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設計中吉祥圖案的運用
時間:2022-04-08 11:26:56
導語:平面設計中吉祥圖案的運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傳統吉祥圖案概述
傳統吉祥圖案主要指古代先人們在陶器、建筑、服飾、繪畫、剪紙等物體上所刻繪的一些圖案、圖形,且這些圖形必須具備相同的寓意——吉祥,這些吉祥的圖案符號有著美好的寓意,很值得我們學習與借鑒。先人們通過觀察、收集、理解生活中的人物、花鳥、走獸、傳說、現象、神話等事物及其所固有的屬性、特征等,通過藝術的形式組合、加工、創造出了一系列栩栩如生的圖案并配以吉語祥詞,寓意深長,表達了人們的美好情感,表現了人們的幸福生活。傳統吉祥圖案很多,如我們經常看到的富貴平安、群芳祝壽、金玉滿堂、吉祥如意、年年有余、長生不死、獨占鰲頭等。這些吉祥圖案,不僅有洪福吉祥之內涵,亦是繪畫藝術和語言藝術的珠聯璧合。作家乙力編著有《中國傳統吉祥圖案》一書,匯集了許多精品,涵蓋各個方面,既有明之典雅又有清之華麗,既有皇家之富貴又有民間之純樸,既有北方之粗獷又有南方之秀美,圖文并茂,相得益彰,美不勝收。要想熟練地、恰到好處地運用這些傳統吉祥圖案,首先必須深知其所表現的意義。中國傳統吉祥圖案源遠流長,據史料記載,其最初源于原始社會的巫術,如新石器時代遺址彩陶紋、鳥魚紋等,都是遠古先民們用以祈禱神靈護佑子孫能夠避免自然災害、兇禽猛獸、瘟疫疾病的侵害,能夠繁衍昌盛的吉祥圖案。自秦漢起,則出現了較多表現神術、仙術、道術、方術等的吉祥圖案,如龍鳳、斗劍、龜蛇等圖案,還有漢代的“壓勝錢”,正面有“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禍”等吉語。至唐宋之后,吉祥圖案蓬勃發展,且已成為工藝品,風格變得更豐滿富麗、高雅、凝重,內容上也不再停留于原來的動物圖案,植物則成為了發揮主體裝飾的吉祥圖案且盛于動物及其他圖案,這也是現今我們看到比較多的植物吉祥圖案的原因。如下圖的仙壺集慶、百事如意:圖1圖2仙壺吉慶(見圖1):松枝、梅花、水仙插入花瓶,再配上靈芝與蘿卜。解題:仙壺,也叫方壺、蓬壺。蓬壺,古代傳說中的海上仙山,李白《秋夕書懷》詩:“始探蓬壺事,旋覺天地輕”,沈亞之《題海榴樹》詩:“曾在蓬壺伴眾仙”。“仙壺集慶”,寓意眾人聚會共慶吉祥,如仙家焉。百事如意(見圖2):柏樹、柿子、靈芝或如意。解題:柏樹喻“百”,柿子喻“事”。靈芝、如意喻稱心如意之“如意”。“百事如意”與“萬事如意”“事事如意”一樣,指一切順利,如愿以償。中國傳統吉祥圖案藝術源遠流長,文化底韻深厚,形式多樣,內涵豐富,是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將其運用于平面設計,我們應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思想,在沿襲、傳承、借用的同時進行挖掘、變化、改造,以設計出既具有傳統文化特色,又富有時代活力的佳作。
將傳統吉祥圖案元素運用于平面設計需把握以下三方面:
(一)取其“形”
就像先祖們發明象形文字一樣,觀察自然物體的“形”,然后加以變化,主要是簡單化——易寫易懂,就能成為我們需要的文字,平面設計也應如此。傳統吉祥圖案的形體美已經不言而喻,這種外形或者說是結構正是我們需要的東西,有了這些外形,設計之形體美就自然具備了。取其“形”自然不是簡單地照搬照抄,而是對傳統吉祥圖案的再創造。這種再創造是在理解的基礎上,用現代人的審美觀對傳統吉祥圖案形體進行變形設計,使其富有時代特色,或者把傳統吉祥圖案的造型方法與表現形式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來,如此,表達的設計理念才能體現出民族個性。將傳統圖案元素衍生后,再運用到現代設計中,中國銀行的標志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典范。中國銀行的標志是由結了紅繩的古錢啟發出的創意,錢孔與紅繩構成了“中”字,現代的造型內蘊含著民族特色。運用紅繩結古錢的意念,表現了中國銀行與屬下機構的緊密聯系。此設計是將古錢與“中”字結合,賦以簡潔的現代造型,表現了中國資本、銀行服務、現代國際化的主題。
(二)延其“意”
“中國人文意識和形態哲學觀念的體現,它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包含科學合理部分,是古人對自然規律的總結;二是它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它體現了中國人對吉祥幸福的向往。”這是司徒虹對于中國人文的理解。誠然,平面設計也應該具有這樣相同的兩部分,如果僅僅是取其“形”,而用于別的“意”,則貽笑大方,形與意應是一一對應的,當然這些形與意可以是一定范圍內的變形與變意。形應該是意的表達方式,意也只有通過形才能表現出來。平面設計中,只有深度挖掘傳統吉祥圖案中所蘊含的吉祥含義,才能使設計更為傳神、更為成功,這是從古至今所有人對美好事物的向往所決定的,表現的意過于平庸或是錯誤的表達,均難以引起人們的喜愛,喚起人們心靈深處的共鳴。如要表達高貴時,可使用百鳥之王的鳳凰形態;要表達威猛,用貓形就不如用虎形、豹形。總的來說,將傳統吉祥圖案運用于平面設計,要表現的是一種態度和氣韻,這是必須予以準確把握的,否則就可能設計出不倫不類的作品,完全喪失傳統吉祥圖案的美好、吉祥意蘊。
(三)傳其“勢”
在傳統吉祥圖案中,相比“形”與“意”,“勢”在平面設計中的把握是最難的,“勢”表現為一個度——“勢度”,即恰到好處。這四個字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為了能夠加深理解,這里舉個例子說明。眾所周知,2008年奧運會是全中國的一件大事,當時其會徽設計可是花費了很多心血,我們不得不為其設計者——張武、郭春寧、毛誠三人在設計方面的深厚造詣所折服。會徽中(見圖3),似“京”,又似“運動員”“中國結”的意象,三者勢度均把握到極致,正如一個紅綢舞者,同時三者的結合體鐫刻在如圖一直所沿襲的紅印上面,將民族精神與北京對世界的承諾表現得一覽無遺,簡簡單單的幾筆,融合了如此多的意象,正是這種似與不似之間“勢度”把握,使設計達到了完美的程度。在“勢度”把握方面,不得不說的是有一部分似書法的傳統吉祥圖案,理解此部分圖案對于理解“勢度”是很有好處的。古人創造文字時可能并未想過現代書法會有如此多的變化,飛龍舞鳳、行云流水,雖然只是幾筆幾畫,但是一筆一畫之間的長短、大小、粗細等都有很多講究,平面設計更是如此,圖形大可能更醒目也可能顯得臃腫,而圖形小又可能刺激不到眼球,這些都必須通過觀摩去理解。由此可見,“勢度”把握的重要性,設計師需要下苦功夫去體會。
三、結語
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就是東方文明藝術的高度結晶,種類繁多,內容豐盛,耐人尋味,是中國文化寓意吉祥的一道豐碑。作為一名平面設計師,在倡導民族精神的現代社會,我們必須重視這一民族歷史文化的瑰寶,學之、用之,取其“形”、延其“意”、傳其“勢”,將這一筆寶貴的精神財富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加快中國傳統吉祥圖案在平面設計中的發展,使平面設計更具民族性、歷史性、文化性、社會性,從而設計出具有中國特色的優秀作品。
本文作者:林師師工作單位:海南職業技術學院藝術學院
- 上一篇:服飾圖案設計中平面設計技術研究
- 下一篇:平面設計研究論文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