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程思想空間設計研究

時間:2022-06-21 10:30:20

導語:過程思想空間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過程思想空間設計研究

設計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思維性活動,以解決問題為目的。詮釋設計的過程,是分析從設計的需求到設計的生成的演繹過程。思考過程中的設計,能更好地總結方法,以便更好地進行設計。“每一種問題求解方法都需要對某種解答的搜索,不過,在搜索解答過程開始之前,必須先用某種方法來表達問題……任何比較復雜的求解技術都離不開兩方面的內容——表達與搜索。”[1]設計是協(xié)調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系,設計基于日常,以看為始。

一、看

看包含了兩個層面:一為幸福;二為積累。何謂幸福?感恩,因為能看到所看到的。相比較而言,人生下來,睜開雙眼能看到世界,可以說是幸福的。當然,這種幸福需要去感悟,悟得到才能稱其為幸福。所以,要懂得去珍惜,保持一顆平常心,感受生活,感受自然。戴爾•卡耐基曾說:“人們總是看到自己沒有的,卻看不到自己所擁有的,這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悲劇,他給人們帶來的傷痛,遠遠超過任何一次戰(zhàn)爭或災難。”人類社會避免不了一種現(xiàn)實:人是有差異的。這種差異有的是先天的,有的是后天的。總之,是由多種原因造成的,是我們所不能預料和控制的。何為積累?一種普遍意義上的看。多看,看得多,見識多,想法才可能多,才可能為解決實際問題提供更多的可能。試想如果對某一設計的內容一無所知的話,又怎么進行設計?日本建筑大師安騰忠雄沒有上過大學,他的大學就是旅行,是看和體驗,他曾對西方著名的歷史性建筑細心解讀,為他后來的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筆者曾經去過一所學校,走進校門,路兩旁是梧桐樹。走近梧桐樹,聽到零星的知了聲。隨著腳步的前行,知了越來越多,聲音也越來越大,筆者感受到像音樂一樣的節(jié)奏,由弱到強、由少到多;就像是夾道歡迎的掌聲一般,有一種莫名的欣慰。藏有一顆感恩的心,看周遭世界,懂得珍惜與擁有,是為原點,也是設計的起點。

二、觀察

觀察視為看的遞進,是有目的地看和細致地看。“英國AA建筑學校的一位教授曾給他的學生們布置了一個作業(yè):選擇他們自認為最熟悉的倫敦市區(qū)某一點,在此連續(xù)觀察一事物六小時。”[2]176把觀察作為設計入門的訓練方法,這是一個創(chuàng)舉,也可見觀察的重要。“瑞典現(xiàn)代建筑大師S.萊維倫茨將一根釘子攥在手里,細細揣摩,竟至發(fā)現(xiàn)了釘子新的妙用,且讓老練的工匠完全折服。”[2]176“我們必須始終說出我們所能看到的,但首先且更難的是,我們必須始終明白我們所看到的。”[2]176這是勒•柯布西耶對建筑師們的告誡。細心的觀察并體驗生活,以做為設計上的累積,來解決設計上遇到的問題,使設計更生活,使生活更藝術。“在設計中功能的理性分析和藝術形式上的完美結合要依靠設計師內在的品質修養(yǎng)與實際經驗來實現(xiàn),這要求設計師應該廣泛涉獵不同門類的知識,對任何事物都抱有積極的態(tài)度和敏銳的觀察。”[3]

三、思考

思考為觀察的轉化,比觀察更有序、更具體、更細致,是一種理性的思維活動。“由于在設計過程中設計者進行著復雜的認知思維活動,這種思維活動常常難以被人捕捉和理解。因此,需要一種科學的方法來分析、處理實際的設計思維活動。”[4]作為設計者必須學會思考,并且是時時思考。因為思考才能質疑,質疑才會產生創(chuàng)造。創(chuàng)造的過程是思考的升華過程,也是思想的形成過程。思考應對的是看到的現(xiàn)實,現(xiàn)實存在諸多的“不合理”,思考就試圖去解決這些“不合理”,使人生活得更舒適、更美好。以設計思維這種動態(tài)方式去處理現(xiàn)實,也是留意生活中不經意之事,它們是思考設計的源泉。猶如現(xiàn)實中的功能互換,簡單思考卻融入生活。這樣的發(fā)現(xiàn),這樣的質疑,這樣思考的設計,就是思想的根源。

四、在原地

設計始于限制,“限制是萬物之本,而且限制孕育一切。”[5]“場地因素作為設計中的天然約束,在設計過程中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是設計的發(fā)生器。”[6]以室內設計為例,首先要做的是看房、到現(xiàn)場量房。量房的過程,不但要量好尺寸,還要看原始的場地狀況,有什么樣的限定,哪些是可以改動的,哪些是不能動的,這也就是所謂的“場所”。“愛因斯坦把地點(PLACE)界定為‘地球表面一小塊地方,由名稱代表,具有某種物質對象的次序’,這定義涵蓋物理存在、名稱、詞序三個要素。”[7]建筑設計的最終意義是探索和找尋場所精神,在相應的地點上建造出與之相符的構造來。而對于延續(xù)其場地獨特的精神內涵,在后序的空間營造上成為可能建立關系的一種態(tài)度。

五、從平面開始

勒•柯布西耶說過,設計是從平面開始的。平面涵蓋了原始平面圖的繪制以及平面上的功能分區(qū)與布置。原始平面圖是通過測量而得到的尺寸數據。平面布置開始思考的是功能布局。平面布置與空間組合必須以功能為依據。功能強調的是功能區(qū)的設置、關聯(lián)與分布。功能區(qū)設置得是否合理,關聯(lián)是否緊密,聯(lián)系是否密切,成為考量設計是否有效的關鍵。功能布局涉及軸線、流線、視線、采光、通風等相關因素,綜合考慮與運用這些因素才能更好地進行平面功能布置。路易斯•康在功能設計上提出“服務空間與被服務空間”,在功能上予以規(guī)劃、創(chuàng)新,使空間與功能更加整體,功能與人的關系更加緊密。

六、進而立面

平面的功能區(qū)設定之后,需要進行的是立面設計,立面是平面的延伸。在做立面設計時也要想到平面與空間,這是一個整體。立面關乎材料、施工技術等因素。其過程涉及比例、尺度、對比、均衡、韻律等基本原則,這些基本原則對于立面的整體設計有著重要的意義。材料的使用,形態(tài)的塑造,光的運用及色彩的搭配,目的是呈現(xiàn)一種和諧的整體關系。純善法師講過,埃及金字塔的外墻,磚與磚之間連一個刀片都插不進去,建造的工藝嚴絲合縫,如果工人不是全身心地投入是無法達到這樣工藝的。

七、完整的空間

《道德經》載,“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空間是無形的,空間一直都在設計者的頭腦之中,由立面轉化為空間需要一種立體思維,頭腦中要有空間的概念。形態(tài)常指造型的部分,體量是指空間體塊上的一種對比,聲、光、色彩的綜合運用呈現(xiàn)完整的空間。在呈現(xiàn)空間的整體上要注意設計上的空間關系,強弱、虛實、主次,使之塑造出一種和諧的序列關系(如圖1)。設計上講空間敘事,通過空間講故事,空間呈現(xiàn)一種秩序感。

八、“境”的營造

宗白華在《中國藝術意境之誕生》中對藝術境界的闡釋是“以世界人生的具體為研究對象,審視它的色相、秩序、節(jié)奏、和諧、喻以窺見自我的內心深處的反映;化實景為虛境,創(chuàng)外在形象以為象征,使人的內在心靈具體化、肉深化,這便是‘藝術境界’。”相由心生、境由心造。空間營造涵蓋潛在的文化與精神指向,這是空間設計的核心(如圖2)。設計強化的是體驗與感知,人的所有感知都來源于空間設計的虛與實。建筑空間不是視覺的中心,而是視覺感受的過程,是行為活動經過的載體與媒介,這也是設計意欲有所作為的“旅途”,可能發(fā)生的若干事件構成了我們對空間的體悟,營造一種詩意的棲居。

總體而言,對設計過程的研究是探究設計的本質,認識、理解設計規(guī)律的重要手段。任何事物都有其相應的過程,包含事物的起因、經過和結果。空間設計作為一種過程研究,是一種思維方式的探究,這種思維方式孕育了一種結果。空間設計并沒有一種固定的形態(tài)與結構,空間設計的過程是實踐的過程也是思維的過程,更是理論的過程。過程孕育思想,更能促使設計觀念的形成,以更好地作用于設計。

參考文獻:

[1]韓曉建,鄧家.產品概念設計過程的知識表達[J].制造業(yè)自動化,1999(5):1-3.

[2]李勁松.想象的房子[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2008.

[3]陳永昌,蘇宏志.建筑與室內設計的一體化設計——室內設計與建筑設計的關系及室內設計過程[J].室內設計,2005(1):2-9.

[4]徐文勝,劉繼紅,張新訪,周濟.認知設計過程研究方法導論[J].機械科學與技術,1998(6):5-8.

[5]隈研吾.自然的建筑[M].陳菁,譯.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10:58.

[6]申世明.建筑設計過程的設計——以一次圖書館設計教學為例[J].建筑學報,2009(9):49-53.

[7]傅.建筑的開始[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yè)出版社,2005:14.

作者:代鋒 單位:江蘇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