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設計理念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
時間:2022-03-09 09:17:42
導語:生態設計理念在藝術設計專業的應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所謂生態設計理念,即以自然環境為本,讓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內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也被稱為綠色設計理念。如今,生態設計理念正在時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養成健康良好的認知,對于倡導人們進行綠色消費、綠色行為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基于此,探究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策略和途徑,提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關鍵詞:生態設計理念;藝術設計專業;高校教學
生態設計理念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受到人們重視。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教師應該在藝術設計教學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積極探索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范圍,并且潛移默化地促使學生養成生態設計意識,這對于倡導人們進行綠色消費、綠色行為有著非常積極的現實意義。
一、生態設計理念以及高校藝術設計專業
(一)生態設計理念
生態設計理念指的是在設計中,將人作為自然的一部分,融入自然,尊重自然的機理,從而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全新的生態模式。例如,運用新技術提高房內的通風量,不僅能減少對空調的使用,節省電力,還能提高室內空氣的質量。再比如說,盡可能選用節能燈具,盡量利用自然光來進行室內采光,不僅能節省成本開支,還能降低光污染。生態設計理念本質上是一種自然理念,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生態設計理念是一個泛化的概念,落實在不同設計領域,會有其具現化的表現。例如在景觀設計中的生態設計理念,多指的是污染防治、減碳增綠、水土保持、防震減災、雨洪管理、小氣候改善、生物多樣性保護等,而在家居裝飾中的生態設計理念,則指的是節能減排、環境互動等。生態設計理念的三個原則是減少原則、再使用原則、再循環原則,首先是減少對自然環境有傷害的舉措,其次是最好能再次使用產品或零件,最后是對廢棄產品或零件進行回收。
(二)高校藝術設計專業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相對寬泛,但往往不會太過深入,主要看學校偏重哪個方面,比如視覺傳達藝術涉及繪畫、數字媒體、平面設計等方面,環境藝術涉及室內、景觀、建筑等方面。而幾乎所有的課程都能夠滲透生態設計理念,使得生態設計理念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滲透范圍較廣。
(三)生態設計理念的教育現狀
對于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來說,生態設計理念的教育現狀并不良好,主要原因在于一些學校和教師忽略了對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在教學中只是單調地教導學生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對學生設計價值觀的培養。設計價值觀和社會消費觀念有著必然的聯系,在社會消費方式綠色化轉變的背景下,設計的生態化轉向是必然結果。相應的,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也是藝術設計教育的必然途徑,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更加優異的學生。
二、落實生態設計理念教學的意義
落實生態設計理念教學的意義,首先在于促進學生養成健康觀念,促進社會生態文明建設。生態設計理念的內核是保護環境、保護生態系統、保護物種多樣性、保護生態穩定性。經濟建設要在生態環境保護的基礎上進行,這是我國的基本國策。目前,我國存在的比較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有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資源減少、生物多樣性受到破壞等,亟待我們去解決。而學生是民族的未來,是未來藝術設計專業的從業者。在學習階段就養成健康的“三觀”,有助于學生在未來更好地造福社會、改造社會。其次,由于生態設計理念在未來必將成為重點設計理念,落實生態設計理念教學,可以讓學生樹立正確的設計觀念,有助于學生在這一行業穩定而長遠地發展下去。
三、生態設計理念在高校藝術設計專業中的應用策略和途徑
(一)設置合理的教學課程,轉變教學思維
在對藝術設計專業學生進行課程教學時,高校要順應時代的發展,迎合市場需求,破除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多角度、多形式地對學生開展教學。具體來說,設計的生態化轉向是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背景下的必然結果。社會在改變,人們越來越重視可持續發展,并且更多地討論綠色生態建設。有關部門也在通過宣傳讓國民意識到生態環保意識的重要性。在不影響生活的前提下,人們越來越接受甚至喜愛生態設計。可見,生態設計理念在未來會有更廣闊的應用空間。高校應該看到生態設計理念的重要性,有針對性地開發新課程與新教材,比如開設生態設計理念選修課程,與市場前沿接軌,完善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體系[1]。同時,高校可以在現有的教材中加入關于生態設計理念的知識,將生態設計理念系統化地融入藝術設計教學。對教材進行二次創新,能夠使教師更加有的放矢地展開教學,提高人才培養的針對性。教師也需要轉變教學思維,意識到生態設計理念的重要性,加強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將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融入教學。就目前的實際教學情況來看,大部分教師是基于本能地偶然在教學中提及生態設計理念,而沒有對其進行重點強調。學校可以制定一些督促和考核機制,要求教師將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當作大事、要事來辦,建立健全巡課、聽課、評教、評學等制度,通過完善的督導考核制度來對這一任務進行明確、落實。
(二)挖掘不同課程中的生態設計理念實際案例
上文提到,高校藝術設計專業所包含的課程較多,需要對不同課程中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進行探討,最好結合實際案例來進行說明,教育意義更大。下面舉幾個常見的案例。1.在景觀設計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在現代,景觀園林成為人們陶冶心神、舒緩精神的好去處。將自然美融到景觀園林,構建融入自然、體現自然的別致園林,更受到人們的喜愛[2]。在園林設計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即不宜大興土木,講究因勢就導,巧妙構思。例如,因地制宜地在原本溪流的基礎上設計園林中的水景,而非刻意地挖池引水;因地制宜地在園林中科學引育栽種植物,狹隘處種植低矮灌木或樹冠較稀的樹木,加強底層采光;增加設計的層次性,提倡屋頂花園、墻面綠化、垂直綠化、立體綠化等節地型園林。2.在室內設計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在室內設計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即充分利用光、水質、地質、綠化率、抗災能力等自然環境因素,以及通風、換氣、日照、采光、空氣清潔度、溫度、濕度等空間要素[3],讓設計更貼合自然,帶給人們更好的居住體驗。目前,人們已經不僅僅滿足于在家里擺放幾盆花草,而是追求更濃郁、更深沉的自然風情,提倡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德國柏林國會大廈地下可循環使用的蓄水層是點睛之筆;傳統的通風系統多采用“門窗+廚衛排風扇”的組合,噪音大,且通風效果不好,而新的房屋呼吸系統是“外墻通風設備+衛生間出風口+屋頂排風扇”的組合,對自然風進行了科學利用,既能調節溫度又能減少能耗;可在采光條件不好的空間適當增加開窗面積;燈光分區設計,在光線差的地方,配置高亮度燈具,而在私密空間或者光線好的地方,可適當降低照明度;仿生燈具,它具備光學傳感器,通過感知外界光線,自動調整開啟和關閉。3.在設計產品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在設計產品中滲透生態設計理念,首先要從材質入手,最好選取沒有污染,可回收利用的材質。例如,薯條作為現代生活中的快消食品,會相應產生大量的包裝垃圾。設計師可選擇將馬鈴薯的皮重新加工,制作成為一種新的生態包裝。再如,設計用木制吸管來代替塑料吸管或者用紙杯來做泡面盒。其次要從設計內涵入手,給觀賞者帶來尊敬自然、與自然和諧共處的感受。如圖1所示是來自日本akaoni設計機構的蜂蜜包裝設計,其用簡單的木色來體現自然之感,明確了蜂蜜的主題。
(三)從正反兩方面開展教學
如今,生態設計理念被人們反復提及,在藝術設計行業中的聲音越來越大。但我們需要深入思考的是,怎樣的設計才算真正落實了生態設計理念?生態設計主要考慮的是尊重自然、適應自然、保護自然,而不是強行為了美感而設計。可以發現,在當今社會上許多大肆鼓吹的生態設計,其實非常經不起推敲。建設在垃圾焚燒站旁邊的住宅會讓住戶吸收危害氣體,引發慢性病;北京因在20世紀遭受嚴重的沙塵暴而種滿了楊柳樹,但隨著楊柳樹的生長,如今每到春天,漫天飛舞的柳絮已經成了災害;園林景觀中設計的步行道過多,使得落葉無法回歸土壤,等于切斷了閉合的生態循環系統;過度開發水景,對周圍地區生物的多樣性與豐富性造成一定影響。教師可以通過正反兩方面來展開教學,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理解生態設計其實是很復雜的東西,不能僅僅是從表面來對其進行分析,而是要從內在對其進行多維度的分析。
(四)讓學生在實踐中踐行
如果說上文是說教師對學生的引導,那么這部分就是說學生要在實踐中踐行。為了提升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踐能力,高校一般會制定完善的實踐機制,給學生提供實踐設計的機會和平臺,讓學生將在課程內學到的理論知識或者專業技能拿到真正的崗位實踐中去檢驗。而在實踐設計中,教師需要對學生加以關注,加強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不斷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并且對學生的生態設計方案進行分享交流,優化教學探討氛圍,讓學生在實踐設計的過程中整合生態設計理念,理解節能減排、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不斷增強學生的生態設計意識[4]。
(五)鼓勵學生到社會發展
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符合大眾審美的生態設計才是好的生態設計。為了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學生心中,教師可以鼓勵學生進行大膽的創作,將生態設計理念融入藝術設計作品,并且在課堂中進行展示。學生可以共同推舉出優秀作品來傳閱和借鑒,以提高自身的設計能力。此外,教師還可以將這些別具藝術美與生態美的藝術設計作品傳播到社會上,通過創意集市、展覽等方式呈現給大眾,讓群眾參與品鑒。積極傾聽大眾的建議,并且不斷地進行調整和創新,有助于學生藝術設計能力的提高。
四、引育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教師是學生的主要負責人,對于生態設計理念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落實起著重要作用。而從目前來看,許多教師的思想還比較滯后,也缺乏前沿的信息和技術,導致生態設計理念在藝術設計教學中的落實還不到位。針對此,學校可以通過引育并舉的形式來加強師資隊伍建設。首先,做好招聘,著重招聘高質量的教學人才。在招聘的過程中,不僅要看重人才的學歷,也要看重人才對生態設計理念的實際應用能力與管理經驗。此外,高校還可以與社會上的企業進行合作,推行職工入教,讓職工來為學生講述工作中生態設計理念的應用,提升學生對生態設計理念的認知。其次,組織對教師的培訓。通過學院培訓、校本培訓和校本教研等多種活動,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讓教師早日掌握生態設計理念,并且早日將其落實到教學中。
五、結語
總的來說,設計的生態化轉向是在推動可持續發展戰略背景下的必然結果。生態設計理念既是人們消費和行為觀念改變所衍生的產物,也將帶動人們持續展開綠色消費、綠色行為,并且改變人們對世界的認知以及自身生活方式。因此,高校在開展藝術設計專業課程的過程中應該積極探索生態設計理念的滲透,提升學生的設計品位和生態設計技能,推動藝術設計領域向著和諧、自然的方向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升文,馬春霞.原生態設計理念在公共空間藝術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品鑒,2020(33):79-80.
[2]肖丹.論生態理念視閾下的環境藝術設計[J].美術教育研究,2013(17):93-94.
[3]陳曉櫻.生態視域下的環境藝術設計研究[J].文藝生活(文藝理論),2016(6):59.
[4]常程.生態理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應用[J].大觀,2021(3):59-60.
作者:王曉天
- 上一篇:三維動畫在旅游行業的應用
- 下一篇:新媒體技術在動物解剖學教育的應用