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廣場設計的特征論文

時間:2022-09-29 10:05:00

導語:中國城市廣場設計的特征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國城市廣場設計的特征論文

論文關鍵詞:濫建尺度文化特征

論文摘要:在我國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廣場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社會很多意見認為我國的城市廣場的設計正陷入雷同的誤區,筆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并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分析。

城市廣場不僅有滿足人們視覺審美的景觀,還具有深刻的文化內涵,是—個城市文明的縮影,并逐漸成為人們旅游、休閑、交流的理想場所,大大超出了其本身的價值,創造出不可估量的社會價值。城市廣場的出現最早是在兩千多年前的古希臘,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廣場正逐漸成為一個城市的中心和某種意義上的象征。它不僅是一個城市人流聚集的地方而且也是城市歷史文化的融合,塑造自然美和藝術美的空間故城市廣場,特別是城市中心廣場是一個城市的標志,是城市的名片。一個城市要令人可愛,讓人留戀,它必須要有獨具魅力的廣場。廣場的規劃建設調整了城市建筑布局,加大了生活空間,改善了生活環境質量。因此,規劃設計好城市廣場,對提升城市形象、增強城市的吸引力尤為重要。

在我國城市建設高速發展的今天,迅速增多的城市廣場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社會各界議論頗多,有一種意見較為突出即認為我國的城市廣場的設計正陷入雷同的誤區。筆者也持有相同的看法。有人將這種現象稱作“廣場八股”現象,還有人開玩笑地概括當今的城市廣場:低頭是鋪裝(加草坪),平視見噴泉,仰臉看雕塑,臺階加旗桿,中軸對稱式,終點是機關。城市廣場的雷同化現象,基本上可以從以下幾點來分析。

一、濫建問題

作為“城市客廳”的廣場是城市空間形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廣場的開發和建設正迅猛地成為我國城市建設中的一個熱點,從北向南,十幾年間,幾乎遍滿全國大大小小的城市,其中不乏有一批優秀作品的呈現,然而濫建浪廢的現象也日益嚴重。在很多地區,城市廣場已經成了政績廣場,某些城市領導愛講三年要變樣,五年大變樣,只是一味地地抓硬件建設,短期內抓完了標志性建筑,又抓廣場建設。這種廣場只會考慮氣派、豪華,錢花得很多。對百姓生活卻無益。和現在網上熱傳的“鄉鎮書記坐紅木龍椅”現象相似,某些貧困市、縣,每年都向上申請扶貧資金,然而卻在某些方面大張鋪費,耗資幾百萬幾千萬建一個大廣場,有音樂噴泉和花崗石鋪裝,檢查團來的時候,就象征性地表演一下音樂噴泉,平日里寸草不生,烈日下溫度灼人,根本起不到一個城市廣場應有的使用價值。更有甚者,有的城市廣場建好了,上面領導看了不甚滿意,地方官領導頭腦發熱,屁股一拍,拆掉重建,勞民傷財。城市廣場濫建問題突出,究其原因反映出部分地方官的政績觀,急于在任期內搞一些形象工程。而這種現象,不光是—個體制的問題,更是一個應該從深層次去挖掘的問題。這里就不再贅述。我想說的是政府應該轉變觀念。不要只從局部利益出發,要為大局考慮,特別是不要讓開發商牽著鼻子走。開發商看重的是重拆、重建、加大規模的利益,而作為人民的政府,應該好好審視自己的職責,保持頭腦的冷靜和清醒,真正從人民利益出發,杜絕濫建現象。只有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堅持發展為了人民,就要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為黨和政府一切方針政策和各項工作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用人民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來衡量一切決策,把發展的目的真正落實到滿足人民需要,實現人民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上。目前浙江省幾個市提出了重大事項市民參與制度,網絡等媒體廣泛征求意見,可以避免少數領導的錯誤決策,城市廣場濫建問題可以得到遏制。

二、大與小,即尺度問題

城市廣場面積大小的確定,一般來說,城市越大,城市中心廣場的面積也大;城市小,市中心廣場也不宜規劃得太大。片面地追求大廣場,以為城市廣場越大越好、越大越氣派,那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作為時代產物的大尺度城市廣場,其巨大的空間匱乏的功能、呆板的形象已與當前的市民生活不相適應。有人拿天安門廣場的寬闊和成功作例,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它兩側的建筑,如人民大會堂、革命歷史博物館,廣場中間矗立著人民英雄紀念碑,以后又建立了紀念堂,這些建筑物豐富了廣場的內容,增加了廣場的層次,使人并不感到不空曠。一般來說,廣場四周建筑物低,廣場顯得開闊、通透。廣場四周建筑物高,處于高寬比1:2左右時,廣場更顯得有內聚感。此外,廣場四周建筑物少,綠化多,廣場顯得廣闊、通透;廣場四周布滿,廣場顯得封閉感、安全感好,界面漂亮。例如,威尼斯的圣馬可廣場等,是舉世稱頌的佳例。總的來說,大廣場中的組成要素應有較大的比例尺度,小廣場中的組成要素宜用較小的比例尺度。

充分利用臨街轉角處的建筑物留出的一部分空地,或是兩座建筑之間的空間,建設一些分散的、小規模的城市廣場。或稱中心花園廣場,不但可以節約資金,疏散人流,而且它們在城市空間中還具有視覺心理上和環境行為等多方面的調節和緩沖作用,為單調的城市空間增添了豐富的景觀。位于深圳地王大廈一側,解放路和深南大道相夾的三角形廣場,就是一個典型的稱得上是小巧玲瓏的小型化廣場。在這邊角空間的彈丸之地,不僅疏散了大量出入地王大廈、購書城等建筑物的人流,而且僅有的幾棵棕桐樹和環狀的花壇,又使這狹小空間充滿了變化和情趣,為周圍高樓林立的都市空間營造出一片溫馨的休憩場所。從這里可以看出小廣場的優點所在,而且在當前節約能源與材料的口號下,規模的小型化也是尤為必要。

尺度問題也是一個專業問題,筆者建議地方政府邀請專家參與,特別是請一些大家發表高見,制定城市規劃要統一考慮,廣泛征求各方意見,通過媒體信息展開討論,提高全體市民的參與率和認可率,然后通過地方人大以法律或決議的形式確定下來,不得隨某個領導的意見任意變動。

三、文化特征問題

城市廣場作為一種獨特的空間形式,無論在中國還是在西方,城市廣場都有著悠久的歷史,且由于各自社會結構和文化環境的不同,城市廣場的功能及其文化內涵也表現出重大的差異。

我國過去的建筑總是沿著建筑紅線、邊線壘墻造屋,儼然一個獨立王國。建筑是絕對主體,它給外界展示的只是其高度、線條、顏色,給人以一種無名的壓抑感。而西方國家廣場歷史悠久,數量也很多,廣場往往是一個城市建筑藝術的中心,如威尼斯、佛羅倫薩等城市,廣場都是城市最漂亮、最精華的地方。這些城市的廣場不論什么類型,幾乎都是多功能的,充分考慮了市民活動的需要。古希臘古羅馬時代,政治性廣場平時也是百姓活動的地方。在法國,除監獄和公墓外,一切都是完全開放式的設計,人們能夠充分共享陽光下的空間。西方的城市廣場設計影響深遠,向人們展示的則是一派全新的景象,走出了一條環境設計取代建筑設計的新路。公務員之家

然而,目前國內廣場設計卻面臨著著喪失獨特風格的危險——大城市追西方,中小城市追大城市,互相模仿攀比,致使一個個廣場大同小異。有人說,一個失去傳統文化根基的民族,是一個膚淺的民族,一個失去歷史遺存和記憶的城市,是一個令人悲哀的城市。城市歷史文化資源是城市歷史物質遺存,是形成城市特色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無法再生性。

在弘揚傳統的文化特征和借鑒一些優秀的先進文化的問題上,我有兩點看法:首先,城市廣場應突出其地方社會特色即人文特性和歷史特性。城市廣場建設應承繼城市當地本身的歷史文脈,適應地方風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藝術特色,有利于開展地方特色的民間活動,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識之感,增強廣場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濟南泉城廣場,代表的是齊魯文化,體現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廣東新會市岡州廣場營造的是僑鄉建筑文化的傳統特色。西安的鐘鼓樓廣場,注重把握歷史的文脈,整個廣場以連接鐘樓、鼓樓,襯托鐘鼓樓為基本使命,并把廣場與鐘樓、鼓樓有機結合起來,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其次,城市廣場還應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適應當地的地形地貌和氣溫氣候等。城市廣場應強化地理特征,盡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藝術手法和建筑材料,體現地方山水園林特色,以適應當地氣候條件。如北方廣場強調日照,南方廣場則強調遮陽。一些專家倡導南方建設“大樹廣場”便是一個生動的例子。挪威的波根市的歐萊·布爾廣場由4000塊各種灰色的石板組成,鋪地顏色和圖案向廣場四角產生漸變。鋪地的灰色石板共6種成色,在雨中可以很明顯地顯示出來。波根市是一個多雨的廣場,每年平均降雨2500厘米,鋪地石板濕潤時可以顯現出豐富而微妙的顏色、質感和紋理圖案的變化。整個設計詩意地結合當地的氣候特征,探索石頭材質的細微變化和簡單外表下設計的無限可能性,為城市創造出具有地方氣候特色的微妙廣場質感,這和很多城市景觀設計的思路有根本的不同。筆者淺述中國城市廣場設計雷同化的三個問題,旨在探索城市廣場建設的決策權以及規模大小、尺度比例和人脈文化淵源的內在聯系,借鑒國內外城市廣場設計的成功范例,希望出現越來越多的人民群眾拍手稱好的、經得起時間檢驗的精品城市廣場。

參考文獻

【1】朱淳,邵琦.景觀設計基礎【M】.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2】朱銘,奚傳績.設計教育大事典【M】.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

【3】荊其敏,張麗安.情感建筑【M】.百花文藝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