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創造建設創新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3 06:10:00
導語:國家創造建設創新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當今世界,大力發展創意產業已經成為共識。密切關注當今世界創意產業發展的現狀,準確把握世界產業發展的動向,對于作為當今世界制造業大國的中國從制造型向創造型發展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化研究中心、澳大利亞昆士蘭科技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聯合發起并組織了“創意產業與創意中國——2005首屆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于7月7-9日在北京召開。會議旨在為我國盡快實現由“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獻計獻策。為此,我們專門訪問了本次論壇的秘書長、中國人民大學人文奧運研究中心執行主任金元浦教授,請他為我們就世界創意產業的發展情況以及本次論壇的相關情況進行介紹。
車妍(車):金教授,您好!您在2002年云南文化產業大會上首次提出“創意中國”這個理念已經3年多了,其后又在文化產業濟寧大會上發表了《文化的躍升:從信息產業到創意產業》的重要論文,在國內呼吁創意產業的發展。創意產業是一個新興的產業,您能否為我們解釋一下究竟什么是“創意產業”?
金元浦(金):創意產業、創意經濟(creativeIndustryCreativeEconomy)或譯“創造性產業”,是一種在全球化的消費社會的背景中發展起來的,推崇創新、個人創造力、強調文化藝術對經濟的支持與推動的新興的理念、思潮和經濟實踐。早在1986年,著名經濟學家羅默(P.Romer)就曾撰文指出,新創意會衍生出無窮的新產品、新市場和財富創造的新機會,所以新創意才是推動一國經濟成長的原動力。1997年5月,英國首相布萊爾為振興英國經濟,提議并推動成立了創意產業特別工作小組,首次將創意產業理念作為一種國家產業政策和戰略提出。1998年,英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首次對創意產業進行了定義,將創意產業界定為“源自個人創意、技巧及才華,通過知識產權的開發和運用,具有創造財富和就業潛力的行業”。根據這個定義,英國將廣告、建筑、藝術和文物交易、工藝品、設計、時裝設計、電影、互動休閑軟件、音樂、表演藝術、出版、軟件、電視廣播等行業確認為創意產業。此后很多經濟學家都對創意產業提出了更進一步的詮釋和說明,不斷完善和豐富“創意產業”的意義和其所包含的內容。
我在這里特別要強調的是,最近同志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明確提出,“我們必須更加堅定地把科技進步和創新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首要推動力量,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提高國家競爭力的中心環節,把建設創新型國家作為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他還指出,今后15年,我國科技工作要堅持自主創新、重點跨越、支撐發展、引領未來的指導方針,堅持把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擺在全部科技工作的核心位置,大力加強原始性創新、集成創新和在引進先進技術基礎上的消化、吸收、創新,努力在若干重要領域掌握一批核心技術,擁有一批自主知識產權,造就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和品牌,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國防現代化建設提供強大科技支撐。這一講話為我國未來15年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的歷史性飛躍和戰略轉變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也為我國創意產業的開拓與發展,做出了重要的戰略決策。
車:您認為創意產業的魅力在哪?當今世界大力發展創意產業的重要意義在哪?
金:創意產業與“新經濟”的發展有著重要關聯,沒有創意,就沒有新經濟。沒有新經濟也沒有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在現代網絡傳輸等高新技術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興產業。創意產業的發展已經與一個國家的發展緊密相連,甚至是一個國家實現快速經濟增長的重要因素。在當今世界,創意產業已不再僅僅是一個理念,而是有著巨大經濟效益的直接現實。約翰•霍金斯在《創意經濟》一書中明確指出,全世界創意經濟每天創造220億美元,并以5%的速度遞增。在一些國家,增長的速度更快,美國達14%,英國為12%。縱觀全球,發達國家的眾多創意產品、營銷、服務,吸引了全世界的眼球,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創意經濟浪潮,席卷世界。各發達國家的創意產業以各自獨擅的取向、領域和方式迅速發展,展現了一幅創意產業全球蜂起的熱烈景象。
創意產業的發展對中國來說尤顯得意義重大,作為一個以制造業和勞動力密集型為主要方式的發展中國家來說,成功借鑒世界各國的先進經驗是實現我國從制造型大國向創造型大國轉變的重要環節,因此在全球文化創意理念隆重推出、文化創意產業實踐廣泛蜂起、文化創意階層茁壯崛起之時,我們舉辦了這次“創意產業與創意中國——2005首屆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薈萃國內外眾多文化創意產業精英,搭建了一個“科技與人文”對話、“文化與經濟”融合的高規格交流平臺,必定為在中國開展一場創意產業的革命積累經驗并積蓄力量,為中國創意產業的迅猛發展以及由此帶來的社會進步提供最有效的方法和最先進的理念。
車:世界其他國家在發展創意產業方面有什么成功的例子嗎?
金:英國、美國、澳大利亞、韓國、新加坡、丹麥等國都是發展文化創意產業的典范國家,每個國家根據自己的特點發展了各具特色的創意產業,并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以“創意英國”為例,它曾經是世界制造業大國,后來失去了制造業大國的地位,因此如何調整國內產業,獲取更高的附加值是英國面臨的重要任務。布萊爾1997年當選英國首相后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創意產業特別工作組”,分析英國創意產業的現狀,并提出發展戰略。十年來英國整體經濟增長70%,而創意產業增長93%,顯示了英國經濟從制造型向創意服務型的轉變。以增加值計算,軟件業自2002年取代服裝業成為最大的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英國第二大產業(僅次于金融服務業),2002年,創意產業行業內約有122,000家公司在“部際商業注冊機構”注冊,雇傭總人數為190萬,成為該國雇用就業人口的第一大產業。2003年,英國首相戰略小組指出,用就業和產出衡量,倫敦創意產業對經濟發展的重要性已經超過了金融業。政府對創意產業采取了稅收優惠等政策性扶持,積極有效的推動了創意產業的發展,同時也使創意產業成功推動了英國出口,有效地抵補了貨物貿易逆差。
車:我國在發展創意產業上做過哪些努力呢?
金:香港、臺灣、上海、深圳、北京在發展創意產業方面都做過切實的努力,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以“創意香港”為例,前特首董建華曾經多次表示,要保持香港的競爭力,推動經濟持續增長,必須走高增值路線,要提高增值力,就需要科技與創新的融合。2002年9月5日,半官方機構香港貿易發展局公布的首份題為《香港的創意產業》的研究報告顯示:至2002年3月為止,香港創意產業聘用了超過9萬人,占香港總就業人口3.7%;創意產業在2000年的出口總值達100億港元,占香港服務出口總額3.1%;同年,創意產業產值為250億港元,約占香港本地產值2%。該報告根據外國經驗,認為教育與培訓、出口推廣、融資、數碼融合程度及創意文化五項因素,有助于推動創意工業發展。2003年1月8日,我國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第二屆特區政府的首份《施政報告》中,在“拓寬經濟領域”的標題下,正式提出發展創意產業——創意產業是知識經濟體系中的重要環節。香港市民的知識智慧、創新思維、創業精神和靈活求變的能力,是發展創意產業的良好基礎,相關政府部門將共同研究具體方案,營造有利環境,推動及協助創意行業的發展。2004年5月,香港財政司長唐英年表示,加強對設計及創新發展的支持,政府計劃動用2.5億元成立基金,推出“設計智優計劃”,并成立“創意及設計中心”,匯聚各方人才。2005年1月12日,行政長官董建華在《施政報告》中提出,要盡快設立文化及創意產業咨詢架構,廣納產業界、文化界、以及相關范疇的外地翹楚,共同探討香港文化與創意產業的發展遠景、路向和組織架構,研究全面發揮優勢、整合資源、重點推進。
相對于世界其他著名的“創意城市”來說,北京作為我國的文化政治中心在發展創意產業方面還存在不足,尤其是2008年奧運會的舉辦更需要有新鮮的“創意”作為支撐,并以此帶動奧運經濟和創意經濟的增長,因此2005首屆中國創意產業國際論壇聯合國內外的創意產業專家不僅是為中國的創意產業發展獻計獻策,也是為北京創意產業的長足發展提供支持,為中國成為“創意大國”、北京成為“創意之都”貢獻力量。
車:縱觀中國發展創意產業的實踐,您認為我們發展的困境是什么,還存在哪些亟待解決的問題?
金:目前,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首要問題是全社會必須加強和提高對創意產業發展的重要性、前沿性和未來發展態勢的理解、認識與認同,特別是各級決策層,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轉變觀念,學習和掌握世界各國創意產業發展的理論和經驗,并結合本地經濟和社會發展現實實踐,實事求是地開拓跨越式發展的新途徑。
另外,雖然國內已經有很多介紹世界各國創意產業發展的藍皮書陸續翻譯出版,但我們對國外創意產業發展的理論基礎、政策制定、產業布局、人才戰略的研究還十分膚淺,對美國、英國、韓國、澳大利亞等國發展創意產業的經驗還缺乏深入細致的探討。因此,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需要一個更加富有開拓性的理論先導,與世界創意產業專家共同探討它的發展、危機和困境,共同尋找未來發展的道路。
同時,各國各地創意產業的發展,又都依據于自身發展的環境、條件和基礎。在這一點上,中國有中國的國情,不同于美國、歐洲,上海有上海的環境,也不同于北京、昆明。各國各地創意產業的國家特色和區域特色,是參與世界大競爭的底牌和王牌。尋找和構建中國特色、中國方式,推出中國名企、中國名城、中國名園(創意產業園區)中國名牌,是我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但是從最根本上講,我國創意產業發展的瓶頸是創意人才的極端匱乏,大批創意人才的教育與培養是我國未來創意產業獲得大發展的前提。作為高度推崇個體創造性的創意產業來說,創意人才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文化創意產業的高速發展正是依靠文化創意人力資本的投入以及文化創意階層的崛起。
車:金教授,訪談即將結束,您可否為我國創意產業的發展提一些宏觀的意見?
金:在先進理論和成功經驗的支持下,我國文化創意產業迫切需要建立一個國家總體規劃,確定未來若干年發展的政策導向,完善和優化創意產業發展的內部與外部的環境,研究和探討如何以高新技術帶動傳統產業的升級換代,構成與完善創意產業的產業鏈條,建設一批以高新技術為基礎的文化創意產業園區,加強創意項目作為風險產業的輔導、推動,改革和完善創意產業的投融資體制。尤其要注重創意人才的培養,盡快革新教育培訓機制,以適應創意產業飛速發展的需要,推動我國創意產業的有效健康的發展。
車:好的,謝謝金老師!希望這次創意產業國際論壇能夠為中國和北京創意產業的發展提出先進的理念和有效的方法,并預祝本次大會圓滿成功!
- 上一篇:數字文化創意管理論文
- 下一篇:文化繁榮發展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