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設計思考
時間:2022-06-30 09:38:47
導語:高職物流教育課程設計思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課程教學目標與社會人才需求不匹配
就我國高職院校中物流專業的教學現狀來看,與全球經濟一體化環境下市場經濟的發展要求相比,還存在著很多的缺陷和不足,首先是高職院校關于物流教育的理念比較老舊,沒能跟上時展的腳步,沒有一個健全的人才培養目標和教學體系,不注重學生的綜合性素質培養,在高職三年的教學期間,主要還是以傳統的理論教學為主,這些教科書上的理論知識時效性很差,大多還停留在10多年前的物流水平上面,對于現代化的物流管理手段和物流市場人才需求并不是很了解,高職教育物流專業的課程教學目標和實際物流就業市場中的專業人才需求并不匹配,高職院校培養出來的學生就業競爭能力很差,缺乏專業性的物流管理操作技能,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物流企業的工作要求,就業渠道范圍狹窄,很難獲得用人單位的認可,就業機會較少。
1.2課程結構失衡
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的課程設計中,存在著課程教學結構失衡的問題,課程結構混亂,課程體系雜亂無章,在高職物流教育管理中,物流專業課程的比例和人文專業課程的比例嚴重不平衡,高職院校基本上完全忽視了對學生的人文教育培養工作,造成了物流專業學生人文素質非常差,在進入到實際工作崗位以后,由于人文素養的缺失,很難和他人進行合作交流,職業適應能力較差,不符合企業對于人才的招聘要求。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束縛,高職物流教育中實踐性的課程安排非常少,理論課程的安排卻非常多,這種課程結構上的失衡,又進一步影響到了物流專業實踐性基礎設施的投入力度,學生能夠接觸的實踐操作設施非常有限,對社會上很多比較先進的物流設備了解甚少,綜合性的技能應用水平較差,就現代化的物流發展水平來看,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
1.3課程實施方法落后
就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的實施結果來看,很多課程教學的實施方法都非常落后,在對物流專業教師進行采訪調查時了解到,這些在高職院校中從事物流專業課程教學的教師普遍都缺乏相應的實際物流管理操作經驗,他們往往在接受完高等教育以后直接進入到了高職院校從事教學工作,中間并沒有到物流企業中進行過長時間的工作實踐,他們的理論知識基礎比較豐富,但是教師在物流實踐經驗方面的水平很差,在高職物流專業課堂教學當中,教師一味地使用“填鴨式”的課程實施模式,將理論知識前強行灌輸給學生,沒能體現以“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不能給予學生更多新鮮的課堂教學形式和教學方法,因而高職物流專業的課堂活躍性非常差,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是很高,課堂教學的效果比較差,對專業知識的理解程度很低。
1.4課程評價模式單一
由于高職院校物流教育對課程設計水平的重視力度不高,課程結構設計的失衡,實施方法的老舊,造成了物流專業教學的課程評價方式也是非常單一的,理論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體系中所占的比例過大,導致了對學生學習結果的評價始終停留在理論知識的考核上面,在學期末的測評考試中,每一學科都會讓學生作答一套卷子,在試卷上會體現理論課程的知識點,進而考察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關于職業技能操作水平方面的測試則非常少,不能針對學生進行正確的綜合評價,這種課程評價模式的單一性,根本無法體現物流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事實上,大部分的物流公司都希望招聘到實踐性能力比較強的學生,而不是只會背誦理論知識的“機器”,而且目前高職院校中的課程教學評價方式并不正規,教師的主觀因素影響很大,缺少相應的客觀評價標準,并沒有開展多樣性的課程評價活動。
2全球經濟時代提升高職物流專業課程設計水平的實施策略
2.1樹立正確的物流人才教育培養目標
在全球經濟時代的發展背景下,高職院校物流專業課程的設計水平也應當跟上時展的速度,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展現狀進行更加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從而樹立正確的物流人才教育培養目標,重視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讓物流專業的學生能夠以更加積極、樂觀的心態去面對今后工作中的挑戰,在高職院校的學習期間,要促進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幫助學生樹立健康的職業價值觀,形成良好得到職業道德觀念,朝著物流企業的招聘需求進行努力,提高學生的職業適應能力,在提高學生專業素養的同時,給予他們到物流企業中實習工作的機會,讓他們可以提前感受到真正的物流管理工作氛圍,使得高職院校的物流教育人才培養目標和企業的工作要求高度匹配,努力將學生打造成為企業所需要的專業化技術型人才,讓他們可以在物流領域中創造出更多的價值。
2.2構建完整的物流專業課程結構體系
就現代化物流行業的發展來說,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專業人才,不僅要具備充足的理論知識,而且這些理論知識還必須是全球經濟時代下新提出的政策或物流管理管理手段,同時還要具有較高的實踐性操作水平,可以在實際的物流管理工作中應用高職期間所學的知識解決問題,在構建并完善物流專業課程結構體系的時候,要對過去那種課程結構失衡的問題進行解決,打破傳統教育觀點的束縛,提高對學生人文素質的培養力度,培養學生對物流工作的情感,讓他們可以發自內心地喜歡物流工作,快速地融入到物流企業的工作環境當中,搞好和其他同事之間的人際關系,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溝通的能力,這些都需要在物流專業課程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完整地體現出來,促進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設置安排上的動態平衡發展,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給予學生更多的實踐操作機會,讓他們可以接觸到比較先進的物流操作設備,提高學生綜合性的技能操作水平。
2.3實施人性化的物流課程管理方法
就高職院校過去物流教學課程實施方法老舊的問題,在全球經濟時展背景下,教師應當更加重視學生的主體性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通過設計教學情境的方式,給予學生展現和表達自己的機會,通過模擬真實的物流工作場景方式,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課程教學活動的興趣,給學生安排一些教學任務,讓學生在正式上課之前上網查閱有關的參考資料,使得高職物流教育的管理方式變得更加人性化,體現了新課程改革的教學需求,轉變了過去單一的理論課程教學方式,注入了許多新鮮的課程教學元素,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手段,使學生可以了解到全世界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物流技術和物流管理手段,同時還積極開展了小組合作的教學活動,通過小組間合作探究的方式,加深對物流課程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生的運用能力。
2.4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
在高職院校物流專業教育課程設計的時候,還應當進一步構建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確立科學的評價標準,融入多元化的評價管理手段,讓企業、教師和同學都參與到課程評價活動中,給予學生更為客觀、綜合性的評價,不要總是只關注理論課程知識的試卷成績,而是要不斷地創新發展新的考核模式,將“學分績點”的考核理念貫徹到物流教育的課程評價體系當中,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能力為考核標準,讓學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全球經濟時代下物流領域的發展規律,在多元化的課程評價體系中,增加社會實踐考核等綜合性評價元素,使學生在實習中可以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水平和職業道德素質,主動完成實習單位下發給學生的工作任務。
綜上所述,在全球經濟時代的發展背景下,物流行業對于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必須要提高高職院校物流教育的課程設計水平,從而培養出更多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性人才,使學生在畢業以后可以快速融入到工作崗位,為我國物流領域的發展做出更多的貢獻。
作者:李燕娜 單位:湖南財經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夏曉曦.《物流管理信息系統》課程設計教學方法研究[J].物流科技,2014(04).
[2]楊文芳,張敏.物流專業中高職銜接的課程設計[J].物流技術,2015(24).
[3]呂雯.基于職業標準的項目化課程設計與實施———以《采購實務》課程為例[J].物流技術,2015(14).
[4]姚剛.能力融入并工學交替課程的學徒制過渡實踐———校企合作物流專業課程設計開發與實施[J].物流技術,2015(21)
- 上一篇:動物繁殖課程設計思考
- 下一篇:園林景觀設計地域文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