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具設計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培養
時間:2022-11-02 09:36:47
導語:模具設計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培養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為我國模具技術水平的進一步提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了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優勢地位,強化新時期模具人才培養的力度,已經成為模具教學專業的首要工作。文章主要就模具設計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進行了簡單的闡述與分析,希望可以為我國模具設計教學方案的改革與創新提供積極的建議。
關鍵詞:模具設計;教學;創新能力
高職院校的模具設計教學課程,具有實踐性與理論性相對較強的特點。如果從這方面分析的話,模具設計教學與模具制造課程之間明顯存在著相應的差異。雖然模具制造課程對于課程教學的理論性要求相對較低,但是其對于課程教學的實踐性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模具制造課程教學,主要是向學生傳授掌握設備功能的方法,在實訓條件允許的前提下,促進教學效果的穩步提升。但是,模具設計課程不僅需要進行相應的實訓,同時對學生的理論基礎掌握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說,必須將理論與實踐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促進模具設計教學效率與質量的有效提升。
一、模具設計類課程教學內容的設計
(1)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教師在進行模具設計教學活動前,必須先向學生詳細地講述不同成型工藝的特點以及最基本的模具結構和相關原理。然后再向學生詳細地講解不同工藝所使用的設計方法,并以此為基礎同步開展模具設計實例的分析。就目前各大院校所使用的模具設計教材而言,與本科院校的教材相比,刪減了其中不利于學生理解的理論知識,而增加了一些符合模具設計要求的實際案例。同時在不同模型成型方法以及模具設計的編排過程中,一般采取的是先講解成型的工藝,然后講解模式設計的要求,最后才進行模具結構的詳細介紹。由于模具成型工藝中涉及了大量的理論知識,一旦課堂教學開始就向學生講解這方面的知識,那么就會使學生產生厭煩的情緒,所以為了確保教學效果,教師大多采取先向學生講解模具結構與原理,然后再學習成型工藝的教學順序,從而達到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目的。另外,在學生掌握和了解模具結構與原理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深入地進行各部分零部件的設計,才能使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相關的設計方法。設計實例分析作為模具設計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學生只有通過不斷的實踐,才能真正地了解和掌握整個工藝的流程,掌握模具設計的技能和技巧。
(2)CAD等相關知識與模具設計課程教學的緊密融合,計算機軟件的廣泛應用是確保模具設計順利進行的關鍵,所以,教師應該將三維CAD/CAM等軟件技術與模具設計教學緊密地融合在一起,才能達到促進模具設計教學效率穩步提升的目的。就目前而言,隨著三維CAD技術在各個領域中的推廣和應用,理解這一技術不僅有效地縮短了模具設計的時間,同時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將UG、Catia等納入到模具設計教學中,充分發揮相關軟件的功能和優勢,促進了學生模具設計課程學習效率的不斷提升。此外,教師在模具設計教學過程中,利用計算機軟件從不同的角度向學生展示模具的結構與裝拆的過程,并以此為基礎完成工程圖的創建,才能幫助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模具的結構和設計要領。
(3)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認同。實踐教學不僅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還是模具設計沖壓工藝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所以,在進行模具拆裝實訓教學時,必須將其作為實踐教學的基礎。學生通過模具拆裝實訓后,不僅掌握和了解了模具的結構特點,同時還掌握了模具拆卸與裝配的步驟,促進了其實踐操作能力的有效提升。由于識讀模具裝配圖對于初學模具設計的學生而言,具有較大的難度,假如教師只是簡單地通過理論講解的話,學生是無法深刻地認識識圖模具裝配圖的,但是如果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實體的觀察,學生不僅可以更加快速地識讀模具圖,同時還學會了繪制模具圖的方法。
二、模具設計課程創新教學改革方式
模具設計課程教學質量的提高與教學內容的合理安排以及所應用的教學方法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經過長期的實踐應用發現,現階段模具教學課程中不僅廣泛地采用了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方法,而且這些教學方法在實踐應用的過程中,已經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效果。為了順利地完成模具設計教學的模式改革與創新,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模具設計課程的特點,將講授法與案例教學法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一方面向學生講授模具設計的理論知識,一方面利用案例教學法,分析實際的設計實例,緊緊圍繞教學任務,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最基本的模具設計方法。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還可以采用啟發式教學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問題的思考,才能將學生學習模具設計課程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此外,在進行模具設計實訓教學時,教師應該及時地向學生提供優秀的實訓指導書,同時在學生的實訓過程中,給予正確的指導,要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實驗,掌握模具設計的方法,實訓指導書應該由專業任課教師以教材、實驗條件以及學生的實際情況等為基礎進行編寫,同時還應確保實訓指導書的規范性和針對性,才能發揮出其輔助學生完成模具設計實訓的積極作用。由于不同模具類型所使用的設備以及操作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教師在編寫實訓指導書時,必須盡可能地進行內容的簡化,同時確保其可以對學生的實訓操作進行有效的指導,才能促進學生實訓效率的穩步提升。另外,不同的學生不僅思維方式存在一定的差異,而且其在實驗過程中所提出的問題也有很大的差異,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在實訓過程中,耐心地解答學生提出的問題,同時積極引導,才能將其創造性思維最大限度發揮出來。經過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有助于幫助學生加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同時對于學生創新性思維能力的培養以及基本操作技能的掌握都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為了促進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效率與質量的全面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必須根據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才能在幫助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的基礎上,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有效提升。另外,教師在進行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時,應該加強學生日常學習成績考核的力度,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與生活習慣,為其后期的學習與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了培養出符合社會發展需求的高素質綜合型模具設計專業人才,教師在模具設計課程教學時,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豐富的理論知識,同時還應將模具設計等操作技能傳授給學生。為了確保這一目標的順利實現,教師不僅要求設計出符合學生特點的模具設計教學內容,同時還應在教學過程中,合理地進行教學內容的安排,充分將中國式實踐與理論教學緊密結合,積極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與改革,才能在幫助學生掌握模具設計操作技能的基礎上,實現培養學生創新能力與獨立思維能力的目的,為其后期走上模具設計工作崗位做好充分的準備。
參考文獻:
[1]武娜.模具設計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技術與市場,2017,24(9):363.
[2]胡東升.模具設計教學研究與創新能力的培養[J].科技風,2017(2):180.
作者:韓佳 單位:陜西國防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 上一篇:后勤集體承包目標管理模式探討
- 下一篇:醫務人員規范化管理模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