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探索
時間:2022-11-17 08:44:55
導語: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探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鑒于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在選擇教學內容時要注意與生產實踐的結合,采用工學結合、頂崗實習等教學模式設置與實際的模具生產相類似的教學情境。當然,在進行實踐教育的過程中不能忽略對學生的職業素質教育,要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主要的教學方法包括以下幾點:1.1開創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主要包括課堂實訓中心一體化以及教學做一體化。歸根結底,理論與實踐一體化的教學模式是為了解決當前教學活動中理論與實踐相互脫節的現象,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確保學生能夠擁有豐富的基礎理論知識和較強的實踐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將教室一分為二,一部分用于理論知識的教學,另外一部分用于實踐操作場所,以此來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認知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差異,因才施教,并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1.2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逐步改變“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除了在關鍵教學點給予學生必要的引導和指導外,盡量不要對學生有過多的干預。比如,教師可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以典型的零件作為載體,以設計相應模具為任務,讓各個小組進行分組討論、實踐,最后由各個小組的組長對本小組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闡述,最后由教師進行統一講評。這樣的教學模式可以活躍課堂氣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教學活動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3利用頂崗實習促進學生參與體驗性學習。實踐不僅是檢驗學生理論知識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的終極目標,因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頂崗實習的機會促進學生參與體驗性學習,使學生的理論知識能夠真正轉化為實踐成果,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水平。在頂崗實習期間,教師要督促學生認真完成實習日志,并對學生的實踐學習情況進行定期追蹤。這樣的教學模式能夠使學生將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充分運用到具體實踐中,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
2.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的教學手段
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的教學理念為“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教學手段必須要以此為基礎,充分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增強教學活動的趣味性,激發學生潛力,確保教學活動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創設真實的實踐環境,通過案例分析、小組討論、師生角色互換等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題的教學手段要遵循以下要點:2.1實施素質教育。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的設置不能只是機械式的對學生開展理論與實踐教學,而是應該通過各種手段提高學生對課程的感性認識,加深學生對行業的了解才能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先進的技術展覽,帶領學生到工廠了解模具制造的生產線,以此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2.2始終堅持“工學結合”教育理念。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具有較強的實踐性,所以在教學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有些學校在教學活動中只注重理論知識的教學,致使學生畢業后因實踐能力差而難以適應崗位需求,工廠還得重新組織崗前培訓,因此,一些工廠寧愿從社會進行統一招工也不愿意用剛剛從高校畢業的學生。由此可見,一些學校“重理論,輕實踐”的教學模式不但浪費了學生的學習時間,還給學生的就業問題埋下了隱患,所以,學校必須要堅持“工學結合”的教育理念,利用課堂實訓中心一體化以及教學做一體化的教學模式來提高學生理論聯系實踐的能力。2.3實施多元化考核評價模式。考核評價是檢驗學生學習成果和教師教學成果的重要途徑,對整體教學活動起著導向和質量監控的作用。在素質教育背景下,要逐步改變過于“唯分數論”的單一考核評價模式,逐步實施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模式,比如,考核評價要貫穿于整個教學活動中,切實做到邊學習邊檢驗;不能只根據結果進行考核,而應該將學習過程也納入到考核范圍;在考核過程中注重對學生知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等方面的考核;考核評價既要有教師對學生的考核,又要讓學生自評和互評。
3.結語
綜上所述,理論與實踐相互結合是培養人才的基本途徑,特別是像模具設計與制造這樣具有很強實踐性的專業,更需要不斷探索理論聯系實踐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法,在加強學生感性知識的基礎上通過科學的課程設計使學生能夠快速掌握模具設計與制造的基本理論和實踐方法,確保學生在就業后能夠很好的滿足崗位要求,從而為我國模具產業的健康發展夯實人才基礎。
作者:李波 單位:湘西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李軍,趙寒,危淼.現代學徒制改革教學項目設計——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湖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30(02):97-99.
[2]史朝輝.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標準理論與實踐探索[J].模具制造,2014,14(11):88-91.
[3]張堅.高職院校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教學改革與創新[D].南昌大學,2013.
[4]韓森和.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單元教學的探索[J].機械職業教育,2012,(06):38-39+41.
[5]蔣建中.課改背景下中等專業學校課程設置探究——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探索與實踐[J].職業,2012,(15):23.
[6]王嘉,任志宏.構建“工學結合、理實一體”課程體系的探索與實踐——以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為例[J].內蒙古石油化工,2012,38(05):76-77.
[7]吳慧敏,楊燦,張義俊,姬素云.高職模具設計與制造專業課程設置分析[J].河南農業,2012,(04):23-24.
[8]王友鳳.模具專業實訓課程的開發[J].職業,2011,(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