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與加工關鍵技術分析
時間:2022-06-29 05:00:57
導語:模具設計與加工關鍵技術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模具發展逐漸步入了正軌,并且迅速的崛起,中國模具的前景一片光明,但是由于我國制造業的限制,模具的發展無法被滿足,因此,我國應該加強對模具的工藝設計和制造方面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將重心投入在模具的生產與提高的方向上,增加我國制造業的水平,減少大型模具向外進口的窘況,整合企業,增加投入,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形成能夠自給自足的模式,保障中國的模具水平能夠不斷進步,奠定中國制造業的世界地位。
隨著社會和科技的迅速發展,模具制造也迅速發展,走上正軌,近些年來,模具行業發生了許多巨大的變革,模具行業的體制發生了全方位的改變,各種制度也是發生巨大改變,一些企業也慢慢的崛起了,并且企業也慢慢的集中了起來,尤其是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地區,模具企業越來越來多,氣象越來越活躍,現在的企業更加看重那些高端的模具技術,隨著生產水平和制造水平的逐漸提高,模具制造業的發展變得簡單起來了,企業們慢慢累積經驗,慢慢的探索,模具行業更加的興起了,尤其是臨海發達城市,模具的發展越來越快,因此,我國模具設計和加工逐漸走向世界的前沿。根據現在的模具加工的發展方向而言,應該著重對企業的內部進行整合,對內部結構進行整改,對企業的加工設計方案進行優化,在對模具設計方向上不能有一點點的馬虎,應該確保模具設計的正常實施,并且保證施工進度的穩定進行。注重實際情況與現實的情況相結合,對于現有的模具加工技術進行分析與不斷優化,爭取讓模具設計逐漸成熟,逐漸變得容易起來,為以后的發展奠定基礎,與此同時,密切關注國際制造業發展和研究國際模具設計與制造行業發展大勢,創新發展模式,合理布局產業結構。
2.1高速銑削技術
高速銑床與加工中心是模具的加工設計引進的更加高級有效的技術,它在模具加工中起著關鍵性的作用。目前我國車床的轉速很快,已經達到了相關要求和水平,保證了加工的正常工作,而依據發展趨勢,未來的速度會更快,因此要想做好這項工作,就必須加強對這項技術的深入研究與討論。高速銑削技術與超精加工等技術融合在一起是一項非常好的嘗試,代替以銑代磨提供了全新的技術領域,為模具制造工作提供了極大的便利,提高了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速度,減少了人力,并且保證了安全。
2.2快速原型制造與制模技術
就目前的行業市場來說,能夠在最短的時間里做出工業生產所需要的模具是非常關鍵的一個競爭的優勢,因此為了滿足這個要求,市場上開始研發新的技術來滿足市場需求,繼而出現了RPM技術和RMT技術,并將他們融合到一起來發揮作用,將RPM技術與RMT技術融和在一起,可以為傳統的制模技術提供全新的發展道路。通過運用RPM與RMT技術,可以實現快速從概念設計到制造完成,在此過程中所利用的時間僅為傳統技術時間的三分之一左右,這一技術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市場廣闊,因此應該根據實際情況來合理開發和運用這項技好改變模具的形態,將模具的市場變得更大,更加的廣闊。
2.3模具自動加工系統
隨著時代的不斷進步,對模具的生產需求也在不斷的發生變化,慢慢的由人工生產逐漸轉變成自動化加工,自動化加工的出現極大的方便了人們,增加了工作速度,提高了效率,且對于模具自動加工系統來說就要有定位盤刀具數據庫等特征。而這些特征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都會得到有效的發展。
3模具設計的未來發展方向
超精加工、微細加工復合技術。在模具技術逐漸向著精密化以及大型化發展的過程中,超精加工、微細加工各種復合技術也不斷出現,慢慢的超精加工的準確度越來越高,已經達到了納米級的水平,這些超級加工的技術廣泛的應用到了各個領域,并且一些技術被因引進到了國外,這些技術的發展方向,不僅奠定了我國模具設計與加工的世界地位,而且為中國的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增加了中國制造業的名聲,對于各種精確而巧妙地工具也都應用的很廣泛,并且為人類生活和人類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4結語
綜述所述,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我國的模具設計與加工制造技術還存在一定的不足,因為想要實現快速的發展,就必須要不斷學習,堅持正確的發展方向,提高我國模具工業的水平。
作者:劉欣榮 單位:長江大學文理學院
參考文獻:
[1]廖秋慧.吳洋.楊崎龍.趙夢龍.李良.注射成型工藝參數對PVDF流動性能的影響[J].上海工程技術大學學報,2012,(01):75-76.
[2]胡海.李建華.胡道鐘.于官樹.周潔.陳登科.基于UG的汽車覆蓋件——拉延模的KBE技術的研發與應用[J].汽車科技,2013,(04):63-64.
[3]顧新建.黃沈權.陳芨熙.楊青海.方水良.模具行業需求驅動的云制造服務平臺[J].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2012,(07):38-39.
[4]七丁.曉霏.中國模具工業發展現狀與展望——訪中國模具工業協會常務副理事長、秘書長曹延安[J].航空制造技術,2011,(08):63-64.
[5]江新華,甘畢芳.試析數控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運用[J].科協論壇(下半月).2012(01):101-102.
[6]鄭明楊,王清超,錢慶鎮.數控技術在機械制造中的應用[J].科技傳播.2010(16):84-85.
- 上一篇:輪式點鍍模具設計與制造解決方案
- 下一篇:淺談病險水庫大壩防滲加固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