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濱水空間設計論文

時間:2022-08-04 03:01:23

導語:城市濱水空間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城市濱水空間設計論文

1國內外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發展沿革及存在的問題

1.1我國城市濱水空間設計發展

歷史上,我國城鎮的最初開發大部分就是從濱水地帶開始的;建國后由于政策的改變,致使城市濱水空間逐漸沒落;20世紀80年代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城市濱水空間的使用需求再次凸顯。我國對21世紀城市可持續發展方向提出三種模式:生態城市、山水城市、家園城市。在這樣的背景下,濱水空間作為城市的重要自然要素而受到重視。

1.2我國城市濱水區開發存在的問題

(1)缺乏整體性

我國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建設的首要問題就是缺乏整體設計,不同地塊由不同開發商或者政府進行開發,只考慮所屬地塊內的建筑形式和功能組合,濱水空間因而變得支離破碎,而相鄰地塊間的范圍又成為無人管理的“模糊地帶”,破壞了城市空間完整與連續。

(2)缺乏親水性

許多城市濱水空間一方面由于缺乏足夠的開敞面,在心理上造成與濱水區的分離,以武漢漢口、武昌江灘為例,防洪堤壩阻礙了人們的觀景視線;另一方面缺乏連貫而便捷的公共步行道與濱水空間直接相連,從而削弱了公眾與水體的聯系。

(3)開放空間不連續

我國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往往只關注自身,與周邊其他空間缺乏合理、富有生機的銜接和過渡,同時缺乏對各種功能空間的綜合性組織和利用,無法滿足社會活動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求,就造成了不能形成完整的城市開敞空間體系。

(4)缺乏傳統的延續

我國的城市設計一直以來比較盲目地模仿國外的設計手法和策略,忽視地方特色,又或者設計主題不明確,單純追求所謂現代化,結果是手法單一,城市設計千篇一律,缺少了空間的可識別性。在這樣的建設背景下,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往往就丟失了延續至今的傳統。

1.3小結

城市濱水空間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在城市發展中的重要性,其設計開發受到重視。通過對國內外的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研究,我們可以了解到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發展歷程,以及諸多實例中的得與失,從而在國內的城市濱水空間設計中進行參考和比較,再結合城市設計的九項原則,針對實際案例尋求相應的設計策略。

2武漢市天興洲濱水空間設計策略研究

2.1天興洲實例簡介

武漢市天興洲地處長江武漢段青山峽水域,在武漢市的長江下游地段,四面環江,面積約26km2,長約8.5km,平均寬2.1km,17m高程線以上洲灘面積17.85km2,洲上圍堤長17.7km,堤頂平均高程28.5m,堤防保護面積9.77km2,洲內順水流方向有一條長7.3km的土堤將天興洲分為南、北兩境,境內地面高程約24m。洲上現有4000多居民,具有得天獨厚的江島風情景觀資源(圖3)。由于近年來洲頭崩潰嚴重,防洪工程不能得到落實,遲遲未得到開發。為確保正在建設的天興洲公鐵兩用橋橋墩安全,從天興洲洲頭開始,對其左緣1002m,右緣2866m進行守護,天興洲的洲頭崩潰由此得到遏制。這無疑將給洲上的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契機。但是到目前為止,天興洲上無廠礦企業,農業生產為洲上主要的經濟構成,此外有少量人群到洲上旅游、寫生等(圖4~5)。天興洲作為武漢市尚未開發的城市濱水區域,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未來的巨大發展前景,其濱水空間設計意義重大。

2.2天興洲濱水空間設計原則分析

2010年,武漢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提出“武漢天興洲生態綠洲保護與發展規劃”,準備將天興洲打造成為以“生態旅游、園藝博覽、體育運動、休閑游憩”為核心功能的生態綠洲和城市會客廳,特別關注功能注入、安全保障、水系營織、生態支撐、島城互動五項。結合武漢市天興洲的實際情況,要實現以上目標,首先需要明確天興洲的濱水空間設計原則。下面從城市設計的九項原則對武漢市天興洲進行現狀分析,探討針對天興洲的濱水空間設計原則。

(1)可持續性

天興洲濱水空間設計首先必須遵循可持續的原則,一是指城市設計要動態地考慮自然環境承載力,即不能過度消耗自然資源;二是要建設智慧城市,即合理地控制城市生長邊界,而不是毫無止盡擴張。2011年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對天興洲進行了控制性詳細規劃。由圖6可知,該控制性規劃方案將天興洲劃分為A200101、A200102以及A200103等三個片區,具體設計內容主要包括道路用地、防護綠地、公共交通用地、機動車停車場庫用地、雨水污水處理用地、其他市政基礎設施用地、供水用地等,并分別給出了三個區塊不同的總用地面積、建設用地平均凈容積率以及建筑面積,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方向。可持續性設計必須以生態環境承載能力為依據。根據GIS數據處理,可以了解到天興洲生態系統情況。由表2可知,天興洲的生態主要以灘涂濕地為主,兼以少量農田和生活區,可開發性強。

(2)可達性

天興洲位于長江中心,在天興洲長江大橋至天興洲公路引線建成通車前,主要依靠武昌青山區天興汽渡至天興洲碼頭進行交通運輸,貨運和客運、交通路線兩方面可達性都不強。

(3)多樣性

多樣性原則是指保持多樣性與選擇性,包括視覺多樣性、選擇多樣性,天興洲濱水空間目前處于空白狀態,結合可持續性設計原則,多樣性的設計原則有廣闊的發揮空間。

(4)開放空間

將天興洲這一自然生態條件優越的江心島嶼設計成為開放空間既是其濱水空間的設計目標,同時也是內在性質的體現。其內涵在于更新自然系統、綠化城市,設計內容包括棲息地和自然系統、休閑娛樂與城市景觀以及自然的存在感,這也符合天興洲自然生態資源豐富、未經過度開發的特質。

(5)兼容性

兼容性,即城市設計保持和諧性與平衡性,一方面是設計與周圍環境的關系,注重設計過程,融合周邊環境特征;另一方面是設計注重建筑特色,通過細部、色彩、材料以及歷史保護等進行表現。天興洲濱水空間設計的兼容性設計應該重點考慮的是其生態型島嶼的特點。以上海崇明島的規劃建設為例,其遵循的正是“生態島”概念。

(6)激勵政策

激勵政策是城市設計的重要原則之一,包括總體規劃,重視開發質量以及環境美化,還包括基礎設施改進。具體到天興洲的濱水空間設計中,需要的是將設計納入到總體規劃中去,以減稅和土地成本津貼政策吸引開發資金,以增建新的交通和市政基礎設施、醫療教育公共安全設施提升競爭力,通過打造開放空間吸引游客等,促進其濱水空間的總體可持續發展。

(7)適應性

適應性的涵義是促進“完整性”與積極的改變,就是在形態變化上注重理性框架內的地塊劃分,在用途的改變上注重建筑的適應性和開放空間的適應性,在施工中做到破壞最小化,在項目區位的定位上強調健康的周邊環境、高能見度和完整度,在功能與特征上注重經濟實力。天興洲的開發首先應該注重的是其防洪設計,其次是按照2011年武漢市國土資源和規劃局對天興洲進行的控制性詳細規劃依次開發,從而適應整體環境。

(8)開發強度

針對天興洲的濱水空間設計,需要充分考慮其資源的可利用性和生態的可承受能力,結合整體開發的利益,從而把握好開發強度,強調設計上的緊湊性、緊鄰性,一方面保證充分利用基礎資源又不能過度開發,另一方面又需要保證項目的經濟性。(9)識別性國內許多城市設計的弊端之一在于盲目跟風模仿國外的實體案例,丟失了傳統,缺乏內部自我認同感,也就缺乏了可識別性。識別性體現在由自然資源、氣候、文化、設計以及地標等確立的可識別性。天興洲因其獨特的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已經具有很強的識別性,通過濱水空間的設計,可以再從文化、設計、功能等方面確立其他識別性。

2.3天興洲濱水空間設計策略

經過上文分析可知,作為武漢市不可多得的一塊尚未得到真正開發的濱水空間,天興洲有其獨特的自然優勢和開發前景,再結合國內外濱水空間的開發經驗以及教訓,提出以下設計策略。

(1)延續傳統,堅持可持續發展

天興洲主打生態旅游設計,結合防洪在盡可能保持生態原貌的前提下進行濱水空間設計,根據實際生態承載力,確定設計開發強度。

(2)分期分段設計開發,保持多樣性

一是依次進行生態旅游、野生動植物保護區、花卉園藝博覽、體育休閑、餐飲娛樂的設計開發;二是在堅持整體性的前提下進行多樣化設計。

(3)打造便利交通,增強可達性與整體性

具體措施是可新開辟航道,增強天興洲與武昌、漢口的聯系;建設洲上交通,一方面增強整體交通,另一方面連通濱水空間,串連相鄰區域。

(4)營造具有兼容性的開放空間,注重視覺維度

在天興洲城市濱水空間設計中營造融入洲內自然環境的開放空間,強調親水性;重視觀景視線,濱水空間設計盡量成階梯形制。

(5)打造視覺多樣性

首先是堅持保護與設計的多樣化,增強可識別性;其次設計高低有序的天際線,給人以良好的觀賞視感,并與長江南北兩岸的武昌、漢口形成視覺呼應。

3結語

城市濱水空間是城市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經過合理的設計開發,可以打造成為城市會客廳甚至經濟文化集中區域。武漢市天興洲地理位置獨特,生態系統完整,具有非常好的可塑性。結合國內外城市濱水空間的設計開發經驗,以及城市設計九項原則,天興洲的濱水空間設計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資源優勢,成為武漢市又一個生態旅游基地。

作者:張磊 單位:武漢大學城市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