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課程設計和教學整合研究
時間:2022-05-23 08:46:05
導語:微課程設計和教學整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微課程是現代遠程教育中廣泛運用的教學形式,其優點是微小、快速、緊湊,方便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學習系統知識。微課程并不是簡單地陳述一個知識點,而是與教學過程的整合。遠程教育中微課程設計理念的特點,體現為碎片化與系統化統一、自主性與協同性統一;微課程在與教學整合中要關注微課程內容的選擇、各個單元主題的關聯性、完整的教學環節、教學中的交互設計等。
關鍵詞:遠程教育;微課程設計;教學整合
1.微課程與遠程教育“5分鐘”課程
2006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辦了可汗學院(KhanAcademy),并且以短小視頻作為推廣的教學形式,其后迅速成為全球學習者盛行的網絡課程設計。2008年秋,美國圣胡安學院的戴維•彭羅斯教授首次提出微課程(MicroLecture)的概念,之所以稱為“微”課程,是每節課用3到10分鐘的時間集中對一個知識點進行講解。微課程因為適應了手機移動端學習者時間分散、學習內容碎片化的需要,在各大網絡平臺盛行,也快速地成為國內網絡教學的主流。對于微課程的定義國類學者也各有角度,比較著名的如上海師范大學的黎加厚教授把微課程定義為具有明確教學目標、內容短小、集中闡述一個問題,時間控制在10分鐘以內的小課程?,F代遠程教育,是成人學歷教育的一種,從最初的函授教育到現在的網絡教育為主體,遠程教育網絡課程最初流行40分鐘時長的視頻課程,這與傳統的面授課時長相等。40分鐘的網絡視頻課時間過長、傳授知識體系過于復雜,學生必須從頭到尾長時間學習,逐漸造成了網絡學習的負擔。新出現的微課程,基本單元學習內容較少,適應了移動學習的方式,微課程迅速取代傳統40分鐘視頻課程,成為遠程教育課程建設的主流。從2012年開始,中國遠程教育的主體探索者,國家開放大學開始實施建設“5分鐘”課程,建設5到20分鐘時長的微課程視頻,目前已建成包括文學、經濟學、政治、藝術、語言、哲學等多個學科的4000多個課程。總結遠程教育微課程教學設計,是思考微課程高效教學的途徑。
2.遠程教育微課程設計理念的特點
遠程教育平臺的微課程,從課程類型來看,大致分為知識講授型、演算推理型、實驗操作型三類,分別是文、理、工科的不同類型。雖然學科不同,微課內容呈現的方式有不同的思維特點,但總體來看,微課程的設計理念有一些共同點。微課程的設計在理念上與大型網絡課程有所區別,微課程并不只是知識呈現的短小化,而是一個微學習理念的更新,其觀念更新主要體現在:2.1碎片化與系統化統一。遠程學習者大部分是成人在職學習者,由于工作的壓力,他們更適合利用零散時間去學習。微課程視頻時長短,涉及到的知識較小,從而將一門課程的知識進行細化分散,通常一門課的微課程視頻數量多,主題廣泛,體現出碎片化的特點。但同時,開放大學遠程教育因為是學歷教育,課程體系完整,所以課程設計微課程具備完整的學科內容。表面上看微課程各個小視頻是分散的主題,但總體的課程結構卻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各個主題有內在的聯系。為了達到系統化,不至于過份分散,在具體的微課程設計中,建議第一步,確立微課程的單元目錄;第二步,分析單元知識與技能要求;第三步,分析微課程視頻與知識或者技能的結合點;第四步,分析微課程視頻教學與其它教學活動結合的策略,最終達到教學目標。2.2自主性與協同性統一。遠程教育中的微課程設計堅持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建構學習,學習者主動學習的過程被記錄才能有更好的督促。筆者查看了國開開放大學平臺各個代表性學科的課程,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為了激發學生的主動參與,每門課程都包括導課時的任務布置,學習過程中的單元測試,學習過程中的作業考核,學習群中與教師的互動發貼討論,學生如果不完成以上學習任務,課程考核就不合格。遠程教育微課程的設計體現出學生主動參與的過程,同時也強調協同交流。遠程學習是一個社區,學習空間的交流對于理解知識與情感的認同有很大幫助,學習社區的建立非常重要。開放大學平臺的核心課程討論區有教師引導的主題討論與跟貼討論。但課程主題討論過于寬泛,以及只有文字留言的互動形式單一,學生參與度并不高。目前,部分開放大學通過騰訊課堂等直播平臺促進協同學習社區的形成。
3.微課程與教學整合的關注點
3.1選擇合適的內容制作微課程。遠程教育的大多課程都來源于傳統的學科,課程都具有從元理論到實踐的綜合性特點,內容龐雜,將什么樣的內容作為微課程的內容,是微課程與教學整合時首先要考慮的。對于復雜程度較高和內容密度較大的課程,單元進行細分后,會得到大量的“基本單元”,如《外國文學》課程中“十九世紀英國浪漫主義”這個單元,可以細分為“浪漫主義的概念、十九世紀英國社會背景、十九世紀前期浪漫主義詩人代表、十九世紀后期浪漫主義小說代表”四個基本單元,以及十多位詩人與作家小專題。是將所有小專題都制作成獨立的微課程視頻,還是如何組合取舍,教師常常根據自己的思考習慣,選取課程中的難點、重點制作成相應的微課程。在具體制作過程中,要注意微課程的學習一般是非正式學習,太難的教學內容不適合用微課程的形式進行教學,適度分解微課程的教學難點會讓學生更容易接受。通常來看,教師可以將較難的知識進行步步分解講解,或者結合生活現象來理解理論。3.2重視微課程各個單元主題的關聯性。一節微課主題單一、內容比較零碎,雖然突出了微課程內容精簡的特點,但同時容易導致知識之間相對孤立。所以,微課程的內容要注意關聯性,使微課程達到一定深度。比如,《文學理論》這一課,在闡述總結關于文學的本質時,可以啟發提問中國古代詩歌如何體現出文學的本質,這樣把知識結構聯動到《中國古代文學專題》上,增強學科間的互動關聯與知識的廣度。同時,在《中國現代文學》對具體文學作品價值的分析時,也可以回顧提問“文學的本質”這一理論,使元理論得到深化。微課程,雖然“微”,但要克服每一專節只闡述自我的封閉零碎性,注重知識之間的相互關聯,將所講知識與同一學科前后連貫以及融合到其他學科和內容體系中去,形成完整的知識脈絡。3.3微課程要具備完整的教學。環節微課程具有課程的屬性,設計中要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教學資源、教學評價等相關環節。具體形式一般包括微視頻、文字文本、測試、活動等。教學環節的呈現,在微課程設計時要構造一定的情境,比如通過圖象與聲音引導構造一個教師形象,或者是實驗游戲的方式構造學習環境;或者是與同學老師一起過活動深化知識的理解,體現出課程對學生學習情感的支持。3.4教學中的交互設計遠程學習是多個不同層面的交互設計共同完成的,包括學生與課程操作層之間的交互,如完成客觀題的反饋;學生與學習資源的交互,如學生評論與筆記;學生與教師的交互,如師生答疑、實時課堂;學生與學生的交互,如學生討論專題與小組學習活動。在進行微課程的設計時,應多關注交互性設計。
4.結語
遠程教育的微課程設計是基于大量微課程的實踐而呈現出來的微課程群,隨著教育技術的發展不斷更新,但還依然處于探索階段。從教師角度來看,基于大多數學習者學習基礎水平較低,所以微課程內容設計多從社會普及的角度進行探索,從而建構終生教育的體系。同時,成人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要被推動起來,更多要依靠教師對課程的鉆研,從更生活化的角度對課程進行闡述,或者運用3D、動畫等形式,避免過于學術化,增強趣味性與應用性。微課程是一項適應現代學習思維的新形式,教育者還需要不斷探索與創新。
作者:陽雯 陳萍 單位:重慶廣播電視大學
- 上一篇:小學語文教學見解
- 下一篇:建筑給排水工程設計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