階段由于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化,則非常適合于進入實際項目工作室,在工作室以任務驅動為載體,完成項目任務和畢業創作。學分制改革的主體目標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多樣人才,而非志趣各異的同一人才。為此,選修課建設雖與學分制的推進與完善同向,能夠起到一定的輔助作用,但是學分制下的課程建設重點仍應該放在社會共同價值的傳承與合理的知識結構方面。3.分主題、分組開展課程體系建設。傳統學年制課程體系向學年學分制課程體系的轉型是一個系統工程,其轉型的過程面臨許多難題與挑戰,應當確立長遠目標以求科學發展,為尋求比較平穩的過渡,結合原先課程體系,加強平行課程建設,分階段分梯次逐漸增加專業模塊,為課程選擇確立基本條件,逐步實現整個課程體系的開放性。在此基礎上,結合教學班授課,可以在學年制的學程框架內以課程單元(組)為范疇開展選修制實踐。找準課程體系改革的切入點,

邊改邊試邊建設邊完善,在點上成熟后再逐漸鋪開,課程及課程體系的建設是學分制改革的重頭戲,只有相應的課程體系建成,才能有效地實施選課機制,最終實現課程體系的實質性轉型。

四、打開培養多才高能人才上升通道

實施學分制一是以學生為主體,尊重學生個性化發展,不拘一格培養多樣性人才;二是從人的個性特征出發,尊重學生在能力和稟賦上的差異,揚長避短,倡導學生自由學習、自主學習,因人而異培養人才。前者主要通過選課機制實現,后者則借助于學分制目標性管理方式的彈性空間來實現。因此,從適用性要求出發,培養計劃的制定與教學方案的設計首先基于學生整體具備的普遍性能力制定與設計,同時兼顧學習能力強的學生個性化需求,在完成學?;A課程、公共課程的情況下,仍有余力學習自我需求自我興趣的課程。教師在因材施教的過程中為學生打通拓寬上升的渠道,為培養卓越的創新人才創造前提條件。

五、結語

健全選修機制、開放的課程體系、目標性的學分管理方式是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分制實施的核心要素。選修機制、學分管理以開放的課程體系為載體。加強基礎學科建設,培育精品核心課程,豐富選修課程、內容與形式,每位學生能夠根據自身需求制定一份適應自我成長的選修課程表,是工作室制教學模式下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學分制得以完全實施的關鍵。

作者:吳玉紅 單位:湖南科技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