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供應鏈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5 03:41:00

導語:企業供應鏈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企業供應鏈管理論文

【摘要】有效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企業降低經營成本、滿足客戶需求、增強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手段。文章從簡約化、協同化、非核心業務外包化和信息化等四個方面對國際化經營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策略進行了重點闡述和分析。

供應鏈管理是指企業之間以同步化、集成化生產計劃為指導,以各種技術為支持,依托Internet網絡,圍繞供應、生產作業、物流和滿足需求,通過信息共享、技術擴散(交流與合作)、資源優化配置和有效的價值鏈激勵機制等方法實現經營一體化。國際化供應鏈的功能主要是使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經營諸如供應、研發、采購、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和配送等方面,做到最大程度地協調高效運轉。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對外貿易的迅猛增長,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經營步伐正不斷加快。如何在國際化經營中采取有效的策略加強和改善供應鏈管理,已成為中國企業直面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供應鏈管理簡約化

(一)供應鏈簡約化的作用

簡潔的供應鏈能使國際化經營企業的生產和經營過程更加透明,非增值活動減少到最低限度;而且會大大縮短其定單處理周期和生產周期,顯著減少不確定性對其供應鏈的負面影響。通過Internet和EDI等現代電子商務技術,以虛擬組織的形式,形成企業之間的動態聯盟,簡化供應、生產與銷售過程關系結構,使每個企業都專注于自己最擅長的業務和項目,這種簡約化的供應鏈模式是未來的發展方向。有效地管理供應鏈既能實質性降低公司經營費用、節約成本,也能有更多時間去關注顧客,改善終端服務。一個高效的供應鏈能夠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最終也帶給顧客更多的價值。

(二)供應鏈簡約化的途徑與策略

1.以客戶訂單為導向,改善供應鏈管理。一般產品要求國際化經營企業必須擁有以定單為驅動的“高效率的”供應鏈,實現供應、生產與分銷的一體化。按照訂單生產,是解決庫存問題的根本。我國著名的國際化經營企業海爾認為,新形勢下企業運作的核心驅動力只有一個:訂單。沒有訂單的生產,其結果只能是生產更多的庫存;庫存積壓,直接導致企業資金周轉不靈,最終只能陷于連續降價的泥潭,白白耗費了企業寶貴的資源。不徹底改變這種局面,將會給企業帶來莫大的風險。所以企業的競爭其實就是速度的競爭,即獲取訂單并滿足訂單需求的速度競爭。這就需要不斷改進供應鏈的各個流程,縮短產品完成時間,使生產盡量貼近實時需求,降低在采購、庫存、運輸等環節之間的成本。

2.以電子商務為基礎,簡化供應鏈環節。電子商務已成為國際化經營企業進行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平臺。整合集成電子商務系統,從而使客戶—廠商—供應商協同起來,令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發揮最大效能,實現供應一體化,將會大大增強企業的競爭力。、以世界IT巨頭戴爾為例,與傳統的供應鏈相比,戴爾的供應鏈主要有兩點不同:首先,它的供應鏈中沒有分銷商、批發商和零售商,而是直接由公司通過電子商務模式把產品賣給顧客,這樣做的好處在于一次性準確快速地獲取了訂單信息——由于是在網上支付,還解決了現金流問題——戴爾拿到客戶支付的現金后再進行生產——無須用自有現金來支持其運轉,結果是現金流周期為負24天。另外,因為去掉了銷售商所賺取的利潤,也降低了成本;其次,戴爾公司采取把服務外包的辦法,又降低了一部分運營成本。這樣,高效的電子商務模式使供應商、戴爾和服務商三者共同形成了一個完整的供應鏈。

3.以部件標準化為核心,優化采購與生產流程。由于國際客戶需求的多樣性,大規模生產和銷售單一品種的產品已不能適應國際市場的需要,小批量、多批次、多品種生產已成為一種新的潮流。使企業對采購與生產流程的管理難度大大增加,這就對我國的國際化經營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與要求。采取果斷措施,實現生產部件標準化和資源重復利用,是解決上述難題的關鍵所在。建立產品設計生產的模塊化架構,明確區分需要及不需要專門設計的采購部件,使部件的標準化、設計及生產平臺的重復利用、設計成果和其他知識成果的重復利用成為可能。企業可以將普遍應用的部件,如金屬片、扣件、電子和電氣零件等,首先實現標準化和重復利用,充分挖掘內部潛力,并逐漸進入更復雜部件的標準化和重復利用的階段。隨著標準化和重復利用進程的深入,國際化經營企業能優化更多部件和設備采購要求,從而簡化供應商的數量,優化供應商的結構,實現規模采購,有利于通過談判降低部件、裝配線和其他資產的成本。

二、供應鏈管理協同化

(一)供應鏈管理協同化的必要性

供應鏈管理協同化包括企業內部協同和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的協同。由于供應鏈上的每一個環節各自都有其特定的目標任務,這種差異有時候會導致各環節之間相互發生抵觸矛盾,甚至會影響到供應鏈的整體效益。處在供應鏈上的供應商、生產商、銷售商和服務商都是各有其打算,但是在他們之間必須要有合作,這種合作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原動力之一,否則其中的任何一個企業都無法生存和發展。因此供應鏈上的企業之間的合作與協同化管理比相互抵觸重要得多。在構建國際化供應鏈的復雜過程中,我國企業要根據市場的需求、自身的能力以及合作伙伴的資源、特點進行總體規劃,做到優勢互補、利益最大化、風險最小。

(二)供應鏈管理協同化策略

1.供應商和客戶進行合作。要實現供應鏈管理協同化,國際化經營企業必須在參與合作活動以前改組和整合他們內部供應鏈規劃的流程和技術,保證其各個供應鏈技術所產生的數據是有效的、一致的和透明的;同時,由于真正的協同意味著共享需求信息,各企業必須形成一種以信任為基礎的雙贏觀點。當這些條件具備時,合作伙伴才會互相理解對方的基本運作機制,從而形成一種統一的流程,以便雙方都能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由本田公司牽頭打造的本田汽車模式是一個典型的協同化的供應鏈關系。本田公司非常重視同供應商長期合作,它擁有供應商部分股權,引導供應商參與生產的全過程,共同關心汽車最終的市場效應,從而激發了供應鏈上每一個企業的創新動力。

2.以核心企業為中心,建立共同的供應鏈信息平臺。協同化的供應鏈模式,要求企業之間要有良好的信息透明度,供應商、制造商、銷售商之間應保持及時的溝通和聯系,達到信息共享,使供應鏈實現并行化、同步化。寶潔和沃爾瑪的配送中心通過共同的供應鏈信息平臺連起來,當配送中心內寶潔產品數量減少的時候,該平臺會自動發送一個警示信息要求寶潔送更多的貨。而且這個平臺深入到了沃爾瑪的每個超市,以至于任何寶潔的產品通過收銀臺掃描器的時候,寶潔可以通過衛星信號監控貨架。有了這種及時信息,寶潔就知道什么時候該生產、發貨給沃爾瑪。而不必在倉庫里堆一大堆產品,等著沃爾瑪打電話。該平臺使寶潔降低了庫存,減少了定單處理成本,并且節約了大量時間,以至于寶潔愿意給沃爾瑪“每天不同的低價”還能有較高的利潤。

三、非核心業務外包化

(一)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的意義

對于國際化經營企業來講,為了保持核心競爭力,能夠運用最佳的供應鏈能力比擁有這些能力更加重要。非核心業務外包可以幫助他們迅速而有效地獲取新的能力,把投資減少到最低限度,把固定成本變成可變成本,對需求的變動或增加做出迅速而經濟的反應,減輕企業的負擔。另外,非核心業務外包能夠適當地分散風險,使企業將精力集中于自己的核心優勢項目上,有利于進一步打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

(二)企業非核心業務外包的主要策略

1.生產虛擬化策略。生產虛擬化指不擁有工廠的企業作為客戶的供貨商,直接和海外買家簽定合同,把生產任務外包給有實力的工廠,自己則負責統籌并密切參與整個生產流程,從事相關產品設計、采購、生產管理與控制、以及物流等支持性的工作。虛擬生產企業實際上已經是某個產品全面的供應鏈管理者,屬于品牌驅動企業。這種企業可以不再具有生產廠房和物流設施,但必須具備管理虛擬供應鏈的技能。這類企業通過借助外力擴大產能,能迅速擴大市場占有,節省資本投入,并規避行業周期波動和季節變化風險。

2.采取物流外包策略。國際物流的高投入、高難度及其復雜性,促使國際化經營企業采取物流外包方式。物流外包,不僅使其獲得了較低的成本,而且使得他們的物流網絡富有足夠的彈性來適應渠道結構和渠道物流角色的不斷變化。

四、供應鏈管理信息化

(一)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的意義

電子數據交換技術與國際互聯網的應用,使供應鏈效率的提高更多的取決于信息管理技術水平。信息技術正改變著企業內部的業務流程和組織管理流程,改變著企業間的聯系,改變著企業交易、合作、競爭的模式;推動著企業營運方式的根本性變革,推動著企業的服務理念和服務模式升華,推動著企業現有資源的高效整合與優化配置,使企業價值達到最大化。供應鏈管理信息化有利于國際化經營企業在全球市場變化中選取、分析和發現新的機會,進而做出更好的采購、銷售和存儲決策,能夠充分利用企業資源,增加對企業的內部挖潛和外部利用,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競爭優勢。

(二)供應鏈管理信息化的途徑與策略

1.以流程為導向。幾年前,我們的最佳作法可能是引入自動化倉管系統、引入運輸管理系統、自動識別技術、自動控制系統等,但是現在強調的是“以流程為導向”,而不是以技術或技能為導向。技術只是流程中的仆人。我們應該超越技術而關注流程,首先設計正確的流程,然后使用系統技術加速員工實施正確的流程。這就要求企業持續改進,在流程上持續改進。

2.以客戶服務需求為依據。需求信息一旦輸入系統就自動變成了客戶訂單,訂單驅動相關部門的聯動,直至客戶需求得到滿足為止。因此一切的采購、生產、物流配送等行為都是以訂單信息流為中心。將客戶需求信息和能滿足客戶需求的供應商網絡相聯系,使產品在生產之前就做到名花有主,實現零庫存。

3.采取循序漸進策略。如果在評估不到位,條件不成熟的情況下,輕率地大規模啟動供應鏈信息化系統建設,將會帶來意想不到的負面效應。數據的真實完整將成為最大的問題。從穩健的角度出發,國際化經營企業應該在條件成熟時穩步推進供應鏈信息化管理。

4.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首先,要加強供應鏈各成員間的信息交流與共享,消除信息失真,優化決策過程。其次,在全球供應鏈網絡結構及成員比較復雜的情況下,必須建立有效的電子信息安全管理系統,以便降低不確定因素干擾和商業秘密泄露的幾率,達到規避風險的目的。

【參考文獻】

[1]朱道立.物流和供應鏈管理[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1.

[2]ThomasDouglasJ,GriffinPaulM.Coordinatedsupplychainmanagement[J].EuropeanJournalofOperationsResearch,1996.

[3]馬士華,等.供應鏈管理[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0.

[4]孫健·海爾物流[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