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公路設計理念論文
時間:2022-05-13 10:10:34
導語:生態公路設計理念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設計內容的不同
傳統公路設計中將行車安全作為設計重點,更加注重公路的構造物和公路的幾何線性設計。而生態公路在設計過程中,將公路沿線的環境也考慮在設計范圍內,分析了每一個設計細節有可能對環境造成的影響,是一種以生態保護和生態恢復為基礎的設計。
1.2設計目標不同
傳統公路在設計中,更加注重公路設計的經濟性、便利性和安全性,沒有考慮環境和公路之間的協調性。而生態公路設計是在考慮上功能的基礎上,要求環境和公路的統一性。降低公路施工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維護沿線生物的多樣性,實現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的和諧統一。
1.3設計方法不同
傳統公路設計時,主要使用模擬圖解的方式來測繪大比例地形圖,然后利用數字化設備對地形數據進行收集。而生態設計多使用CAD技術、3S技術等現代化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公路設計的效率,為建立和諧公路、環境關系提供了一個良好的技術平臺。
2生態公路設計理念
2.1環境破壞最小化
按照我國當前的經濟條件、施工水平,公路施工必然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即便是將來技術水平、經濟水平提高,想要在零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完成公路建設也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對于生態公路來說,其根本目的是盡可能降低對環境造成的破壞,并對破壞的環境進行最大限度的恢復。
2.2節約資源
在生態公路建設中,更加重視對物資和能源的利用,不隨意增加環境壓力,盡可能對資源進行循環利用,根據環境情況,充分發掘可以使用的資源。盡量少占用農田、耕地、林地等價值比較高的土地資源,將公路工程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充分發揮出來。
2.3可持續發展理念
生態公路的建設要認真貫徹可持續發展的基本理念,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規律開展建設。不能以犧牲其他動植物的生存環境為代價。站在自然環境、道路、經濟、社會整體性的角度進行全局考慮,從而實現環境、經濟和社會效益的最大化。
2.4重視公路景觀設計
一直以來,公路設計中都偏重于設計的安全性,沒有將公路景觀的設計理念考慮進來,不重視公路景觀設計。在生態公路設計、建設過程中,除了要將環境保護理念體現出來還要營造一個良好的公路景觀環境。在保證環境功能和交通功能協調的基礎上,進一步美化公路景觀,為廣大出行者提供一個愉悅、舒適的行車環境。
3生態公路的實現
某公路建設項目屬于丘陵地區,植被比較發育,地勢平坦。公路沿線經河流、坡地、山嶺等地帶,風景宜人。本生態公路設計的重點是將自然景觀和公路景觀有機的統一起來,降低公路施工對環境造成的負面影響。
3.1公路邊坡生態設計理念
傳統公路在設計建設過程中,為了節約土地使用量,一般將邊坡設計為陡邊坡,然后使用強防護措施來避免邊坡對人造成危害。由于邊坡防護多使用漿砌片石或混凝土護坡,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壞,導致公路沿線的種群數量降低,物種嚴重退化。本生態公路設計過程中,根據生態公路的基本理念以及當地的實際環境,對坡率進行了合理的設計,并對生態邊坡進行了防護。
3.1.1設計邊坡坡率
本工程沿線主要呈圓型、半圓形和長月型,如果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設計,公路景觀過于單調,達不到和自然景觀和諧統一的效果。綜合分析后,本工程在設計時,按照沿線山體的填挖高度、山體坡度,靈活的對邊坡坡率進行確定。由于公路沿線的山體坡度多數都在15°以下,為了防止自然坡面和開挖坡面的坡度變化過于明顯,決定將挖方邊坡設計為緩坡。并且設計緩邊坡可以有效提升坡面植物的存活率,為沿線邊坡公路景觀的設計以及邊坡的防護提供更充足的空間。設計時,將路塹邊坡的路堤坡角和邊坡坡角的折角取消。使用弧線形設計來對邊坡進行橫向布置。使用圓弧過渡的方式和原地面線進行銜接。隨著自然坡度的變化將圓弧半徑設計為2~8m。在處理縱向邊坡時,將邊坡率逐漸從最大坡率過渡到自然山體坡率。從而使坡面可以更加接近地形的變化。通過使用緩坡比、漸變型的設計措施,使邊坡和山坡更加接近。自然坡面和開挖面之間的連接也更加的平順、圓滑,整個設計顯得更加的自然、和諧。
3.1.2邊坡防護設計
和傳統的設計方法不同,本公路工程在邊坡防護設計時,主要利用本地的植被來對人工施工的痕跡進行掩蓋,拋開了以往強防護的設計措施。主要設計方案如下:①對于有穩定石質的邊坡不予防護,可以在其頂部和底部用土覆蓋后種植攀藤、草皮等植被;②對于土質相對穩定的邊坡使用“植被+緩坡度防護措施,并在坡面8m的高度上設置了三維網。在使用以上防護措施后,使本公路邊坡和自然環境更好地融合在一起,增加了公路的景觀效果。
3.2排水系統的設計
本公路工程在設計排水系統時,主要按照綠、隱、淺、寬的基本原則來進行設計,使用了比較多的地下排水設施。
1)綠色截水溝和排水溝的設計。本公路項目沿線有很多地方都是水田,為了在達到生態設計的要求基礎上,節約耕地,對于無排罐要求的路段設計草溝作為排水溝,草溝的頂部寬度設計及為1.2m,兩側的坡度控制在1∶0.5~1∶1之間。對于有排灌需求的路段,修建漿砌矩形溝,并在排水溝的兩側種植灌木。
2)使用生態淺碟形邊溝。對于淺挖、低填路段,設計使用碟形邊溝,使用黏土將邊溝夯實后,為了避免雨水沖刷溝壁,使用椰纖維網種植草皮。通過使用碟形邊溝,使邊溝路側的安全凈寬在8m以上,安全性佳。并且平緩、寬闊、帶弧形的綠色水溝也增加了自然的美感,可以緩解駕駛員的疲勞,使公路和自然景觀更加和諧。
3.3公路兩側的綠化設計
1)為了對公路綠化設計中景觀單一的情況進行解決,在進行綠化設計時,主要按照“散叢結合、草灌結合”的基本原則,借鑒自然界植物群落的分布特征,在坡面上構建出錯落有致、高低不平的景觀效果。
2)以往很多公路工程在綠化時,為了達到預期的綠化效果,會購買一些進口的花草進行種植,這類植物雖然有著比較快的生長速度,但是適應能力差,存活率低。并且不能很好地和周圍的景觀相協調。所以,在對本公路綠化設計時,多選用當地常見的植物,不僅保留了原有的生態景觀,而且也節約了綠化成本。
4結論
我國地域遼闊,生態環境相對來說也比較復雜。在公路建設中,為了使生態環境和公路建設可以協調發展,首先要重視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意義。從戰略的角度認識到我國經濟發展、土地資源、公路建設以及生態環境之間的關系。并在環保的基礎上開展公路設計工作。對資源進行合理的利用,使用現代化的方法和理論,分析環境破壞給社會和生活造成的危害。從而更好地保護環境,用最低的環境代價來促進公路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作者:李輝葛俊單位:江蘇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蘇州分公司
- 上一篇:高速直流電機設計理念論文
- 下一篇:雙排插座簡約設計理念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