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民宿空間改造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30 11:14:20
導語:鄉(xiāng)村民宿空間改造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wǎng)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順應地貌,借景自然
宏村坐落在黃山風景區(qū)腳下,位于安徽省黟縣東北部。整個村莊依山伴水而建,背倚黃山余脈羊棧嶺、雷崗山,村后以青山為屏障,地勢高爽,可擋北面來風,既無山洪暴發(fā)沖擊之危機,又有仰視山色泉聲之樂。八九百年前的建村者便知曉依山就勢、順勢而為的道理,于是便有了依水系而建村的前瞻,所以使得宏村有了水一樣的靈性,這也正是它比其他徽派建筑的村落更具魅力的原因。因地勢較高,常常云蒸霞蔚,時而如潑墨重彩,時而如淡抹寫意,恰似山水長卷,融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為一體,被譽為“中國畫里的鄉(xiāng)村”。鄉(xiāng)村民宿青梅學社便坐落在其中。整座建筑位于宏村東南角,改建過程中設計師更是將古人這種依山就勢、順勢而為的智慧衍生到民宿之中。將七棟建筑依山而建,南高北低,從上至下達十八米地勢差。在低處,可近賞庭院秀美、山水竹林;在高處,可遠看黃山云霧、對望宏村如畫(見圖1)。而更驚喜的是院內隱藏著一個別有一番洞天的園林,這樣一來內外皆有景。入門是曲折迂回的游廊,一條主路扶搖直上由北向南依次連接著5個院落逐步穿過水園、巖園、竹園、山園、田園。在低處,體驗者可以近賞庭院秀美,遠望宏村奇墅湖景如畫,真正做到了將黃山風景的精華都圈了進去。同時還將黃山“四絕之一”的溫泉搬進了偌大的園林之中,戶外湯池就地取材將院落修整后的竹子制成竹掃把,將圓形水磨石湯池之間作圍合隔斷。戶外泳池更是其中亮點,泳池位于民宿高低落差中間,將時下流行的無邊泳池概念加入到古樸的民宿風中,形成強烈的風格對比。同時絕佳的位置讓體驗者擁有一年四季不同的美景,使之成為私藏在青梅學社里的宏村最佳觀賞點!這樣的借景巧妙地將園外景物轉移到園內空間,收藏于無限之中。
二、對建筑原型給予最大尊重
如何在尺度較小的老宅中,既滿足現(xiàn)代居住的舒適度,又保留傳統(tǒng)文脈的延續(xù)性,是民宿改造面臨的最大難題。青梅學社對建筑原型給予最大尊重,改造過程中最大程度地保留了古徽居的特色,由經(jīng)典的徽派風格園林古宅復建而成,步入其中你會發(fā)現(xiàn)徽派元素融入到了屋檐、墻角、園內的每一個角落中。改造中對徽派建筑實施保護性修復,做到修舊如舊并保持徽派建筑獨有的磚雕、石雕、木雕來做裝飾,體現(xiàn)出設計者對建筑原型給予的最大尊重。青梅學社完整保留了原有建筑的一磚一瓦、一亭一臺、一窗一憑,雕琢出精品客房、休閑區(qū)、餐廳等區(qū)域,并巧妙利用地理優(yōu)勢將山間小溪引流,經(jīng)過每棟建筑最終匯聚堂前形成一波清池。整個民宿擁有完善的生態(tài)系統(tǒng),亭、廊、景、植物、假山、水池與地形地貌完美結合,能夠“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怡”。正是因為宏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優(yōu)勢,才使得民宿設計能夠借自然山水于其中,將意象手法為指導進行設計,讓青梅學社的景觀設計更加的充實又有層次(見圖2)。院內空間的營造則是將園林設計中的借景自然手法應用于其中。設計者以窗框為畫框,敞其便可觀戶外四季變換中的水墨宏村奇景。在不破壞建筑外觀的同時,設計保留舊窗格元素,對原窗進行擴寬及重設。室內保留部分老木質材料及裸露粗獷的木結構,讓人感受歲月在其身上流逝的痕跡。門罩、天井、庭院和磚石雕鏤的漏窗矮墻將客房分列兩側互不干擾確保客房的私密。人們可以在室內空間中體驗到移步換景的樂趣。
三、地域文脈與民宿設計相融合
在院落格局打造上,“青梅”的理念被很好地融入到布局中。“青梅”象征著如初戀般的美好青澀,“學社”沿襲了徽州千百來的學士之風。“青梅學社”的取名將愛與美的理念與徽州文化完美交融。依山而建中的青梅學社,從低到高劃分為水、巖、竹、山、田五個院落,分別代表著從相遇、相識、相知、相戀到相愛,五種不斷進階的愛的形態(tài)。在這里,院子都起了古典式的院名,湯池則以四季景色為之命名。前院是整個宅子的“序曲”;巖院可以在天然青石粒上漫步;山院踏上拾級長廊行走在浪漫梯田宜沉思;水院水中綠島環(huán)伺,印階粼粼波光之中,桃花點絳紅,美景入畫中,是整個宅子的核心。從泊船、前庭、會友、曲徑、亭閣,到遠山,畫中空間結構、敘事要素,與古人所描繪的詩意圖景是如此的相似,也許這是一次無意識的回歸,也許潛意識里早已潛移默化地影響了現(xiàn)代的實踐。
四、空間改造的劃分與整合
在場地規(guī)劃中,建筑體量的擺放不是重點,而是如何組織整個空間的基本單元。這些基本單元既是場景又是功能,既是庭院也是建筑。不同單元根據(jù)使用需求被安排在空間當中,再在每個單元里劃定內與外的邊界。最終整理出大大小小形狀不同的七座建筑,若干庭院。歸納起來主要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從入口牌坊到生態(tài)停車場,再到大堂區(qū)域,主要功能起會客、接待作用。第二個層次以中央的水塘為核心,跟前一個層次通過曲折迂回的景觀長廊串連起來。在這個層次中,安排了一個四面通透的“亭”放置在水邊,將園內園外,庭前庭后都銜接了起來。同時,這個層次中還設置了一個縱向延展的墻體,來分隔客房庭院的私密空間。第三個層次為客人的休息活動區(qū)域,每個庭院之間邊界模糊,庭院空間呈“之”字形的錯動,相互之間或掩抑或滲透或開放。在游園的過程中,視線不斷轉折,而每次停留都能若隱若現(xiàn)的呈現(xiàn)出前方空間的場景,眼睛驅使腳步不停向前探索。原本是狹小的空間因為“之”字形的空間轉換,進一步拉深了整個空間序列,在視線上得到進一步的延伸。除了客房、休閑區(qū)、餐廳等基礎配備外,青梅學社還特別打造文化之所,配有藝術長廊、愛的博物館、青梅影院等場所,累了倦了還能到后院的梯田菜園感受安逸恬淡的隱居生活,創(chuàng)造出一種田園牧歌式的生活圖景,讓現(xiàn)代人對寧靜平和生活的向往,在這里得以實現(xiàn)。三個層次,層層推進,最終形成了一種青梅學社的詩意居所。
五、結語
在報告中提出,實施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要堅持農業(yè)、農村優(yōu)先發(fā)展,加快推進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鄉(xiāng)村民宿作為城鄉(xiāng)交流的重要載體,肩負著促進農村旅游升級發(fā)展,轉變農業(yè)生產方式的重要功能。優(yōu)秀的鄉(xiāng)村民宿應該是文化與建筑的雙重載體。設計者在修復與新建的過程中需遵循因地制宜,努力讓建筑與環(huán)境相融共生,延續(xù)美麗鄉(xiāng)村,建設美麗中國。
[參考文獻]
[1]梁強.面向體驗經(jīng)濟的休閑旅游需求開發(fā)與營銷創(chuàng)新[D].天津財經(jīng)大學,2008.
[2]翟健.鄉(xiāng)建背景下的精品民宿設計研究[D].浙江大學,2016
[3]張廣,海孟禺.國內外民宿旅游研究進展[J].資源開發(fā)與市場,2017,(4).
[4]莫燕林,史小珍,馬麗卿.共享經(jīng)濟背景下的民宿發(fā)展對策研究[J].江蘇商論,2017,(2).
[5]劉曉東.鄉(xiāng)建中的民宿建筑研究———興隆縣郭家莊村實踐[D].中央美術學院,2017.
[6]鄧婷尹.禪意枯山水茶室室內設計[J].美術觀察,2018,(3).
[7]張宏舜,陳開科.文化因素對室內設計的影響[J].低碳世界,2018,(3).
[8]劉歡.因地制宜的景觀設計實踐研究[J].建材與裝飾,2015,(51).
作者:戴大方 單位:無錫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
- 上一篇:本科畢業(yè)設計“雙導師制”探索
- 下一篇:幼兒園改建設計空間利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