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建設下室內設計的內外兼修

時間:2022-09-14 10:31:57

導語:生態環境建設下室內設計的內外兼修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生態環境建設下室內設計的內外兼修

【摘要】經濟的發展促進了室內設計行業的高速發展,無論是公共空間還是居住空間,無一不追求空間的精致時尚;然而,這些形象美觀、功能完備的室內空間,在給人們帶來生活上的舒適和便利的同時,也給人們帶來很多健康上的隱患。將生態觀引入室內空間設計是這一行業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

【關鍵詞】生態環境建設;室內設計;室內綠化

隨著室內空間功能的日益完善,人們停留在室內的時間越來越長,室內空間環境營造顯得尤為重要。設計師專注于創造一個完美的空間形象,既要具有使用價值,在視覺表現上符合時代審美;同時也要體現空間所具有的環境氣氛、建筑風格、歷史文脈等要求。在此目標下,當前的室內設計空前繁榮,美輪美奐的室內空間形象比比皆是,但裝修精致的室內空間,往往并不像表面呈現的那般美好,存在著各類的生態方面的問題,如施工過程產生的廢氣、廢物;不當設計造成的聲、光、色產生的負面影響;日益封閉的空間環境和密集的人群也導致了人們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壓抑。如此種種,都反映了室內設計并不那么簡單,單一的審美和功能設計已經不能夠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人們在強調環境的舒適程度的同時,對室內生態建設提出了要求,這一要求同時切合于當前政府提倡的生態環境建設背景,根據生態學的關聯性原理,居于最底端的室內環境的生態建設影響著整體的人類生存環境的生態建設。因而,室內生態建設對整體的環境生態的提升有著重要的影響。[1]由此可見,室內空間不僅要遵循實用、經濟、美觀的原則,同時也要遵循環保、健康、節能的要求,設計中要堅持以人為本才能實現其可持續發展,這也是室內設計所要達到的內外兼修。室內環境的營造要實現這種內外兼修,就需要在設計過程中注意以下三個方面的問題:

一、室內裝飾材料的合理使用

室內空間環境的營造離不開裝飾材料。近年來,裝飾材料對環境造成的污染有目共睹,據有關資料統計,在環境總體污染中,與建筑業有關的環境污染占總比例的34%,在建筑業對環境造成的污染中,有相當大的比例是因為室內裝修材料的生產、施工與更新造成的。[2]隨著室內裝飾材料污染問題日趨嚴重,2001年,建設部《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B50325-2001],以及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的《室內裝飾材料有害物質限量》的國家標準,都對裝飾材料中的主要污染物做了嚴格的檢測要求。雖然如此,在裝飾材料不斷更新的今天,室內空氣的污染狀況仍然讓人擔憂。《2019中國室內空氣污染狀況白皮書》進行一個分析周期(2018年3月到2019年3月),指出室內空氣污染嚴重不合格比例高達74%,裝修一年內空氣質量合格者不足5%,三年內合格者不足半數;同時指出,“選用符合國家標準和污染小的裝修材料是降低室內空氣中污染物含量的根本”;但這樣就能控制污染嗎?裝飾材料在二次加工過程中所產生的有毒物質和粉塵,也是造成室內空間空氣污染的主要因素;另一方面,即便選用的裝飾材料達到了國家的檢測標準,但疊加的有害物質同樣能夠造成室內空氣檢測標準不符合要求。室內裝飾工程完成后,往往將進行空氣檢測作為評定裝飾工程完成質量的標準,但沒有人會意識到,室內的軟裝項目同樣能夠造成空氣污染,如室內家具就是最大的污染源。因而從室內設計的角度出發,想要最大限度地減少污染源,可以從兩個方面進行:(1)在材料的選擇中,在造價允許的范圍內,盡量選用木材、石材等天然材料和環保等級高的室內裝飾材料。(2)在室內設計方案中,簡化硬質裝修內容,去除復雜的造型和裝修構建,盡量減少同一材料的大面積使用,保持空間的通透和開敞。

二、注意室內物理環境的營造

室內設計從來就不是簡單的審美,應該有著扎實的科學基礎。當前,很多的室內空間中,充斥著大量的光污染、聲污染、電磁輻射等,在封閉的空間環境中,隱藏著看不到的生物污染;與空氣污染不同,這些污染危害并沒有被廣大使用者普遍重視,如為了打造璀璨的空間環境,室內空間的天花上裝飾著大量的照明燈具,照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使用要求。研究表明:如果在強光或者彩光環境下持續地用眼用腦,會給人的心理和精神造成很大的壓力(“光壓力”)。[3]筆者見過很多會議室、宴會廳等大量使用大面積的照明燈具,由于這類燈具大部分采用的是LED燈管,白色的LED光源中的藍色成分可能引起視網膜毒性和感光細胞的損傷,[4]更不用說不合理使用的彩色光源,其造成的危害不言而喻。雖然如此,但自然采光畢竟不能完全滿足工作和生活的需求,人工照明仍然是當前主要的采光形式,明亮的室內空間能夠擴大空間感覺,也能夠掩飾設計中的缺陷,追求燈光璀璨“寧多勿少”的室內照明就成為室內設計的常態,大部分的室內空間的光照遠遠超過需要量,而解決浪費只通過一個雙控或者多控開關就可以了。從室內設計的角度來講,室內的物理環境的營造是室內空間設計的關鍵。營造一個完善的室內環境,需要設計師合理進行界面設計表象,結合建筑形式和自然生態元素,創建理想空間。舒適的自然光是我們的首選,現代建筑使得室內空間能夠最大限度地引入自然光,光線變換成為空間的動感元素,強化了空間的表現力;同時,對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建設方面也有著較好的治療作用;陽光還具有抑菌除霉作用,能夠凈化空氣,提高環境舒適程度。而對于人工照明,2014年6月1日施行的《建筑照明設計標準》(GB50034-2013)中,明確給出了綠色照明分概念,它就是“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有益于提高人們生產、工作、學習效率和生活質量,保護身心健康的照明”。并對室內照明在功率密度、照明質量、光源燈具的選擇及控制方式等方面作出了具體的規定。室內綠化通過植物將室內環境、人與自然聯系起來,成為一體,是一種經濟可行的室內生態設計方式,也是環境營造的重要手段。一方面,綠化植物可以凈化室內空氣,具有生態美學的作用;另一方面,室內綠化可以和建筑的自然通風、采光相結合,改善室內外空間的隔離狀態。當前,隨著建筑綠墻的核心技術的成熟,室內立體綠化也悄然興起并成為室內設計的熱點,更具有生態價值與社會價值。室內聲音系統也是室內物理環境生態化營造的內容之一。噪聲是一種特殊的污染形式。當聲音超過60分貝以上就會使人感到心情煩躁,90以上就會使聽力受損。室內空間可通過有效的方式來降低噪聲,如采用專業的隔音材料、墻面避免較高反射度等,室內綠化也是降低噪聲的一個實用方法。

三、注意室內資源的節約和重復利用

相對來說,室內裝修造成資源的浪費,如空間使用者的更迭、功能的更迭以及人們盲目追求的“時效性”,使室內裝修處于不斷的更新狀態中,嚴重消耗了自然能源,破壞了生態環境。創建室內生態環境應該在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的前提下,對可再生自然資源進行有效利用,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消耗,以此創造出更為舒適的生活與工作環境,這就要求設計師從有效利用自然資源、保護生態的角度出發進行設計。現代室內空間生態環境建設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兩方面內容:持續是對不可再生資源而言,對不可再生資源的合理開發和節約使用,提高相關科學技術進步,促進不可再生資源的后期永續利用。如在室內空間中使用的天然石材,一些優質的石材資源面臨枯竭,現階段普遍采用與人造板材的結合使用等方式,在開采方面進行了相應的限制,引進現代的開采加工技術和工具,這些改進起到了保護資源、降低污染和噪聲、提高成材率和經濟效益等作用。發展是在不斷提高的經濟、社會與文化生活水平的基礎上,與社會發展趨勢相吻合,形成由低級到高級的進步。現代室內設計在經歷了最初的粗淺裝修到注重空間整體形象到現在的生態空間營造,形成了持續發展的過程。將生態觀引入室內設計反映了室內空間設計未來發展的趨勢,反映了人們對空間環境品質的追求,關注環境對人的影響和相互成就,對室內空間環境建設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綜上所述,創建一個內外兼修的室內環境是當前室內設計的一個不可避免的新的發展趨勢。在室內設計中,結合生態學和環境學的觀念,將自身納入到生態循環系統中的設計手法,是室內設計發展的未來趨勢和必然路徑。室內設計必須將生態要素貫穿于其中,與社會各產業的生態建設形成密切的聯系和配合,才能創建完善的、符合時代和人們需求的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吳月淋,李曉霞.生態環境與室內設計[J].大舞臺,2017.

[2]劉藝軒,劉平.淺析光污染對人體身心健康的危害[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17.

[3]TosiniG,FergusonI,TsubotaK.EFFectsofbluelightonthecircadiansystemandeyephysiology.[J]MolVis,2016(22):61-72.

作者:隋燕 單位:山東農業工程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