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味微課程設計研究
時間:2022-05-16 09:56:34
導語:思政味微課程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開放大學是以遠程網絡移動學習教育為主的成人高等教育的大學。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讓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移動學習環境下各專業課也應融入思政元素。微課程設計是以正確意識形態、價值引領、共同理念塑造為基本理念,做到講話中說到的“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全面提升學習者的思政意識與能力。
關鍵詞:移動學習;思政味;微課程;學習資源
伴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教育的理念和手段也發生著變化,作為教育新資源的微課早已成為現代教育的重要手段。微課是指按照新課程標準及教學實踐要求,以教學視頻為主要載體,反映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針對某個知識點或教學環節而開展教與學活動的各種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1]微課程是以網絡平臺為載體,以一系列微視頻為核心,同時配以相關的教學設計、素材資源、課程輔導、討論測試、學生反饋等教學支持資源完成教學的現代化教育形式。開放大學通過網絡使用微課程發揮遠程教育優勢的教學方式,滿足了新時代學習者零碎學習知識的需求,使不同地區的學習者同時享受優質的教學資源,促進教育公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讓高校成為堅持黨的領導的堅強陣地,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新局面。微課程作為開放大學遠程教育的主要教學模式,也應肩負起這個時代責任。各專業課程在進行微課程的設計時,無論是通識課、基礎課,還是專業課,都應與思想政治教育同向同行,將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愛國情懷、法治意識、社會責任、人文精神、道德規范等思政元素和德育元素有機融入各專業微課程中,形成協同效應。思政味微課程打破了“思政課程”單打的局面,專業課和思政課共挑思政教育的重擔,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為學習者成長奠定科學的思想基礎。思政味微課程的設計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規律,遵循教書育人規律,遵循成長規律,運用先進的教育教學技術,推動思政教育與現代網絡信息技術的融合,使思政教育更具時代感和親和力。思政味微課程的設計具有一定的學科差異,本文主要以《勞動合同法》這門課程為例,探討思政味微課程設計。
一、思政味微課程的載體——網絡平臺
一個好的微課程是建立在一個好的網絡平臺上的,在這個平臺上能夠很好地呈現出微課程的教學理念、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勞動合同法》這門網絡課程目前是建立在兩個網絡平臺上,一個是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一個是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線。這兩個平臺都是成人高等學歷教育的平臺,《勞動合同法》在這兩個平臺上運行是為了完成教學任務,使學習者取得相應的學分。因此,這里的微課程主要是學習者要學的內容和對理論內容進行整理概述,此外還需要討論、作業、測驗等其他的資源形式來提高學習者對知識點的掌握程度。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是一個專門用于制作網絡課程的Moodle平臺。Moodle是指開放源碼(opensource)的虛擬學習環境(VLE),可以用它來建立以網頁為基礎的資源和課程。[2]Moodle這個字原初是ModularObjectOrientedDynamicLearningEnvironment的縮寫,即模塊化面向對象的動態學習環境。[3]在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上,教師可以通過靈活課程論壇、測驗、資源、投票、問卷調查、作業、聊天、專題討論等活動對課程進行管理,學習者通過平臺的日志和跟蹤系統全面了解自己目前的學習狀態。此外,國家開放大學學習網還有作業、聊天、投票、論壇、測驗、問卷調查、資源、互動評價等模塊。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線是經河北省教育廳批準建立的具有七大系統平臺、三十余項子功能模塊的遠程在線教育平臺。在河北成人高等教育在線上,教師通過公告、學習文件、教學設計、規則管理、作業管理、教學互動等欄目完成課程管理。此外,還有作業批閱、考試管理、成績管理、問卷調查、資源反饋、查詢統計等模塊。
二、思政味微課程主題知識點的設計
微課程是以知識點為依據的一系列微視頻組成。微視頻的制作基礎是能夠獨立在系統化教學中的最小的知識點。要想完成一門微課程,首先要對課程的主題知識點進行設計。《勞動合同法》微課程是遠程在線成人高等學歷教育中的一門課程,在進行主題知識點設計時既要使知識碎片化,化整為零,方便學習者利用零碎時間學習,又要具有系統性,化碎為整,便于學習者掌握系統化的知識。既然是微視頻就要考慮視頻的時間,但不能唯時間論,更要注重知識點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勞動合同法》共七章內容,是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的內容進行編寫的。在進行思政味微課程知識點設計時應以建立“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關系”為指導思想,打破章節的限制,重新對知識點進行整合,尤其是知識的重點和難點,方便學習者理解和掌握。首先對課程的章節知識點進行設計,建立微課程的框架,將《勞動合同法》內容劃分為勞動合同概述、勞動合同訂立、勞動合同履行、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解除、集體勞動合同、勞務派遣、非全日制用工、勞動合同終止、法律責任等十個章節知識點;其次,對建立章節的知識點進行碎片化設計,以“勞動合同訂立”為例可碎片化為勞動合同訂立的原則、勞動合同訂立的主體、勞動合同訂立的內容、勞動合同訂立的形式、勞動合同訂立的效力等;最后,有的知識點還可以進一步碎片化,以“勞動合同訂立的主體”為例又可碎片化為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微課程主題知識點的設計就是要構建出多層級知識點架構圖。
三、思政味微課程內容的設計
1.思政味導學視頻的設計導學顧名思義是指導學習的意思。《勞動合同法》作為學歷教育的專業課在進行微課程主題知識點設計時將課程的知識進行碎片化,為了保障學習者對理論知識學習和掌握的系統性和整體性,通過導學將各知識點化碎為整。導學就像一根無形的線把已經珠化的知識點又重新串聯起來,最后呈現出系統化的知識鏈。導學視頻分為課程導學和章節導學。課程導學是將章節知識點串聯系統化,章節導學是將已經碎片化的知識點串聯系統化,使學習者在學習微課程前對所學知識形成整體化、系統化認識。導學的設計并不是將已有的各個知識點生硬地拼湊在一起,而是要賦予一定的故事情境,使學習者學習時有親切感,更容易理解知識結構的關系,更能體會理論知識如何在實踐中運用。《勞動合同法》的課程導學是以大學生小明為主人公,通過小明的求職、工作、辭職、再工作,最后退休的各種經歷,闡述出微課程《勞動合同法》中的章節知識點,最后介紹本課程的學習方法和考核方式,幫助學習者順利完成學習。《勞動合同法》的章節導學也以小明為主人公對章節知識點進行更細致的情境描述。思政味的導學就要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小明的各種工作經歷中,將“誠信”融入小明求職中,將“工匠精神”“敬業”融入小明的工作履行中。2.思政味微視頻內容的設計微視頻的設計其實是教師通過對系統教學中最小的知識點進行一系列的教學設計來完成教學任務。思政味微視頻內容的設計要讓教師在對符合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有了深刻理解后,再將與專業課有關“思政點”融入課程內容中,使專業課教師和思政課程教師共同承擔起學習者思想健康成長指導者和引路人的責任。下面以“勞動合同訂立主體”為例,探討思政味微視頻內容的設計。(1)微視頻的名稱要貼近生活。學習者學習時首先看到的是微視頻的名稱,一個好的微視頻的名稱能激發學習者的興趣。微視頻的名稱不能是知識點的簡單疊加,應貼近生活,使學習者感到親切。“勞動合同訂立主體”這一主題知識點的微視頻名稱可以是“誰來訂立勞動合同”,“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的微視頻的名稱可以是“如何優雅的辭職”。思政味的微視頻名稱會使學習者從一開始就能感受出思政情懷,“勞動者”微視頻的名稱可以是“新時代社會主義的勞動者”,從名稱上就把學習者帶到這個時代背景下。(2)開門見山地引出知識點。微視頻受時間限制,需要直入主題,通常需要小案例或生活實例導入理論學習。這樣方便學習者更好地理解理論知識,更能體會到理論知識的實踐應用。“誰來訂立勞動合同”可以通過講述生活實踐中勞動合同的主體問題引出誰能訂立勞動合同,也可以通過誰不能訂立勞動合同的小案例引出微視頻的理論主題,這些都可以使微視頻直接切入理論知識的講授——勞動合同訂立的主體就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開場白也可以有思政元素的滲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諧勞動關系的主體主要有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這種思政味的開場白說出我國的國情,也直入課程的主題。(3)教學內容結構合理。微課程采用視頻授課并不能像面授課程那樣可以根據學習者的反應隨時調整教學,只能提前通過了解學習者的需求來完成教學內容的設計。微視頻受時間限制不能長篇闊論、照本宣科的闡述理論,只能講理論知識進行設計便于學習者能夠掌握。微視頻的教學內容要符合學習者的學習規律,深入淺出,由易到難進行安排。“誰來訂立勞動合同”有兩個重點知識點就是勞動者和用人單位,概念介紹可以將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進行對比介紹,具體列舉式可以從肯定式列舉和否定式列舉兩方面分別對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進行講解。微視頻在理論講授結束時要再一次點題,對開場白中提出的實踐問題或案例運用本節課的理論知識進行分析。最后,要對本次微視頻的理論知識重點進行概括總結,便于學習者回顧整節課的理論知識,方便記憶。(4)思政元素的融入。思政味的微視頻最主要的是把思政和道德元素在理論講授時進行融入,構建全方位的課程思政育人體系。在勞動合同訂立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工匠精神”,在勞動合同履行中闡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勞動關系”“敬業精神”,在勞動合同解除時講述“法治觀念”“誠信”……在進行微課程建設的同時,以正確意識形態、價值引領、共同理想信念塑造的基本理念,做到講話中說到的“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全面提升學習者的思政意識與能力。
四、其他思政味輔助教學資源
作為移動學習環境下的微課程,微視頻只是一種最重要的教學資源,要想完成教學任務,其他輔助教學資源是必不可少的。移動學習環境下一個完整的微課程是由一系列教學資源組成的。《勞動合同法》微課程除了理論講授的微視頻以外,還有專家講堂微視頻、案例庫微視頻、法條講解微視頻等輔助視頻教學資源組成。此外,還有作業、測驗、討論和答疑等非視頻教學資源。1.作業的設計作業是一段時間內部分理論學習的鞏固和加強,在開放教育中稱作形成性考核。形成性考核的形式很多,可以是一個測驗、一次討論、一個案例分析或者是一個小論文。形成性考核中也可以有思政味,例如組織一次討論“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誠信’來談競業限制中勞動者和用人單位義務”,這樣學習者既可以從中學習到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深刻地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2.測驗的設計測驗也稱作考試,是考查學歷教育中學習者掌握理論知識的程度以確定此門課程是否合格。測驗一般由選擇題、判斷題、填空題、簡答題、論述題、名詞題、案例分析題等主客觀題目組成。在測驗中可以出現思政味的題目,例如“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勞動者有哪些?”既考查了學習者對理論知識的掌握,又從意識形態角度提升了學習者的情感。3.討論和答疑的設計移動學習環境下微課程教師和學習者之間不能進行現場互動,學習者有問題也就不能及時解決,只能通過討論和答疑等其他輔助教學資源進行彌補,這種彌補具有一定的滯后性。討論和答疑可以是實時的,教師和學習者能夠實時互動,這是教師的第二課堂,可以對專業理論知識進行深入講授。在進行討論和答疑時可以將思政元素融入,提高學習者的思政意識和能力。
五、結語
隨著信息和網絡技術的發展,移動學習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的優勢很快被學習者追捧。移動學習已成為成人學習者主要的學習方式。微課程作為移動學習環境下的主要資源,我們應該對其進行更好的設計,提升移動學習教學服務質量。新時代,各類專業課也應和思政課程同向同行,肩負起思政育人的責任,移動環境下思政味微課程必將成為思政教育的重要途徑。
參考文獻:
[1]黃建軍,郭紹青.論微課程的設計與開發[J].現代教育技術,2013(5):31-35.
[2]李濤,張波,等.課程管理系統Moodle簡介與架設管理[J].電腦知識與技術,2007(6):5-6.
[3]白雪.基于Moodle平臺的虛擬學習社區的建構[J].軟件導刊,2007(16):26-28.
作者:周麗 單位:河北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事業單位財務管理建設探索
- 下一篇:鋼結構課程設計問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