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
時間:2022-02-24 02:55:41
導語:高職會計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在分析高職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基礎上,結合“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教學單元信息化教學設計和實施效果,總結提升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效果的對策,推動信息技術與會計課程教學深度融合,逐步實現以信息化促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和創新。
關鍵詞: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實施
為加快教育現代化和教育強國建設,推進教育信息化發展,教育部先后制定并印發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同時,自2010年起,教育部通過舉辦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和教師教學能力大賽,有效提升了職業院校教師信息化教學設計能力和課堂實施能力,促進了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但也存在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兩張皮的現象。
一、高職信息化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信息化教學設計流于形式。1.自主學習流于形式。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簡單布置一些任務,對學生自主學習要求不具體,學習結果檢查不到位。有些任務設計和要求缺乏難易層次,無法體現個性化學習需求,高估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忽略了職業院校學生之間的差異。2.濫用信息化教學資源和手段。有些教學設計是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生搬硬套,兩學時的教學內容堆砌了大量的視頻、動畫、游戲,只注重量而忽視質,沒有真正領會信息化教學設計的目的和內涵,沒有利用信息技術優勢針對不同學生情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二)信息化課堂教學實施變樣。1.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際教學有差距。參賽選手為了迎合比賽要求,在選擇信息化教學設計時主要站在設計角度,對信息化資源和手段不加選擇的過度堆砌,對網上搜集的圖片、視頻等不管是否符合教學情境要求都直接堆砌,比賽作品和實際教學存在一定的差距。2.信息化課堂教學無法按設計實施。實際參賽作品中存在為了比賽而設計,為了比賽而進行相關的課堂教學錄像情況,真實的課堂教學不能按照教學設計實施,不能熟練、恰當地應用信息技術,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佳。
二、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與實施
下面以省賽獲獎作品“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教學單元為例,展示會計課程如何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并應用到課堂教學中,有一定的推廣價值。(一)教學分析。1.教學內容。《會計基礎》課程是財經類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程,為后續專業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教學單元選自會計核算方法模塊,計劃學時為4學時。本次教學設計所選內容是實際會計核算流程的起點,也是會計核算的基本方法,內容涉及較多的會計專業術語和專門方法,包括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概念、種類、基本要素,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填制方法、審核內容。2.學情分析。《會計基礎》課程教學對象為會計專業一年級學生,在學習本單元之前對會計已有一定的了解,學會了借貸記賬法,能夠簡單設置會計科目和賬戶,但對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缺乏實際經驗,缺乏會計職業素養。此外,他們對單純的理論知識學習缺乏興趣,自主學習能力不足,這是本單元教學面臨的難點。但學生動手能力強,對實際操作興趣濃厚,這是采取以實際會計崗位工作任務為載體,以任務驅動為教學方法的有利因素,再輔之以會計仿真實訓,體驗職場工作,讓學生有工作的成就感,從而產生興趣,主動學習。3.教學目標。根據課程標準、崗位需求、學情分析等確定單元的教學目標。知識目標是掌握原始憑證的種類、基本要素,掌握記賬憑證的種類、基本要素;能力目標是能夠正確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能夠正確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素質目標是培養嚴謹細致、誠實守信、不做假賬的會計職業素質。4.教學重難點。教學單元的教學重點是填制和審核原始憑證,填制和審核記賬憑證;教學難點是審核原始憑證,填制記賬憑證。(二)教學策略。1.教學方法。宏觀上采用任務設計教學法,以典型的會計工作任務為載體,將任務分解,通過任務驅動完成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能力的培養。另外,還采用了自主學習法、角色扮演法、案例教學法、討論法、講授法等多種教學方法。2.信息化資源和手段。根據教學分析選擇采用案例視頻、微課、游戲、會計仿真實訓平臺、無紙化考試系統、精品資源共享課程、藍墨云班課平臺等主要的信息化資源與手段,除此還有教案、PPT課件、實訓圖片素材、學習任務單、學習評價表等,共同支撐重難點內容學習,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與合作學習。3.設計多元綜合評價體系。評價主體多元:由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組成。評價項目綜合:包括課前任務、手工實訓、軟件仿真實訓、無紙化作業與考試,以及課堂考勤提問、職業素質等。會計實訓平臺仿真訓練任務,以系統記錄成績評價。無紙化考試系統,及時評價學生對相關知識的學習效果,以系統記錄成績評價。綜合評價:不僅包括知識和能力的評價,同時注重會計職業素質評價。(三)教學設計與實施。1.教學設計。基于任務設計法,整個教學過程設計為課前、課堂和課后三個部分。充分綜合利用信息化資源,如視頻、微課、闖關游戲、會計實訓平臺、精品資源課程、無紙化考試系統、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等,采用多種教學方法,突破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教學難點,突出教學重點,使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逐步提升。2.教學實施。課堂教學在多媒體會計實訓室完成,具體教學實施過程如下:課前,教師通過藍墨云班課教學平臺提供教學資源,學生通過網絡和精品資源共享課資源,學習會計憑證知識,上網收集常見原始憑證和記賬憑證的種類和圖片,仔細觀察格式、內容。通過課程平臺師生、生生交流,完成課前任務。課堂,學生通過多媒體展示課前網上收集的會計憑證。教師將會計憑證填制和審核設計為四個典型會計工作任務,即:填制原始憑證(45min),審核原始憑證(45min),填制記賬憑證(45min),審核記賬憑證(45min),教學做一體,及時評價。創設典型經濟業務情境案例視頻展示會計工作實況,解決學生對企業會計核算業務缺乏實際經驗的問題;用視頻、微課、闖關游戲等信息化技術來破解難點;采取競賽的方式,激勵學生應用知識、內化知識,養成良好的職業素質。課后,教師圍繞課堂設計的典型經濟業務情境案例視頻,在藍墨云班課平臺進行會計工作任務拓展,學生可借助精品資源課程和微課自主學習,補救本次課不足,并完成拓展工作任務。(四)教學反思。1.教學效果。傳統教學主要在普通教室上課,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單一,學生感覺枯燥,上課愛睡覺、打游戲。信息化教學后在多媒體會計實訓室上課,學生興趣濃厚,通過教學平臺及時收集學生學習的相關數據,及時調整教學策略,教學效果明顯提高。2.特色與創新。利用微課、視頻、游戲、仿真實訓平臺、無紙化考試系統、精品資源課程等多種信息化資源與手段,將抽象內容具體化,枯燥內容生動化,激發學習興趣,從而主動學習。整個教學始終以學生為主體,學中有評,以評促學,及時多元評價,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設計真實會計工作情境案例,通過典型會計工作任務驅動教學。結合實際會計工作的違法案例視頻,提高會計職業素養。
三、提升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效果對策
(一)加強高職院校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高職院校領導要充分認識信息技術對教育的革命性影響,加大信息化教學基礎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開發系統有效的信息化教學平臺或統一購買第三方信息化教學平臺,建設職業教育虛擬仿真實訓基地等,學生通過平臺完成職業能力訓練任務,師生通過平臺進行無障礙溝通,全面提升教學、實訓等信息化平臺和設施的使用效果。推進高職院校數字校園建設,實現校園無線網絡全覆蓋,利用先進網絡和信息技術,整合資源,構建先進、高效、實用的信息化基礎設施,支撐學生的自主學習,適應職業教育的多樣化需求,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應用。(二)提升高職教師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能力。高職教師除了要學習先進的職業教育理念,還要不斷學習現代信息技術,并能熟練、恰當地應用于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中。每年都有全國職業院校信息化教學大賽或教學能力比賽一等獎獲得者、大賽的評委專家分享參賽經驗和備賽方法,通過參加培訓可以快速提升高職教師會計課程的信息化教學設計和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學校的現代信息技術中心要重點加強教師的媒體制作能力、資源設計能力、設備操控能力、重構教室能力的培訓力度,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不斷創新教學內容,推進信息技術與會計專業課程的融合。(三)加強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高職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對開展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師根據實際情況,可以自己開發或校企合作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庫,還可以利用智慧職教公開的教學資源庫開展信息化教學。推進會計專業精品在線開放課程建設,整合各類優質會計教學資源,建立共享機制,實現資源共享。資源庫建設應盡量以實際會計工作任務為載體設計,內容主要包括會計課程教學課件、教學案例、動畫、視頻、微課、虛擬仿真實訓、在線測試題庫等,運用信息技術和資源解決教學重難點。學生通過開放的會計專業教學資源庫可以自主選擇學習內容,突出主體地位,滿足個性化學習需求,反映真實的學習效果。(四)加強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指導。學校可以組建由獲得信息化教學大賽或教學能力大賽省級以上獎項的教師組成信息化教學指導委員會,每學期輪流組織會計課程教師進行信息化教學設計和課堂實施,通過點評指導,分享經驗,最終提高會計教師的整體信息化教學水平,讓高職會計課程信息化教學成為一種常態,杜絕信息化設計與課堂教學“兩張皮”現象,實現以信息化促進會計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Z],2016-06-07.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Z],2018-4-13.
作者:干紅芳 單位:眉山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服裝紙樣設計課程教學研究
- 下一篇:高校職稱晉升與科研績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