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雕塑情感化設計論文
時間:2022-06-15 11:21:46
導語:城市雕塑情感化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形象與印象:本能情感設計
城市雕塑直面城市中的人并與之互動,受眾群體對作品的第一印象尤為重要。鄭州地標性建筑中原福塔廣場前的一尊雕像,一出現就引發各方質疑,被指姿勢不雅。該石雕中兩只卡通豬的動作奇特:其中一只卡通豬伸出舌頭趴在抱枕上,而另一只卡通豬跪坐在它的身后像是在捶背。正是作品中兩只豬的動作過分親昵,外加表情夸張、衣著暴露,才引發網友對其的聲討。設計者積極回應,稱作品反映的其實是“小豬在給媽媽捶背”的孝心。我們細心觀看作品,可發現后面小豬的手型的確是常見的捶背按摩手型??墒菫楹喂妼Υ艘暥灰??這就說明城市雕塑與公眾情感需求的背離,歸根到底還是在本能情感上出了問題。即便設計者的初衷是積極向上的,大眾看到作品的本能反應還是這對卡通豬的行為舉止不雅,第一反應就從心理上排斥它,便無心再探究作品的真正意義。這就是第一印象效應在起作用。第一印象影響很大,持續的時間也長,比以后得到的信息對于整個印象產生的作用更強。心理學研究還發現,人們在45秒內就能產生第一印象。第一印象本質上是一種優先效應,當不同的信息結合在一起的時候,人們總是傾向于重視前面的信息。因此,注重本能情感設計才能拉近公眾與作品的距離,設計師應該給大眾更多參與的權利,而不是任由一些專業人士背離民意興建重復性的填充性雕塑,強制性地把他們對于專業的認知轉嫁到大眾身上。只有民眾需要的設計,才是好的設計。
二、功能與交互:行為情感設計
大腦活動的行為層次指的是大腦活動控制身體日常行為的運作部分。行為情感設計和使用有關,其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到實現功能上。只有產品本身的功能有吸引力,才會讓人喜歡它。諾曼提出,優秀的行為情感設計具備四個要素,即功能、易理解性、易用性和感受。正如“瑞秋豬”(Rachel)鑄銅雕塑給公眾帶來的正能量。該作品由美國雕塑家喬治亞•蓋博于1986年8月17日完成,是根據1985年Island縣展覽會的冠軍豬制作的鑄銅雕塑。作品在喧囂的街區,人們通過嵌入地面并刻有文字的豬蹄印便可尋到“瑞秋豬”的身影。作品從誕生至今一直是西雅圖市面最受歡迎的公共藝術品之一。現在“瑞秋豬”已經形成了一種城市文化。每年以“瑞秋豬”的生日為契機,城市都會舉行各種慶典活動。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業的發展,各種以“瑞秋豬”為原型制作的衍生紀念品也深受大眾和旅游者的喜愛。為了使得“瑞秋豬”雕塑的功能更有吸引力,藝術家還在“瑞秋豬”雕塑上設計了一個投幣孔,通過它每年為社區的近1萬名低收入居民籌集到6000至9000美元。“瑞秋豬”雕塑把公益、裝飾、城市雕塑等文化元素完美結合起來。這件作品通過受眾觀看作品的不同視角,改變主客關系,使人們獲得不一樣的藝術體驗。當人們參與到以“瑞秋豬”為主題的各種慶典活動和慈善活動中時,其實已經拉近了觀眾彼此的關系,使得作品與觀眾、觀眾與觀眾之間進行交互,讓觀眾成為作品中的一部分,參與到作品本身中,淡化作品與人的界限,使二者交互融洽,成為一個群體。“瑞秋豬”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形成獨有的文化體驗,人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感知作品。它已經不僅僅是一座城市雕塑,更是聯系人們的紐帶。這種溫馨的交互最終去中心化,讓個體的人不再孤立,而形成一個群體,在心理上、情感上真正得到滿足。
三、體驗與感受:反思情感設計
大腦活動的反思層次是指大腦的思考部分。反思情感設計與信息、文化、產品的含義和用途緊密相連。對于同樣的產品,不同的人體驗到的含義、喚起的回憶都是不一樣的。反思情感與每個人的閱歷、文化修養、所處的時代背景都分不開,是人類核心的情感。反思情感設計是對產品的一個整體印象。如美國洛杉磯的工作狂紀念碑,設計師賦予雕塑作品夸張的形態造型,表達工作狂一頭扎進工作的精神狀態。作品特意將工作狂人的頭部省略,設計成頸部與建筑結合,整個身體彎曲向前,西裝革履的他手里還牢牢地抓著公文包,這些直白易懂的信息很快讓人們獲得感知。經過反思、信息解碼轉化,人們就能夠喚起對這類人群的特殊情感,在與雕塑的相處中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事實上,每一件真正偉大的城市雕塑作品都能經得起時間的考驗,也在反思情感層次上具有豐富的內涵,只有這樣才能在不同時代、面對不同人群時都同樣優秀。
作者:馮晶雅 單位:廣州大學紡織服裝學院
- 上一篇:動漫電子書籍情感化設計論文
- 下一篇:中職計算機教育中實踐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