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居住區邊界空間設計
時間:2022-12-30 09:21:15
導語:淺談居住區邊界空間設計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邊界空間設計形式
居住區邊界空間與城市的銜接方式從物質形態可分為圍墻、建筑和綠地廣場三種銜接方式,不同的銜接方式呈現出不同的特征。由于構成邊界空間的物質形態的不同,居住區邊界空間的設計方式也不同,大致可以分為封閉型、半封閉型和開敞型。
①封閉型:視線上不通透,不可進入,對居住區進行強制性的圍合和隔絕,這種形式對居住區同城市的交流互動有很大的阻礙作用。這類邊界通常由實體圍墻、沿街住宅山墻面等封閉構筑物來圍合居住區空間,是一種消極的空間界定形式。
②半封閉型:視線上通透互動,具有一定程度的可參與性,同城市空間既分隔又聯系,通常由欄桿、可供居住區外人群使用的沿街建筑如商業、會所來界定。
③開敞型:視覺上互動,可進入參與,開放性最大,對居住區同城市的交流互動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這是一種區域的界定形式,通常以能夠使居住區與城市進行共享使用的廣場、綠地景觀等構成。封閉型的邊界空間對居住區內外的交流互動有著非常嚴重的阻礙;半封閉型在視線交流、行為互動、資源共享上受到一定的限制,相對來說開敞型的邊界空間比較好,但出于對居住區管理的需要,居住區邊界都選擇開敞的形式是不太現實的。因此,在具體的設計當中,應根據具體的情況,選擇合理的形式,對居住區邊界空間的各種類型進行優化組合,營造出合適的居住區邊界空間形式。
在類型組合當中,應以半封閉型同開敞型相結合,多功能、多形式、多元素相結合。居住區邊界空間的功能形式應盡可能的多樣化,這樣有助于人們的接觸、交往,增加社區的歸屬感,如將商業、文化、休閑等功能融入到居住區邊界空間中來。在有條件的情況下,在局部營建開敞式的居住區邊界空間,如在邊界形成交流廣場、休閑綠地、雙向服務的建筑等。這些與城市能夠共享、具有公共性的場所節點,融合了居住區和相鄰的城市空間,加強了居住區和城市的交流互動。
二、改善居住區邊界空間的設計手法
1邊界空間通透化
居住區內外的交流和城市景觀的連續性需要居住區邊界空間的通透化。邊界通透表現出空間的開放性和可接近性,顯示出一種歡迎、開放的態度。利用欄桿代替圍墻達到居住區邊界空間的通透,是較為常用的一種設計手法。這種手法將居住區內的景觀和城市街道景觀取得連續,達到視覺上的交流與互動,避免了居住區與城市的完全割裂。邊界公共服務設施通透化可結合實際采用不同手法,如連續的商業界面結合消防通道和人行出入口間隔一定的距離,將居住區內部景觀“透”入城市,使街道景觀生動了許多;也可通過公共服務設施自身的通透進行處理,如以透明的建筑材料面向街道或通過底層架空來達到自身的通透化。
2邊界空間場地化
將居住區的邊界用立體綠化、小型廣場、活動場地等手段結合圍墻、欄桿等,從而達到居住區邊界空間的場地化。通過這種與城市空間的柔化結合,形成一個供城市不同人群共享的復合場地,引入城市功能要素及人的活動,加強了居住區同城市的交流互動。
3邊界空間建筑化
居住區邊界空間從可達性上來說具有很大的優勢,在靠近城市的主要道路、公交站點等位置設置公共服務設施,既滿足了居住區內部居民基本的生活需求,也可以保證公共服務設施的外來客戶數量,有利于這些配套設施本身的經營。因此,大多數居住區沿街住宅采用底層商業或商業街的形式。由于使用人群的多樣化,使得居住區內部居民獲得與城市人群對話交流的可能性,增加了居住區的活力。由于沿街商業的引入,增加了居住區邊界界面的細節變化,并且底層商鋪和住宅的組合樣式,比單住宅的建筑樣式豐富,這樣有助于創造新的街景,改變城市街道的單調感。
三、具體措施
1邊界建筑的空間滲透
(1)水平滲透運用灰空間的手法可增加邊界建筑在水平方向的滲透,沿街建筑通過采用騎樓退讓、底層架空可以加強內外空間的流動滲透。一些居住區結合入口設置商業內街,這也是比較有效的增加邊界建筑水平滲透的一種形式。邊界建筑增加水平滲透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筑雙向開口。沿街的公共服務設施可以在建筑內部面向居住區開口,這樣居住區內部的居民不用離開居住區就可以享受它提供的服務,城市居民則從沿街面進入。這種形式在空間上加強了居住區內外的交流,但是在沿街建筑內部也要加強管理,避免外部人員從內部入口進入居住區。
(2)垂直滲透多層可進入的平臺,外圍有明顯的引導人們上到高處的樓梯,形成立體的邊界滲透,可以使居住區邊界空間更有層次感和立體感。沿街住宅的陽臺和窗臺是邊界空間的一部分,在陽臺、窗臺上種植盤繞型植物,使建筑在立面上產生綠色的點綴,可以使邊界空間得到柔化,增強邊界的垂直滲透。沿街建筑的山墻面可以用具有攀緣特性的植物進行墻面綠化,這種形式打破了單一界面的生硬,在視覺上形成垂直方向的連續性,同樣具有垂直滲透的效果。
2邊界的復合化處理圍墻的作用
除了必須具備實際使用功能外,在美化環境、改善城市景觀等方面也起著越來越重要的積極作用。圍墻除了單一的維護功能外,還可以通過與其他功能相結合使其具有更多的實用性。如同園燈相結合,同綠化相結合,還可以同座椅結合,使其成為“可坐的圍墻”。同座椅相結合的時候可以改變其單一的直線型,可以是曲線型或是局部凹凸的折線型,這樣可以充分發揮邊緣效應。長距離的實體圍墻往往給人以冷漠、不歡迎的姿態,容易造成街道空間的單調生硬。因此,在居住區邊界的設計當中,可以將實體圍墻做成不同形式的鏤空,這樣既滿足人們行為和心理的需要,也增強了街道空間的活力。利用綠化將圍墻隱藏起來,這種形式能使人們產生親近感。比如用綠籬的形式代替單一的圍墻,或是用多層次的植物組合如各種藤本植物結合高低不同的喬木和灌木對墻體進行美化,這種手法將圍墻納入到園林空間進行整體設計,弱化了實體圍墻的生硬感,形成宜人的、富有詩意的邊界空間。境,如結合水面的處理,這樣的邊界界定方式使居住區內外渾然一體,居住區與城市空間隔著水面互成景致,這樣既限定了空間,又提供了景觀。人們在邊界行走,居住區內的風景進入視線,豁然開朗。居住區邊界也可以設置報欄、宣傳欄等文化設施,居住區的新聞消息,增加居民對居住區的關注力,從而提高居住區凝聚力。
3邊界場地的創造
居住區邊界空間場地的創造,可以結合居住區出入口、居住區轉角處、樓宇空隙處及其他空間。因結合場地的活動類型、空間性質以及空間形態的差異,邊界空間呈現出不同的形式。
(1)結合出入口出入口是城市生活向居住生活的過渡空間,居民在這里相互見面的機會比較大,因此居住區出入口是居民之間產生交流行為的一個重要場所。結合出入口設計必要的停留空間和設施,可以增加人們交流的時間和活動的內容,這樣既滿足人們的交往需求,增強居民的領域感,也使整個社區充滿活力,改善鄰里之間的關系。出入口空間擔負著交通、防御、標識等功能。隨著物業管理的引入,居住區出入口空間形態發生了變化,帶有明確的隔離氛圍。因此,在出入口空間的設計中,在保證必要的保衛系統的正常運行的前提下,要削弱這種空間的隔離感,營造適宜的邊界空間氛圍。
(2)結合居住區轉角處居住區轉角空間是街道整體空間的重要組成部分,人們的視線在此被打斷并發生轉換。作為兩條街道的交匯點和聯系點,這里集中了不同方向的人流與車流,是行為發生的密集地區。居住區邊界空間可以結合轉角設置活動場地,可根據不同的地段和空間尺度采取不同的處理方式。在地段較擁擠、空間尺度較小的轉角處可以對建筑進行退讓或局部架空處理,這樣就容易形成開敞性的活動場地,降低因視線被打斷而產生的危險因素。在空間尺度較大、重要路段的十字路口轉角處,轉角建筑可以退后形成街角小廣場或公園綠地,以吸引更多的人來此散步、休憩。
(3)結合樓宇間隙處樓宇間隙處的邊界空間至少有兩面為建筑所圍合,對于現在的城市居住區而言,特別是高層的居住區,此處的空間具有封閉、壓抑的感受。居住區內部居民對樓宇間隙處的使用率相對較低,可以利用這些地方,將圍墻退后一些,形成一處凹入的對外的綠化空間,使其變成對外開放的公共空間,加強了居住區與城市的互動。
四、結語
居住區邊界空間作為居住區與城市的交接過渡,具有模糊性、復雜性的特質。它的存在有助于強化居住區的領域性,保持與城市的整體關系。居住區邊界空間設計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居住區的外在形象,對城市形象以及城市公共生活也有著很大的影響。因此,我們應該對居住區邊界空間加以重視,加強對居住區邊界空間的設計,創造具有潛力的邊界活動空間,促進居住區與城市的交流互動,使其對居住區、居民、城市做出應有的積極的貢獻。
作者:張東輝王書業單位:鄭州大學
- 上一篇:作風建設和廉潔自律實施方案
- 下一篇:提升隊伍素質創建和諧機關工作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